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38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固定座、前定位组件、后定位组件、套置杆、牵引组件,前定位组件上设有前定位槽孔与前承托部,后定位组件上设有后定位槽孔与后承托部,前定位组件能纵向活动地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后定位组件能纵向活动地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并使后定位组件位于前定位组件的后侧,还使前定位槽孔的中心线与后定位槽孔的中心线同轴,套置杆的两端分别能转动地穿置在前定位槽孔、后定位槽孔中,牵引组件包括固定架、活动架、驱动电机、驱动气缸、主动辊轴、压料辊轴,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改变压料辊轴到主动辊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纺织布卷安放的便利性,并能准确控制出料的速度,且适用范围较大。

A textile fabric dis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布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布大多是成卷存放的。在需要用纺织布加工相关产品时,时常需要用到出料装置使成卷的纺织布释放出去。由于现有出料装置结构设计的不足,使得纺织布卷较难安装在出料装置上,这易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还有现有出料装置的出料速度较难控制,这易影响到相关产品的加工质量;同时,现有的出料装置很难满足不同厚度纺织布的释放需求,因此,现有的出料装置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该纺织布出料装置能够提高纺织布卷安放的便利性,并能准确控制出料的速度,且适用范围较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固定座、前定位组件、后定位组件、套置杆、牵引组件,其中固定座的顶面上开设有前纵向导槽、后纵向导槽,并使后纵向导槽位于前纵向导槽的正后方;所述前定位组件包括前电机、前丝杆、前滑动块、前定位杆,所述前电机设置在固定座的前侧,所述前丝杆设置在前纵向导槽中,并使前丝杆的长度方向与前纵向导槽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前丝杆与前电机相驱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前纵向导槽中,并使前滑动块螺接于前丝杆上,所述前定位杆呈竖向布置,并使前定位杆的下端固定在前滑动块的顶面上,所述前定位杆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定位槽孔,所述前定位杆的后表面上还设有前承托部,所述前承托部的顶面上开设有前承托槽,并使前承托槽延伸至前承托部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前承托槽的槽壁与前定位槽孔的孔壁平滑过渡;所述后定位组件包括后电机、后丝杆、后滑动块、后定位杆,所述后电机设置在固定座的后侧,所述后丝杆设置在后纵向导槽中,并使后丝杆的长度方向与后纵向导槽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后丝杆与后电机相驱动连接,所述后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后纵向导槽中,并使后滑动块螺接于后丝杆上,所述后定位杆呈竖向布置,并使后定位杆的下端固定在后滑动块的顶面上,所述后定位杆的前表面上开设有后定位槽孔,并使后定位槽孔的中心线与前定位槽孔的中心线同轴,所述后定位杆的前表面上还设有后承托部,所述后承托部的顶面上开设有后承托槽,并使后承托槽延伸至后承托部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后承托槽的槽壁与后定位槽孔的孔壁平滑过渡;所述套置杆呈纵向布置,并使套置杆的前端能转动地穿置于前定位槽孔中,还使套置杆的后端能转动地穿置于后定位槽孔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固定架、活动架、驱动电机、驱动气缸、主动辊轴、压料辊轴,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固定座的顶面上,并使固定架位于套置杆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腔口,并使安装腔口横向贯穿固定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架的后壁上,所述主动辊轴纵向设置在安装腔口中,并使主动辊轴与驱动电机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竖向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部,所述活动架能竖向活动地布置在安装腔口中,并使活动架与驱动气缸的活动端相接,还使活动架位于主动辊轴的上方,所述压料辊轴能转动地设置在活动架的底部,并使压料辊轴的中心线呈纵向延伸,还使压料辊轴位于主动辊轴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口的前后腔壁上分别开设有竖向导槽,所述活动架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嵌置在对应的竖向导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套置杆的可供纺织布卷套置,从而可便于纺织布的定位。