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215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壳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内测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测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滑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软塞,所述软塞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外壳内测开设有轴向冷却流孔,所述外壳内测开设有第一补偿孔,所述外壳内侧开设有第二补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外壳、轴向冷却流孔、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直接冷却装置本身,避免单通道的冷却液散热效率不够,冷却液温度平衡,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保护装置的使用安全。

A kind of motor shell with axial cooling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
本技术涉及电机壳体
,具体为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因此,对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电机壳体均是考风冷散热,传统的电机壳体在进行散热时候,散热效果较差,仅仅能进行热量排出,无法进行热交换则散热效果焦虑,且传统的电机若是使用热交换进行散热,热交换位置容易进入灰尘,不方便清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内测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测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滑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软塞,所述软塞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外壳内测开设有轴向冷却流孔,所述外壳内测开设有第一补偿孔,所述外壳内侧开设有第二补偿孔。优选的,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套,所述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有机脚,所述机脚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机脚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三十六个,所述散热片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轴向冷却流孔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轴向冷却流孔贯穿所述外壳,所述轴向冷却流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补偿孔相互连通,所述轴向冷却流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二补偿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补偿孔和所述第二补偿孔呈前后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18个,所述安装板内侧开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孔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后端面与所述外壳相互贴合,所述输出孔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述轴向冷却流孔设置在所述输出孔的运动轨迹上,所述轴向冷却流孔前端面与所述输出孔相互连通,所述输出孔和所述轴向冷却流孔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杆外侧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挡块的直径是所述滑槽的2倍,所述安装板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簧前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相互连接,所述软塞外侧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滑杆的周向位置,所述弹簧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述轴向冷却流孔设置在所述弹簧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弹簧的最大直径为所述轴向冷却流孔的1.5倍,所述外壳前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杆的运动轨迹为直线状,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滑杆和软塞的运动轨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外壳、轴向冷却流孔、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通过外接冷却管与轴向冷却流孔相互连接,通过轴向冷却流孔对装置进行冷却,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液冷直接冷却装置本身,避免传统风冷散热效率不够,且通过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与轴向冷却流孔的连通,避免装置一侧过热,避免单通道的冷却液散热效率不够,轴向冷却流孔内的冷却液温度平衡,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保护装置的使用安全。2、本技术中,通过时设置的转环、安装板、软塞和输出孔,在外接冷却管安装前,通过转动转环带动安装板转动,通过滑杆的限位,带动软塞运动,通过弹簧推动软赛从而将轴向冷却流孔堵住,避免轴向冷却流孔进灰,提高装置的保护效果,且对轴向冷却流孔进行清洗时,软塞可以方便清洁液的储留,便于进行清洁作业,方便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时,滑杆与卡槽卡合完成对转环的固定,提高装置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塞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轴向冷却流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散热片、3-尾套、4-机脚、5-主轴、6-转环、7-安装板、8-滑杆、9-挡块、10-软塞、11-弹簧、12-输出孔、13-轴向冷却流孔、14-第一补偿孔、15-第二补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主轴5,所述主轴5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环6,所述转环6内测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内测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9,所述滑杆8外侧固定连接有软塞10,所述软塞10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轴向冷却流孔13,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第一补偿孔14,所述外壳1内侧开设有第二补偿孔15。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所述散热片2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套3,所述外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机脚4,所述机脚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机脚4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端,所述散热片2的数量为三十六个,所述散热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外侧,这种设置有利于方便装置进行散热,便于固定支撑装置,便于使用,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贯穿所述外壳1,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补偿孔14相互连通,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内侧壁与所述第二补偿孔15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补偿孔14和所述第二补偿孔15呈前后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侧,这种设置有利于方便装置进行散热作业,避免一侧温度过高时,单铜通道的冷却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平衡外壳1内侧的冷却液温度,所述安装板7的数量为18个,所述安装板7内侧开设有输出孔12,所述输出孔12贯穿所述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后端面与所述外壳1相互贴合,所述输出孔12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设置在所述输出孔12的运动轨迹上,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前端面与所述输出孔12相互连通,所述输出孔12和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直径相等,这种设置有利于方便装置的安装使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所述安装板7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杆8外侧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挡块9的直径是所述滑槽的2倍,所述安装板7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簧11前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相互连接,所述软塞10外侧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1设置在所述滑杆8的周向位置,所述弹簧11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设置在所述弹簧11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弹簧11的最大直径为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主轴(5),所述主轴(5)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环(6),所述转环(6)内测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内测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9),所述滑杆(8)外侧固定连接有软塞(10),所述软塞(10)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轴向冷却流孔(13),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第一补偿孔(14),所述外壳(1)内侧开设有第二补偿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主轴(5),所述主轴(5)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环(6),所述转环(6)内测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内测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9),所述滑杆(8)外侧固定连接有软塞(10),所述软塞(10)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轴向冷却流孔(13),所述外壳(1)内测开设有第一补偿孔(14),所述外壳(1)内侧开设有第二补偿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所述散热片(2)外侧固定连接有尾套(3),所述外壳(1)底端固定连接有机脚(4),所述机脚(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机脚(4)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端,所述散热片(2)的数量为三十六个,所述散热片(2)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轴向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的数量为十八个,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贯穿所述外壳(1),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补偿孔(14)相互连通,所述轴向冷却流孔(13)内侧壁与所述第二补偿孔(15)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德王昌茂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泓星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