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06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进液口与出液口,第一腔室与进液口连通,第二腔室与出液口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通道;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上设有第一空腔,第二开关,第二开关上设有第二空腔,通道开关,通道开关与主体之间形成第三空腔,且通道开关可随第三空腔的气压变化而运动,从而控制通道的通断,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导通。通过提供一种设置多个腔室的自动排放装置,多个腔室蓄水后排水,利用释放气体造成的气压变化来带动机械结构的变化,从而控制通道的连通和关闭,这样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保证了排水效率。

An automatic dischar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空压机对气体进行压缩的做法较为常见,由于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具有很高的温度,为了防止管道中的设备损坏和人员烫伤等事故,因此需要将高温的压缩气体降至低温状态;在气体由高温向低温的转换过程中,会形成冷凝水,并给一些设备和仪表仪器、管道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及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尽快排放出管道系统外部。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排水装置主要为各式各样的排水阀,这些排水阀在工作中需要电源控制电磁阀等电子元件,以便感应和打开或关闭阀门开关,将水排出管道外,这样的结构对电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在保证排水效率的前提下,需要一种节约能源的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在保证排水效率的前提下,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装置排出混有压缩气体的冷凝水时使用电子元件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进液口与出液口,第一腔室与进液口连通,第二腔室与出液口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通道;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上设有第一空腔,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控制第一空腔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控制元件;第二开关,第二开关上设有第二空腔,以及在第二设定条件下控制第二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控制元件;通道开关,通道开关与主体之间形成第三空腔,且通道开关可随第三空腔的气压变化而运动,从而控制通道的通断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导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腔室内的液位到达预定高度后触发第一开关,第一空腔内气压上升,引起第三空腔气压上升,使通道开关移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的出液口关闭,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排入第二腔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腔室内的液位到达预设高度后触发第二开关,第二空腔气压下降,带动第三空腔气压下降,通道开关复位,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中断,第二腔室的出液口打开,第二腔室的液体排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道开关底部抵持弹簧结构,第三空腔气压下降时弹簧结构回弹带动通道开关复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道开关的底部设有连通外界的下通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四腔室,出液口位于第二腔室的底部并连通第四腔室,第四腔室底部设有排水口,第一腔室的底部高度高于第二腔室的顶部,第二腔室的底部高度高于第四腔室的底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行程开关,第一开关位于第一腔室的顶部,第二开关位于第二腔室的顶部,第一腔室里有第一浮子,第二腔室里有第二浮子,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能随液面上浮并分别触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控制元件和第二控制均包括密封圈和接触部,接触部包括气门阀芯,第一控制元件的接触部伸入第一腔室内部,第二控制元件的接触部伸入第二腔室内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腔室,第三腔室位于第二腔室顶部,第三腔室通过第一气孔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三腔室通过第二气孔与外界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主体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位于主体的外侧起保温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一种设置多个腔室的自动排放装置,多个腔室蓄水后排水,利用释放气体造成的气压变化来带动机械结构的变化,从而控制通道的连通和关闭,这样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保证了排水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第一状态的断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第二状态的断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第三状态的断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行程开关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考虑到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在处理混有压缩气体的液体的排放(尤其是冷凝水)起到了突出效果,本文用冷凝水的排放过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本文指的水即为冷凝水,初始状态的水中混有一定量的压缩气体,即初始进入本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的水实际上是气水混合物。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的整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排放装置包括主体1和两个端盖,包括上端盖2和下端盖3,对应有位于上端盖2上的进水口31和位于下端盖的出水口32,水(或其它液体)从进水口31进入主体1的内部,在主体1的内部汇集并被装置处理后从出水口32排出。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自动排放装置第一状态的断面图。从整体来看,自动排放装置包括4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3和第四腔室14,其中第一腔室11与进水口31连通,第三腔室13通过气孔41与外界空气连通以实现气压平衡,并且第三腔室13也与第二腔室12通过气孔42连通,其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第二腔室12的气压平衡和第二腔室12内可能存在的气体排出,另一方面也是在第二腔室12被注满水时提供另一个预留空间。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连通,二者连通的通道连接位于第一腔室11的底部和第二腔室的顶部,第二腔室12与第四腔室14相连,其连接通道位于第二腔室12的底部和第四腔室的中部,第二腔室12的底部高度高于第四腔室14的底部,第二腔室12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一腔室11的底部,出水口32位于第四腔室14的底部。通过上述腔室的设置,在未受到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水能自由从第一腔室11流动到第二腔室12,然后流动到第四腔室14自动排出,第四腔室14能在第二腔室12处于蓄水过程时仍然实现排水,一定程度提高了排水的连续性。在自动排放装置的排水过程位于第一状态时,该状态对应水刚刚从进水口31进入第一腔室11时的状态,即第一腔室11处于蓄水状态,浮子51受重力作用位于第一腔室11的底部,浮子52受重力作用位于第二腔室12的底部,在水逐渐进入第一腔室11后浮子51会随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通道;/n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第一空腔,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控制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控制元件;/n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第二空腔,以及在第二设定条件下控制所述第二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控制元件;/n通道开关,所述通道开关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三空腔,且所述通道开关可随所述第三空腔的气压变化而运动,从而控制所述通道的通断;/n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通道;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第一空腔,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控制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控制元件;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第二空腔,以及在第二设定条件下控制所述第二空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控制元件;
通道开关,所述通道开关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三空腔,且所述通道开关可随所述第三空腔的气压变化而运动,从而控制所述通道的通断;
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液位到达预定高度后触发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空腔内气压上升,引起所述第三空腔气压上升,使所述通道开关移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的出液口关闭,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排入第二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液位到达预设高度后触发第二开关,所述第二空腔气压下降,带动所述第三空腔气压下降,所述通道开关复位,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中断,第二腔室的出液口打开,所述第二腔室的液体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开关底部抵持弹簧结构,所述第三空腔气压下降时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鲁士特空压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