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车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roofsiderail)间以车顶板(roofpanel)来连接。
技术介绍
在将左右一对车顶边梁间加以连接的透明的全景车顶板(panoramaroofpanel)的下方配置有遮阳(sunshade)装置的结构中,如下结构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此结构将车顶边梁与外板(outerpanel)、内板(innerpanel)及加强件(reinforcement)加以结合而构成为闭合截面,使支撑于外板、内板及加强件的重叠凸缘部的全景车顶板的上表面与外板的上端部连续,并且将遮阳装置的遮荫罩构件(shadecovermember)支撑于内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9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所述现有结构的车顶边梁由于相对于与全景车顶板的上表面连续的外板的上端部,支撑全景车顶板的下表面的重叠凸缘部经由台阶而低一级,故而若欲确保全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11)间以车顶板(15)来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顶边梁(11)将上部构件(22)及下部构件(23)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长的矩形状闭合截面,在所述上部构件(22)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所述车顶板(15),并且在所述下部构件(23)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13),在由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及所述横构件(13)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16),将所述车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上表面由车顶侧装饰(34)来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JP 2018-2119431.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11)间以车顶板(15)来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顶边梁(11)将上部构件(22)及下部构件(23)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长的矩形状闭合截面,在所述上部构件(22)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所述车顶板(15),并且在所述下部构件(23)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13),在由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及所述横构件(13)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16),将所述车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上表面由车顶侧装饰(34)来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中柱(24)的上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经由托架(25)而与所述横构件(13)连接,由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的前端间加以连接的前拱顶(12)、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以及所述横构件(13)来形成收纳所述遮阳装置(16)的车顶开口部(35),使所述横构件(13)相对于所述中柱(24)的上端部而向后方偏移,使所述中柱(24)、所述托架(25)及所述横构件(13)的棱线(40)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装置(16)包括导架(17)、以及滑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导架(17)的板状的遮荫构件(20),所述横构件(13)包括下表面(a)、一对侧面(b)及一对凸缘(c)而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状截面,所述横构件(13)的下表面(a)、所述托架(25)的下表面及所述中柱(24)的车宽方向内面构成连续面(39),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露崎匠,室庆子,仲岭徳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