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部分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的蒸发器、进风口、上出风口以及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有多组下出风口,在所述柜式室调室内机的下部安装一套辅助风机部件,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将经过蒸发器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热空气引导至下出风口吹出,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与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空气出口相衔接,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所述辅助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进风或出风口处。由于在柜式空调下部增加了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让热风从接近地面的高度送出,使室内空气产生自然对流。这个气流扰乱上述室内温度分层分布的状况,使得室内各个高度的温度趋于接近,人体就不会感觉到上热下冷,室内的温度趋向均匀分布。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空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组出风口的可制热的立柜式家用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柜式家用空调器室内机部分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倾斜放置的蒸发器、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机部件,通常对于冷暖型空调器而言,制冷工质可在管道系统中双向循环流动。在制热模式下,由于空调器所利用的介质为环境空气,在冬季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换热器无法从低温空气中获取足够多的热能,因此,也就不能向室内提供维持房间温度所需要的足够的热能,此时采用辅助电加热的方式是人们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电加热装置的表面积小,换热面积也小,辅助电加热装置的使用方式和安装位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换热效率的高低起到很重要的决定作用。无论是单冷或者是冷暖空调器均只有一个出风口,并且大多布置在机壳上部。这对于制冷模式下工作时是有效的,而对于制热模式下,众所周知,温度高的空气的密度要比温度低的空气的密度要小,如柜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在上部,距地面较高,吹出的热空气很难沉降到地面,因此,虽然房间内的平均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高,但在接近地面的高度上,气温要比接近天花板的地方低。也就是说,房间的温度呈现出分层分布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上层的热空气下降到一定高度,空调的感温元件检测到与设定值相等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信号,让空调停止制热。这个感温元件一般安装在接近出风口的高度上,因而在出风口以下的空气温度比室内的平均温度要低得多,人体的感觉是上热下冷。这就使得空调器的出风口位置设置陷入两难境地,冷风口希望在高处,热风口希望在低处。为此,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设计了排出气液控制装置,通过在排气口设置三角形纵涡流发生体防止暖气流因浮力向上,但还是不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均匀,效果不理想。现有技术的分体落地柜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下部进风、上部出风的方式,有如下几种结构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a、1b所示,该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倾斜放置的蒸发器4、进风口、出风口5以及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1、离心风叶2和蜗壳3,所述风机部件位于机壳下部,电机1带动离心风叶2在蜗壳3内转动,驱动气流穿过蒸发器4,使气流被冷却或加热后从出风口5吹出,从而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出风口5可水平地设置在空调器面板上,也可竖直地设置在空调器面板上部的两侧,如图1b所示。图2a、2b、2c是采用贯流风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电机1、贯流风叶2、蜗壳3、出风口5以及蒸发器4均位于空调室内机的上部。图3是采用轴流风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同样包括有电机1、轴流风叶2、导流圈3、蒸发器4以及出风口5,室内空气由空调室内机下部进风,穿过蒸发器4,从位于空调室内机上方的出风口5吹出。以上是现有分体柜式空调的出风方式,均只在空调室内机上部设置出风口,下部没有出风口,因此出风范围小,不利于迅速改变室内温度。制热模式下,不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柜式空调器结构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使得空调器的上部和下部均可出风,室内的温度趋向均匀分布,达到改进室内空气的循环、改善舒适度的目的,同时,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果,保证在严冬仍向室内提供维持房间温度所需要的足够的热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部分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的蒸发器、进风口、上出风口以及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有多组下出风口,在所述柜式室调室内机的下部安装一套辅助风机部件,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将经过蒸发器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热空气引导至下出风口吹出,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与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空气出口相衔接,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所述辅助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进风或出风口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柜式空调下部增加了多组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让热风从接近地面的高度送出,使室内空气产生自然对流。这个气流扰乱上述室内温度分层分布的状况,使得室内各个高度的温度趋于接近,人体就不会感觉到上热下冷,室内的温度趋向均匀分布。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多出风口的设置还具有以下优点增大了出风的范围,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增大出风量,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比;由于出风量增大,使电机转动速度降低,从而降低了空调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a、1b是现有技术采用离心风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2a、2b、2c是现有技术采用贯流风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采用轴流风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部分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的蒸发器、进风口、上出风口以及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风叶可以是贯流风叶、离心风叶、轴流风叶,或者是这几种风叶的任何组合方式;在所述柜式室调室内机的下部安装一套辅助风机部件,相应地,在柜式空调下部增加多组下出风口。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风叶可以是贯流风叶、离心风叶、轴流风叶,所述风道可采用一种管道式风道,可将经过蒸发器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热空气由室内机上部引导至下出风口吹出,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与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空气出口相衔接。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所述辅助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进风或出风口处。为了进一步提高制热效果,在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进风或出风口处均设置有辅助电加热装置。如图4、5所示,本技术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为空调器室内机的下半部分设置共设置有四个下出风口9,水平和竖直方向各两个,靠近空调器室内机下面板的四周。辅助风机部件位于空调室内机下部,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6、风叶7以及风道8,所述风叶7采用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7的中心线为水平方向设置,且与空调室内机外壳的后板垂直。所述离心风叶7位于空调器室内机的下半部分的中间。由空调室内机外壳的后板往前,零部件的位置依次为风道8、电机6、离心风叶7、辅助电加热装置11和12。所述风道8的工作曲面可设置为回转曲面,室内空气或经与蒸发器发生热交换后的空气由空调器室内机下面板的中部水平方向进入离心风叶7,从离心风叶7的径向吹出,经风道8的导向作用,改变为水平反方向。辅助电加热装置11和12分别设置在风道8的进风和出风口处。辅助电加热装置可采用辅助电加热管,可为直管或环状管。在制冷模式下,空调下部新增的下出风口可以吹出经过冷却的冷风,也可以只吹出与室内等温的自然风。这些风让从上出风口吹出并沉积在室内下方的冷空气流动起来,并传送到室内各处,使室内的温度趋向均匀分布。在柜式空调下部增加下出风口,在制热模式下让热风从接近地面的高度送出,使室内空气产生自然对流。这个气流扰乱上述室内温度分层分布的状况,使得室内各个高度的温度趋于接近,人体就不会感觉到上热下冷,从而达到改进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部分包括有机壳、位于机壳上部的蒸发器、进风口、上出风口以及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有多组下出风口,在所述柜式室调室内机的下部安装一套辅助风机部件,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有电机、风叶以及风道,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将经过蒸发器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热空气引导至下出风口吹出,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口与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空气出口相衔接,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还安装有一套或多套辅助电加热装置,所述辅助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风机部件的风道进风或出风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王文斌,姚行,刘北泉,孟宪运,吴欢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