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线性饱和聚酯,其纤维废弃物可被自然环境完全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是PHA家族中最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材料。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支架,具有与天然细胞外基质(ECM)相似的纤维结构,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培养、药物输送、生物传感器等领域。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静电纺丝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不同的纺丝工艺与方法,所制造出的纤维支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能,能够满足多种组织需要。然而,现有纤维支架制备材料多为PLA、PCL等可吸收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其机械性能较差,结构容易遭外力破坏,并且降解速度过快,降解产物对细胞、组织有一定的损害,这些都限制了它们在细胞支架、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此外,现有的纤维支架在体内还存在粘连及相关并发症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电纺丝纤维溶液的制备:将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粉末溶于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复合溶剂中,均匀搅拌,随后加入左旋聚乳酸,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1~3小时,温度为55~65℃,其中,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与左旋聚乳酸两者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0.8~1.2);/nS2、载表柔比星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左旋聚乳酸复合电纺丝纤维混合溶液的制备:称取表柔比星加入步骤S1所得的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电纺丝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电纺丝纤维溶液的制备:将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粉末溶于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复合溶剂中,均匀搅拌,随后加入左旋聚乳酸,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1~3小时,温度为55~65℃,其中,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与左旋聚乳酸两者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0.8~1.2);
S2、载表柔比星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左旋聚乳酸复合电纺丝纤维混合溶液的制备:称取表柔比星加入步骤S1所得的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电纺丝纤维溶液中,继续磁力搅拌至表柔比星完全溶解,其中表柔比星与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的质量比为(0.8~1.2):8;
S3、将步骤S2所得的载表柔比星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左旋聚乳酸复合电纺丝纤维混合溶液加入到注射器中,注射器用针头喷嘴固定,在20~60℃下设置针头与接收器之间距离为12~18cm,电压为5~30千伏,注射器推进速度为0.1~12.0毫升/小时,通过乙醇溶液收集电纺丝,随后,将获得的电纺丝用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8~12h后即获得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雷,郭强,王辉,王德娟,吕金艳,司徒卫,余柳松,黄榕康,过文泰,王怀明,秦秀森,卫应齐,焦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