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91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具有油气分离器、回油管、通风管以及吸油泵,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吸油泵、油底壳集油区、集成油箱、气缸盖罩以及第一油气通道。吸油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内,用于从所述油底壳内吸取机油;油底壳集油区位于曲轴箱的下部;集成油箱位于曲轴箱上部的两侧;气缸盖罩设置在气缸盖上;第一油气通道连通于气缸盖罩和集成油箱的顶部之间;当吸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集油区吸入至集成油箱时,同时会将一部分油气吸入至集成油箱内,从而迫使集成油箱上部的油气压力增加,油气便加快经由第一油气通道排至气缸盖罩中。因为增设了油底壳集油区和集成油箱,所以油气能够经油气通道快速排至气缸盖罩内。

Ventilation system of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通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内燃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V型发动机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这会造成窜气现象而引起机油的稀释,进而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因此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曲轴箱上设置通风管,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漏入曲轴箱中的气体经由通风管排出。一般通风管设置在气缸盖罩上,通过回油管或者推杆孔等与曲轴箱连接,其通风系统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干式油底壳储油箱、吸油箱都集成在油底壳和机体上的发动机中,必须保证储油箱和曲轴箱的通风。储油箱与曲轴箱分为两个单独区域,当两个区域内的压力增大时,其中的的气体经由通风管排出。然而传统的曲轴通风系统仅仅能实现曲轴箱的曲轴通风,但无法满足储油箱的通风需求。因此急需解决新型发动机集成干式油底壳功能后的通风系统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因其增设了油底壳集油区和集成油箱,所以油气能够经油气通道快速排至气缸盖罩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具有油气分离器、回油管、通风管以及吸油泵,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吸油泵、油底壳集油区、集成油箱、气缸盖罩以及第一油气通道。吸油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内,用于从所述油底壳内吸取机油;油底壳集油区位于曲轴箱的下部;集成油箱位于曲轴箱上部的两侧;气缸盖罩设置在气缸盖上;第一油气通道连通于气缸盖罩和集成油箱的顶部之间;当吸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集油区吸入至集成油箱时,同时会将一部分油气吸入至集成油箱内,从而迫使集成油箱上部的油气压力增加,油气便加快经由第一油气通道排至气缸盖罩中。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油气通道,其连通于曲轴箱的上部和气缸盖罩之间;当发动机的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时,导致曲轴箱内部油气压力的增加,油气将会通过第二油气通道加快排入至气缸盖罩中。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通风系统还包括油底壳储油区,其位于油底壳的最底部,且位于油底壳集油区的下方。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集油区吸入至集成油箱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油会从油底壳集油区流入油底壳储油区,另一部分机油会从油底壳集油区流入油底壳储油区。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气缸盖罩内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采用迷宫式油气分离模式,进入气缸盖罩的油气经过油气分离器后,分离出来的机油经回油管流回油底壳集油区。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入气缸盖罩的油气经过油气分离器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气体经通风管排入大气,在强制通风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进气管,并一起进入气缸进行燃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机体集成油箱式结构和并联双油气通道的设置,使油气可以从多个通道流走,通风效率更高,且能够适应高度集成发动机、新型发动机的通风需求,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传统的V型发动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盖罩,2-第二油气通道,3-第一油气通道,4-集成油箱,5-曲轴箱,6-油底壳集油区,7-油底壳储油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2至图3所示,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具有油气分离器、回油管、通风管以及吸油泵等元件,通风系统还包括曲轴箱5、油底壳集油区6、油底壳储油区7、集成油箱4、气缸盖罩1、第一油气通道3以及第二油气通道2。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底壳储油区7位于油底壳的最底部,且位于油底壳集油区6的下方。油底壳集油区6位于曲轴箱5的下部。集成油箱4位于曲轴箱5上部的两侧。气缸盖罩1设置在气缸盖上。第一油气通道3连通于气缸盖罩1和集成油箱4的顶部之间。第二油气通道2连通于曲轴箱5的上部和气缸盖罩1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吸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集油区6吸入至集成油箱4时,同时会将一部分油气吸入至集成油箱4内,从而迫使集成油箱4上部的油气压力增加,油气便加快经由第一油气通道3排至气缸盖罩1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发动机的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5时,导致曲轴箱5内部油气压力的增加,油气将会通过第二油气通道2加快排入至气缸盖罩1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吸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集油区6吸入至集成油箱4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油会从油底壳集油区6流入油底壳储油区7,另一部分机油会从油底壳集油区6流入油底壳储油区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气分离器采用迷宫式油气分离模式,通过迷宫之后的油气可以进一步进入旋风式或者相关的油气分离系统,分离出来的机油经回油管流回油底壳集油区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入气缸盖罩1的油气经过油气分离器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气体经通风管排入大气,在强制通风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进气管,并一起进入气缸进行燃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机体集成油箱式结构和并联双油气通道的设置,使油气可以从多个通道流走,通风效率更高,且能够适应高度集成发动机、新型发动机的通风需求,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传统的V型发动机。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n曲轴箱;/n吸油泵,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内,用于从所述油底壳内吸取机油;/n油底壳集油区,其位于曲轴箱的下部;/n集成油箱,其位于所述曲轴箱上部的两侧;/n气缸盖罩,其设置在气缸盖上;以及/n第一油气通道,其连通于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集成油箱的顶部之间;/n当所述吸油泵将机油从所述油底壳集油区吸入至所述集成油箱时,同时会将一部分油气吸入至所述集成油箱内,从而迫使所述集成油箱上部的油气压力增加,油气便加快经由所述第一油气通道排至所述气缸盖罩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
曲轴箱;
吸油泵,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内,用于从所述油底壳内吸取机油;
油底壳集油区,其位于曲轴箱的下部;
集成油箱,其位于所述曲轴箱上部的两侧;
气缸盖罩,其设置在气缸盖上;以及
第一油气通道,其连通于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集成油箱的顶部之间;
当所述吸油泵将机油从所述油底壳集油区吸入至所述集成油箱时,同时会将一部分油气吸入至所述集成油箱内,从而迫使所述集成油箱上部的油气压力增加,油气便加快经由所述第一油气通道排至所述气缸盖罩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油气通道,其连通于所述曲轴箱的上部和所述气缸盖罩之间;
当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所述曲轴箱时,导致所述曲轴箱内部油气压力的增加,油气将会通过所述第二油气通道加快排入至所述气缸盖罩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豪梁郑岳班智博肖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