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至少设置有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部和与下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构成V形结构,并且该V形结构的V形开口背向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口。并且所述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前方的热交换器部分的长度比另一部分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减少室内机的体积,降低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交换效率改善的管道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管道式空调器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的壳体内至少设置有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其中送风装置位于热交换器的风路上流。所述管道式空调器在制暖或者制冷运行时,室内机通过送风装置将风经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才能够达到制暖或者制冷的效果。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壳体1内设置有隔离板7,其中隔离板7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和送风装置3,而隔离板7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热交换器5以及吹出口6。其中,送风装置3具有送风口4,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上方,送风口4穿过隔离板7而开口朝向热交换器5,而热交换器5为直板形、倾斜地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此外,热交换器5的下方、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接水盘8,接水盘8用于接受热交换器5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因此,当所述管道式空调器在制暖或者制冷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2吸入室内机的壳体1内,随后在送风装置3的作用下,风路通过送风口4吹向热交换器5,在热交换器5进行热量的交换,最后风路从吹出口6吹出,空气流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从而达到室内制暖或者制冷的效果。但是,现有的这种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缺点在于1.由于送风口的送风范围s一定,因此热交换器5不能完全处于送风口的送风范围s内,因此处于导风范围s内的那部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比较充分,而不处于导风范围s内的那部分热交换器,风路不能充分通过,因此热交换效率比较低,使得热交换器的总的热交换效率降低;2.由于热交换器为直板形,占用的壳体空间较大,因此设置该热交换器的室内机的本体也相应增大,从而使得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一种管道式空调器,通过改变其热交换器的形状,从而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减少室内机的体积,降低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式空调器,通过改变热交换器的形状,从而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减少室内机的体积,降低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至少设置有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构成V形结构,并且V形结构的V形开口背向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口。由于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均处于送风口的送风范围内,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风更充分地通过了热交换器,从而有效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并且,由于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构成V形结构,在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设置该热交换器的室内机的体积,因此相应地降低了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的长度比下部长。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送风装置为包括风扇、驱动马达以及风扇的导风罩、送风口等部件在内的送风装置。当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上方时,从送风口吹出的大部分风路将经过热交换器的上部进行热交换,而其余部分则经过热交换器的下部进行热交换,因此热交换器的上部的长度比下部长。当然,当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下方时,从送风口吹出的大部分风路将经过热交换器的下部进行热交换,而其余部分则经过热交换器的上部进行热交换,此时热交换器的下部的长度比上部长。但是,优选当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上方时,热交换器的上部的长度比下部长。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当所述室内机壳体被安装后的状况下,所述热交换器上部与水平面的夹角θ1和所述热交换器下部与水平面的夹角θ2满足关系式θ1≤θ2。因此,热交换器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可以顺着热交换器流入其底部的接水盘中,而不会从热交换器上分散或者直接从热交换器上滴落。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为独立结构,所述独立的上部和独立的下部组合形成所述热交换器。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为一体化结构。在本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中,由于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因此使室内机内的风更充分地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减少室内机的体积,降低管道式空调器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壳体1内设置有隔离板7,其中隔离板7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和送风装置3,而隔离板7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热交换器5以及吹出口6。其中,送风装置3具有送风口4,送风口4穿过隔离板7而开口朝向热交换器5。此外,热交换器5的下方、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接水盘8,接水盘8用于接受热交换器5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因此,当所述管道式空调器在制暖或者制冷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2吸入室内机的壳体1内,随后在送风装置3的作用下,风路通过送风口4吹向热交换器5,在热交换器5进行热量的交换,最后风路从吹出口6吹出,空气流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从而达到室内制暖或者制冷的效果。在本技术中,送风装置3的送风口4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上方。而热交换器5包括独立的上部a和与独立的下部b,也就是说,所述热交换器5由独立的上部a和独立的下部b组合形成,并且上部a和下部b成一定角度,构成V形结构,同时V形结构的V形开口背向送风口4而面向吹出口6。由于送风口4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上方,因此从送风口4吹出的大部分风路将经过热交换器的上部a进行热交换,而其余部分则经过热交换器的下部b进行热交换,因此热交换器5的上部a的长度比下部b部长。由于本技术的热交换器5呈V形,其上部a和下部b均处于送风口4的导风范围s内,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在风路通过上部a的热交换效果相等的情况下,风更充分地通过了下部b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的热交换效率。此外,在达到更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由于热交换器的上部a和下部b形成一定角度,因此节省了室内机的壳体空间,因此室内机的体积减少,制造成本降低,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也相应地降低。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图。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壳体1内设置有隔离板7,其中隔离板7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和送风装置3,而隔离板7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热交换器5以及吹出口6。其中,送风装置3具有送风口4,送风口4穿过隔离板7而开口朝向热交换器5。此外,热交换器5的下方、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接水盘8,接水盘8用于接受热交换器5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因此,当所述管道式空调器在制暖或者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至少设置有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构成V形结构,并且该V形结构的V形开口背向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