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587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的沟体(1)、第一复合土工网(2)、第一土工膜(3);所述倒置沟体(1)包括沟顶(1‑1)与两侧的侧壁(1‑2),所述沟顶(1‑1)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3),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第一土工膜(3)沿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1)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沟可有效适应垃圾堆体的沉降。

A drainage ditch suitable for domestic garb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
本技术属于环境卫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中,需要采取地表水的截留和排放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生活垃圾堆体进而增加垃圾渗沥液的产量。常规设计是在封场的锚固平台上设计常规的排水沟,一般采用砖砌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活垃圾堆体会产生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常规的排水沟会产生开裂现象,即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也会随着垃圾堆体的沉降产生排水沟与堆体的脱离悬空现象,进而发展到开裂变形,影响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垃圾堆体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的排水沟,能够保证排水沟的完整性,防止开裂变形,进而长期保证排水沟截留导排地表水的作用。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沟体、第一复合土工网、第一土工膜;所述倒置沟体包括沟顶与两侧的侧壁,所述沟顶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倒置沟体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所述第一土工膜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沿所述倒置沟体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倒置沟体的高度;所述倒置沟体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可选的,排水沟有来水的一侧设有PVC排水管,PVC排水管的坡度α=8~12%,PVC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PVC排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碎石反滤包。可选的,所述第一土工膜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的第二土工膜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中的第二复合土工网相连接。可选的,所述倒置沟体走向上每隔10m设有沉降缝。可选的,所述侧壁厚度为200mm,沟顶厚度为200mm;沟顶的排水孔间距为40mm,排水孔宽400mm、长200~300mm。可选的,所述倒置沟体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顶部高度与所述倒置沟体的高度相同,且均与地面平齐。可选的,所述碎石反滤包的大小为300mm×300mm×300mm。可选的,所述第一土工膜厚度为1.0~1.5mm,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厚度为5.5~7mm。本技术的提出的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对垃圾堆体的沉降具有适应性,有效避免排水沟开裂,可以长期保证排水沟的完整性和排水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沟及垃圾堆体封场覆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沟体1、第一复合土工网2、第一土工膜3;所述倒置沟体1包括沟顶1-1与两侧的侧壁1-2,所述沟顶1-1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3,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第一土工膜3沿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2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倒置沟体1的高度;所述倒置沟体1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4。所述侧壁1-2厚度为200mm,沟顶1-1厚度为200mm;沟顶1-1的排水孔1-1-1间距为40mm,排水孔宽400mm、长200~300mm,可根据排水量设计具体排水孔长度。请参阅图2,在某工程应用中排水沟及垃圾堆体封场覆盖示意图,排水沟设置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11上方,并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向配合连接,用于地表水的截留和排放。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2顶部高度与所述倒置沟体1的高度相同,且均与地面平齐。所述两个侧壁1-2与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2之间均设有黏土锚固层10。排水沟有来水的一侧设有PVC排水管5,PVC排水管5的坡度α=8~12%,PVC排水管5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槽4连通,所述PVC排水管5的进水端设有碎石反滤包6,所述碎石反滤包的大小为300mm×300mm×300mm。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上每隔10m设有沉降缝,以适应大范围沉降变形。垃圾堆体11的封场防渗层用锚固沟9锚固,被锚固的第二土工膜7及第二复合土工网8与本技术排水沟的第一土工膜3及第一复合土工网2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土工膜均起防渗作用,并且可以随着垃圾堆体的沉降而沉降,保证排水沟和垃圾堆体沉降时的变形一致性。具体为:所述第一土工膜3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的第二土工膜7焊接相连,保证排水沟随垃圾堆体的沉降而沉降;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对土工膜起保护作用,所述第一复合土工网2与封场防渗层中的第二复合土工网8相连接,保证第一土工膜3与下部防渗层的连接。所述第一土工膜3厚度为1.0~1.5mm,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厚度为5.5~7mm。倒置沟体1特殊设计在于顶部设有排水孔,起到排水并过滤杂物保护土工膜的作用。地表的雨水经排水孔1-3进入排水槽4,经排水槽4排出。在垃圾堆体发生沉降时,排水沟侧壁与土工膜发生相对位移,这可以避免排水沟发生开裂,同时土工膜向下与垃圾堆体一起发生沉降,保证了排水沟的完整性,且长期起作用。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都属于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沟体(1)、第一复合土工网(2)、第一土工膜(3);所述倒置沟体(1)包括沟顶(1-1)与两侧的侧壁(1-2),所述沟顶(1-1)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3),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第一土工膜(3)沿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2)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倒置沟体(1)的高度;所述倒置沟体(1)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包括倒置沟体(1)、第一复合土工网(2)、第一土工膜(3);所述倒置沟体(1)包括沟顶(1-1)与两侧的侧壁(1-2),所述沟顶(1-1)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及下方设有一体成型、轴向截面为U型的第一土工膜(3),所述第一土工膜(3)外裹有第一复合土工网(2);所述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2)的第一土工膜(3)沿所述倒置沟体(1)走向设置,所述倒置沟体(1)两侧的第一复合土工网(2)顶部高度不低于所述倒置沟体(1)的高度;所述倒置沟体(1)与其正下方的一部分外裹第一复合土工网的第一土工膜构成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排水沟有来水的一侧设有PVC排水管(5),PVC排水管(5)的坡度α=8~12%,PVC排水管(5)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槽(4)连通,所述PVC排水管(5)的进水端设有碎石反滤包(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生活垃圾堆体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工膜(3)与垃圾堆体封场防渗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娟席爽梁爽阎正南常晨琛陈凯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