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90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所述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底壳、设有排气口的顶盖以及由底壳和顶盖夹持固定的压缩缸,压缩缸包括设置于靠顶盖一侧的阀板,阀板上设有第一气流孔以及插设于阀板上并遮盖住第一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集排气组件还包括将阀板与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隔音板,第一气流孔连通第一降噪室,而排气口连通第二降噪室,隔音板上设有连通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第二气流孔。本实施例采用隔音板将阀板与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在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进行两次的降噪,降低了真空吸气泵工作时的噪音。

Vacuum suction pump and its collection and exhaust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泵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如小型真空包装机、电动吸奶器中通常会使用的真空吸气泵。现有真空吸气泵主要包括驱动组件和由驱动件驱动的集排气组件。集排气组件的皮碗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相应的缸体内形成相对低压从而利用气压差而吸入外界空气,并再驱动皮碗移动而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排出。但是,现有的这种真空吸气泵缺少有效的降噪结构,而导致在实际使用时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可有效降低工作时的噪音。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可有效降低工作时的噪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底壳、设有排气口的顶盖以及由所述底壳和顶盖夹持固定的压缩缸,所述压缩缸包括设置于靠顶盖一侧的阀板,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气流孔以及插设于所述阀板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所述集排气组件还包括将阀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隔音板,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降噪室,所述隔音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第二气流孔。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板上还插设有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二伞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流孔设置于所述隔音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降噪室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围绕所述第二气流孔设置的环形隔条而将所述第二降噪室分隔为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孔的中部腔室和至少一个由所述中部腔室依次向外呈环状设置的环形腔室,所述环形隔条上设有连通孔而将所述中部腔室与所述环形腔室以及相邻的两个环形腔室依次连通,位于最外层的环形腔室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隔条与所述隔音板一体成型而成。进一步的,所述阀板的位于第一降噪室内的板面在所述第一气流孔旁边还对应向压缩缸内部凹陷形成降噪缓冲槽。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缸还包括若干个两端贯通且由所述阀板遮盖住一端开口的缸体、若干个一一对应组装于各缸体内的皮碗、用于带动所述皮碗的摆架以及与所述摆架相连以带动摆架的偏心轴,所述阀板正对于每个缸体一端开口的位置处均开设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偏心轴与真空吸气泵的驱动组件的输出轴相固定,所述摆架一端与偏心轴相连而另一端伸出若干个分别自各缸体的另一端开口伸入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皮碗相连的连接臂。进一步的,所述阀板上正对于缸体一端开口的板面被设计为与所述摆架推动皮碗移动到压缩行程最大位置处时的皮碗端面相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一气流孔设置于所述斜面中部。进一步的,各皮碗连成一体且位于缸体外部的部分由所述阀板和所述缸体夹紧。另一方面,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驱动组件和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的集排气组件,所述集排气组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排气组件。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电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隔音板将阀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当气流推开阀板的第一伞丁而从第一气流孔进入第一降噪室时,首先在第一降噪室可有效的进行初步的降噪;然后气流再通过隔音板的第二气流孔进入第二降噪室,在第二降噪室可有效的进行第二次的降噪,气流先后进行两次降噪后再从排气口排出,有效降低了真空吸气泵工作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沿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阀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1,包括设有进气口101的底壳10、设有排气口121的顶盖12以及由所述底壳10和顶盖12夹持固定的压缩缸14,所述压缩缸14包括设置于靠顶盖12一侧的阀板141,所述阀板141上设有第一气流孔1410以及插设于所述阀板141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1410在顶盖12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1412,所述集排气组件1还包括将阀板141与所述顶盖12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15和第二降噪室16的隔音板17,所述第一气流孔1410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15,而所述排气口121连通所述第二降噪室16,所述隔音板17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15和第二降噪室16的第二气流孔17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隔音板17将阀板141与所述顶盖12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15和第二降噪室16,当气流推开阀板141的第一伞丁1412而从第一气流孔1410进入第一降噪室15时,首先在第一降噪室15可有效的进行初步的降噪;然后气流再通过隔音板17的第二气流孔171进入第二降噪室16,在第二降噪室16可有效的进行第二次的降噪,气流先后进行两次的降噪后再从排气口121排出,有效降低了真空吸气泵工作时的噪音。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板17上还插设有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171在顶盖12侧的孔口的第二伞丁17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伞丁173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171在顶盖12侧的孔口,当气流推开第一伞丁1412而从第一气流孔1410进入第一降噪室15时,此时由于第二伞丁173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171,第二气流孔17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伞丁1412连续拍击阀板141产生的噪音无法通过第二气流孔171而被隔离在第一降噪室15内,无法传递到外部,从而起到非常好的降噪效果;而且,第二伞丁173还可以根据气体流速的大小自行调整气体排气的间隙,控制了不同气流流速下的噪音,有效的提高了降噪的效果。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孔171设置于所述隔音板17的中部,所述第二降噪室16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围绕所述第二气流孔171设置的环形隔条161而将所述第二降噪室16分隔为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孔171的中部腔室163和至少一个由所述中部腔室163依次向外呈环状设置的环形腔室165,所述环形隔条161设有连通孔1610而将所述中部腔室163与所述环形腔室165以及相邻的两个环形腔室165依次连通,位于最外层的环形腔室165与所述排气口121相连通。本实施例将第二气流孔171设置于所述隔音板17的中部,通过环形隔条161将第二降噪室16分隔为中部腔室163和环形腔室165,从而将第二降噪室16分隔形成为不同的降噪区域,可以有效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底壳、设有排气口的顶盖以及由所述底壳和顶盖夹持固定的压缩缸,所述压缩缸包括设置于靠顶盖一侧的阀板,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气流孔以及插设于所述阀板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气组件还包括将阀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隔音板,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降噪室,所述隔音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第二气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底壳、设有排气口的顶盖以及由所述底壳和顶盖夹持固定的压缩缸,所述压缩缸包括设置于靠顶盖一侧的阀板,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气流孔以及插设于所述阀板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气组件还包括将阀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隔音板,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降噪室,所述隔音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室和第二降噪室的第二气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上还插设有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在顶盖侧的孔口的第二伞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孔设置于所述隔音板的中部,所述第二降噪室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围绕所述第二气流孔设置的环形隔条而将所述第二降噪室分隔为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孔的中部腔室和至少一个由所述中部腔室依次向外呈环状设置的环形腔室,所述环形隔条上设有连通孔而将所述中部腔室与所述环形腔室以及相邻的两个环形腔室依次连通,位于最外层的环形腔室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气泵的集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条与所述隔音板一体成型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