通过采用前纵向导槽与前丝杆,能有效地提高前滑动块移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从而就能提高前定位杆移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进而就能提高前定位槽孔套置的准确性;同理,后定位杆移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也十分高,这样后定位槽孔套置的准确性也十分高;这样有助于提高纺织布出料装置的可靠性。由于前定位杆上设有前定位槽孔、后定位杆上设有后定位槽孔,且套置杆的两端是能转动地穿置在前定位槽孔、后定位槽孔中的;这样能保证套置杆的安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于前定位杆上设有前承托部,且在前承托部的顶面上开设有前承托槽,再加上前承托槽的槽壁是与前定位槽孔的孔壁平滑过渡的;同时,在后定位杆上设有后承托部,且在后承托部的顶面上开设有后承托槽,再加上后承托槽的槽壁是与后定位槽孔的孔壁平滑过渡的;这样在安放套置杆时,可以直接将套置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放置于前承托槽、后承托槽中,然后通过前电机的驱动,就能使前定位槽孔套置于套置杆的前端;而通过后电机的驱动,就能使后定位槽孔套置于套置杆的后端,这样就能快速地对套置杆实现定位,这能有效地提高套置杆安放的便利性,从而就能提高纺织布安放的便利性;同时,这样的结构还能便于套置杆的拆卸,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加工效率。通过上述合理的结构设计,能使前定位杆与后定位杆单独实现纵向往复运动,这样就能改变前定位槽孔到后定位槽孔的距离;由于套置杆的两端是能转动地穿置在前定位槽孔、后定位槽孔中的;这样在前定位杆与后定位杆之间可供不同长度的套置杆安装,这样该纺织布出料装置,可便于不同宽度的纺织布安放,并将安放的纺织布输送出去;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纺织布出料装置的适用范围。由于牵引组件上的压料辊轴能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做竖向往复运动,且压料辊轴位于主动辊轴的正上方;这样就能改变压料辊轴与主动辊轴之间的间距,因此,该牵引组件可以用于牵引不同厚度的纺织布,从而有助于提高纺织布出料装置的适用范围;且牵引组件还能有效地减少纺织布出现打滑的情况,从而能准确控制出料的速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出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前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后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包括固定座1、前定位组件2、后定位组件3、套置杆4、牵引组件5,其中,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前纵向导槽11、后纵向导槽12,并使后纵向导槽12位于前纵向导槽11的正后方;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所述前定位组件2包括前电机21、前丝杆22、前滑动块23、前定位杆24,所述前电机21设置在固定座1的前侧,所述前丝杆22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丝杆22的长度方向与前纵向导槽11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前丝杆22与前电机21相驱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块23滑动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滑动块23螺接于前丝杆22上,所述前定位杆24呈竖向布置,并使前定位杆24的下端固定在前滑动块23的顶面上,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定位槽孔241,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还设有前承托部242,所述前承托部242的顶面上开设有前承托槽243,并使前承托槽243延伸至前承托部242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前承托槽243的槽壁与前定位槽孔241的孔壁平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前定位组件(2)、后定位组件(3)、套置杆(4)、牵引组件(5),其中固定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前纵向导槽(11)、后纵向导槽(12),并使后纵向导槽(12)位于前纵向导槽(11)的正后方;所述前定位组件(2)包括前电机(21)、前丝杆(22)、前滑动块(23)、前定位杆(24),所述前电机(21)设置在固定座(1)的前侧,所述前丝杆(22)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丝杆(22)的长度方向与前纵向导槽(11)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前丝杆(22)与前电机(21)相驱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块(23)滑