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981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在实现零件个数的减低化、轻量化的同时,便于安装的张紧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100)为具备突出防止机构的构成,所述突出防止机构被构成为,基底部件(150)反抗收纳在前方封闭的圆筒状的柱塞(110)的内部的加力单元(150)的弹性,在虚嵌状态下被插入于柱塞(110)的后端侧开口部,且形成在基底部件(150)上的卡定部(153)直接或者介由其他部件,可卡定解除地卡定于设置在柱塞(110)的内周面上的卡定槽部(111)。

Tensio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为具备柱塞、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柱塞内部的压油室中的加力单元的张紧装置,且涉及不具备支撑柱塞的壳体的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通常使用有张紧装置来适当保持链条的张力。例如,公知有下述装置,即,在通过移动导块来对滚子链等传动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链条导向机构上,所述滚子链等传动链条被无接头卷挂在分别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曲轴和凸轮轴的链轮间,为了适当保持链条的张力,而通过张紧装置对具有移动导块的摇动链条导件进行加力的装置。这样的链条导向机构所使用的公知的张紧装置通常为下述构成,即,具备:壳体,具有一方开放的圆筒状的柱塞收容孔;圆筒状的柱塞,被滑动自如地插入于柱塞收容孔的圆筒面部;及加力单元,从柱塞收容孔向突出方向即前方侧对柱塞进行加力。张紧装置在组装后固定于发动机等的使用部位,至实际成为可给予链条等以张力的状态为止,需要将柱塞预先固定成压缩状态。因此,以往提出有各种将柱塞预先按入到壳体内的具有柱塞的突出防止机构的张紧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0202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0353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由于张紧装置上的壳体通常为铸铁或铝合金等金属制,因此其自身重量较大。其结果,装载有张紧装置的发动机整体的重量增加,导致使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恶化。因而,对于近来需要装载有张紧装置的汽车的低耗油化这一点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张紧装置的轻量化。从张紧装置的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希望使张紧装置为不具备壳体的构成。然而,由于公知的张紧装置被构成为,在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部,并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固定部件固定到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此外,柱塞的突出防止机构被构成为,将柱塞固定于壳体,因此实情是难以构成为不具备壳体。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实现零件个数的减低化、轻量化的同时,便于安装的张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为具备:圆筒状的柱塞,前方被封闭;加力单元,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所述柱塞的内部的压油室中;及圆筒状的基底部件,反抗所述加力单元的弹性,在虚嵌状态下被插入于所述柱塞的后端侧开口部的张紧装置,其通过下述内容来解决所述课题,即,具有防止所述柱塞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突出的突出防止机构,所述突出防止机构由下述构成,即:卡定槽部,以在所述柱塞的内周面的后方侧端部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及卡定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件的前方侧端部,直接或者介由其他部件,可卡定解除地卡定于由所述卡定槽部形成的卡定台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张紧装置上,柱塞的突出防止机构由下述构成,即:卡定槽部,设置于柱塞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定台阶部;及卡定部,被设置在以虚嵌状态插入于柱塞的后端侧开口部的基底部件上,且直接或者介由其他部件,可卡定解除地卡定于所述卡定台阶部。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张紧装置,无需支撑柱塞的壳体。由此,能够实现构成张紧装置的零件个数的减低化,其结果能够实现张紧装置的大幅的轻量化。通过张紧装置的轻量化,可期望提高装载有张紧装置的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构成,由于通过使柱塞向后方侧的压缩方向滑动这样的简单操作,即可进行柱塞的卡定解除,因此能够便于进行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构成,由于通过使柱塞相对于基底部件而相对旋转这样的简单操作,即可进行柱塞的卡定解除,因此能够便于进行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尤其,根据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构成,无需使用C型环或球这样的其他部件,即可进行柱塞的相对于基底部件的卡定。因此,能够实现构成张紧装置的零件个数的进一步的减低化,而且,柱塞的相对于基底部件的卡定及卡定解除也变得自如,从而可得到较高的方便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至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构成,能够极容易地安装张紧装置,此外,由于无需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螺钉等固定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张紧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被卡定于基底部件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将C型环从与柱塞的卡定槽部的周面的抵接状态解除的状态的图。图3C是表示图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的相对于基底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张紧装置的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相对于张紧装置安装对象物的安装部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主要部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A-A线剖视图。图9A是表示图7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被卡定于基底部件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图7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将球从柱塞的内部取出的状态的图。图9C是表示图7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的相对于基底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主要部分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B-B线剖视图。图12A是表示图1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被卡定于基底部件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图1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使柱塞的卡定部导向槽部与基底部件的板状突出片的周向位置一致的状态的图。图12C是表示图11所示的张紧装置上的柱塞的卡定解除操作的说明图,且为示意性表示柱塞的相对于基底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00-张紧装置;101-压油室;102-贮油室;105-螺旋弹簧(加力单元);110、110a、110b-柱塞;111-卡定槽部;112-释放槽部;113-卡定台阶部;115-球取出用槽部;118-卡定部导向槽部;120-内套筒;121-内筒部件;122-预留孔;123-外筒部件;130-止回阀单元;131-阀球;132-护圈;133-止回阀座部;134-压球弹簧;140-溢流阀;141-溢流槽;142-前方密封面;145-溢流弹簧;146-限制部件(C型环);150、150a、150b-基底部件;151-周槽;152-基部;153-卡定部;154-凸缘部;1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紧装置,具备:圆筒状的柱塞,前方被封闭;加力单元,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所述柱塞的内部的压油室中;及圆筒状的基底部件,反抗所述加力单元的弹性,在虚嵌状态下被插入于所述柱塞的后端侧开口部,其特征在于,/n具有防止所述柱塞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突出的突出防止机构,/n所述突出防止机构由下述构成,即:卡定槽部,以在所述柱塞的内周面的后方侧端部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及卡定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件的前方侧端部,直接或者介由其他部件,可卡定解除地卡定于由所述卡定槽部形成的卡定台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JP 2018-2121411.一种张紧装置,具备:圆筒状的柱塞,前方被封闭;加力单元,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所述柱塞的内部的压油室中;及圆筒状的基底部件,反抗所述加力单元的弹性,在虚嵌状态下被插入于所述柱塞的后端侧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防止所述柱塞相对于所述基底部件突出的突出防止机构,
所述突出防止机构由下述构成,即:卡定槽部,以在所述柱塞的内周面的后方侧端部上在圆周方向的整周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及卡定部,设置于所述基底部件的前方侧端部,直接或者介由其他部件,可卡定解除地卡定于由所述卡定槽部形成的卡定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柱塞的卡定台阶部上,配置有对所述基底部件的卡定部的后方侧端面进行卡定的C型环,且所述C型环以朝向径向外方按压所述卡定槽部的内周面的方式进行缩径,
在所述柱塞的内周面上具有释放槽部,所述释放槽部容纳在使所述柱塞向后方侧的压缩方向滑动时进行扩径的所述C型环,且槽深比所述卡定槽部更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太一渡边将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