动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滑动块(23)螺接于前丝杆(22)上,所述前定位杆(24)呈竖向布置,并使前定位杆(24)的下端固定在前滑动块(23)的顶面上,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定位槽孔(241),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还设有前承托部(242),所述前承托部(242)的顶面上开设有前承托槽(243),并使前承托槽(243)延伸至前承托部(242)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前承托槽(243)的槽壁与前定位槽孔(241)的孔壁平滑过渡;所述后定位组件(3)包括后电机(31)、后丝杆(32)、后滑动块(33)、后定位杆(34),所述后电机(31)设置在固定座(1)的后侧,所述后丝杆(32)设置在后纵向导槽(12)中,并使后丝杆(32)的长度方向与后纵向导槽(12)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后丝杆(32)与后电机(31)相驱动连接,所述后滑动块(33)滑动设置在后纵向导槽(12)中,并使后滑动块(33)螺接于后丝杆(32)上,所述后定位杆(34)呈竖向布置,并使后定位杆(34)的下端固定在后滑动块(33)的顶面上,所述后定位杆(34)的前表面上开设有后定位槽孔(341),并使后定位槽孔(341)的中心线与前定位槽孔(24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后定位杆(34)的前表面上还设有后承托部(342),所述后承托部(342)的顶面上开设有后承托槽(343),并使后承托槽(343)延伸至后承托部(342)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后承托槽(343)的槽壁与后定位槽孔(341)的孔壁平滑过渡;所述套置杆(4)呈纵向布置,并使套置杆(4)的前端能转动地穿置于前定位槽孔(241)中,还使套置杆(4)的后端能转动地穿置于后定位槽孔(341)中;述牵引组件(5)包括固定架(51)、活动架(52)、驱动电机(53)、驱动气缸(54)、主动辊轴(55)、压料辊轴(56),所述固定架(51)固定在固定座(1)的顶面上,并使固定架(51)位于套置杆(4)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固定架(51)上设有安装腔口(511),并使安装腔口(511)横向贯穿固定架(51),所述驱动电机(53)安装在固定架(51)的后壁上,所述主动辊轴(55)纵向设置在安装腔口(511)中,并使主动辊轴(55)与驱动电机(53)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54)竖向设置在固定架(51)的顶部,所述活动架(52)能竖向活动地布置在安装腔口(511)中,并使活动架(52)与驱动气缸(54)的活动端相接,还使活动架(52)位于主动辊轴(55)的上方,所述压料辊轴(56)能转动地设置在活动架(52)的底部,并使压料辊轴(56)的中心线呈纵向延伸,还使压料辊轴(56)位于主动辊轴(55)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布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前定位组件(2)、后定位组件(3)、套置杆(4)、牵引组件(5),其中固定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前纵向导槽(11)、后纵向导槽(12),并使后纵向导槽(12)位于前纵向导槽(11)的正后方;所述前定位组件(2)包括前电机(21)、前丝杆(22)、前滑动块(23)、前定位杆(24),所述前电机(21)设置在固定座(1)的前侧,所述前丝杆(22)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丝杆(22)的长度方向与前纵向导槽(11)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前丝杆(22)与前电机(21)相驱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块(23)滑动设置在前纵向导槽(11)中,并使前滑动块(23)螺接于前丝杆(22)上,所述前定位杆(24)呈竖向布置,并使前定位杆(24)的下端固定在前滑动块(23)的顶面上,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定位槽孔(241),所述前定位杆(24)的后表面上还设有前承托部(242),所述前承托部(242)的顶面上开设有前承托槽(243),并使前承托槽(243)延伸至前承托部(242)的前后表面上,还使前承托槽(243)的槽壁与前定位槽孔(241)的孔壁平滑过渡;所述后定位组件(3)包括后电机(31)、后丝杆(32)、后滑动块(33)、后定位杆(34),所述后电机(31)设置在固定座(1)的后侧,所述后丝杆(32)设置在后纵向导槽(12)中,并使后丝杆(32)的长度方向与后纵向导槽(12)的引导方向同向,还使后丝杆(32)与后电机(31)相驱动连接,所述后滑动块(33)滑动设置在后纵向导槽(12)中,并使后滑动块(33)螺接于后丝杆(32)上,所述后定位杆(34)呈竖向布置,并使后定位杆(34)的下端固定在后滑动块(33)的顶面上,所述后定位杆(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仲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亚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