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67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和防护机构,测距杆本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端盖、第一连接环、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连接环、背绳、第一外螺纹、内腔和收纳盒,端盖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端盖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端盖上啮合连接有套筒,套筒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背绳,套筒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内腔,套筒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对测距杆本体的杆体进行防护,避免杆体被撞击,同时便于测距杆本体的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
本技术属于测距杆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
技术介绍
从所周知,高压线架设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标准距离且永久的保持此种状态,从而保障正常的供电要求,架设完成后通常采用距离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带刻度的伸缩绝缘杆等。现有的测量工具虽然解决了距离测量问题,但是其通常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携带不方便、工作效率低;2、携带过程中测距杆体在携带过程中会发生碰撞,导致杆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对测距杆本体的杆体进行防护,避免杆体被撞击,同时便于测距杆本体的携带的绝缘测距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和防护机构,所述的测距杆本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的防护机构包括有端盖、第一连接环、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连接环、背绳、第一外螺纹、内腔和收纳盒,所述的端盖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的端盖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的端盖上啮合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的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的第二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背绳,所述的套筒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所述的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所述的杆体上开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杆体的一端安装有挂钩。所述的内腔的内径大于杆体最大圆杆的外径。所述的收纳盒的中部开设有收纳腔。所述的杆体靠近一端位置处开设有销孔,且杆体靠近左端位置处设置有弹性销。所述的挂钩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杆体一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的背绳的宽度为五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不进行测距时,将挂钩由杆体上的第二内螺纹旋出,再将若干个杆体收缩在一起,把套筒套接在杆体上,并将套筒一端的第一外螺纹旋入到端盖内的第一内螺纹内,再将挂钩放置在收纳盒内,此时即可通过背绳来对测距杆本体进行携带,十分方便,在进行测距时,将套筒由端盖上旋开,将收纳盒内的挂钩取出,并将挂钩一端的第二外螺纹璇接在第二内螺纹内,将杆体拉出,即可进行测距;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对测距杆本体的杆体进行防护,避免杆体被撞击,同时便于测距杆本体的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挂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第二内螺纹开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的端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的套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距杆本体2、防护机构3、端盖4、第一连接环5、第一内螺纹6、套筒7、第二连接环8、背绳9、第一外螺纹10、内腔11、收纳盒12、杆体13、刻度线14、销孔15、挂钩16、第二外螺纹17、第二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1和防护机构2,所述的测距杆本体1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的防护机构2包括有端盖3、第一连接环4、第一内螺纹5、套筒6、第二连接环7、背绳8、第一外螺纹9、内腔10和收纳盒11,所述的端盖3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4,所述的端盖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5,所述的端盖3上啮合连接有套筒6,所述的套筒6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7,所述的第一连接环4和所述的第二连接环7之间连接有背绳8,所述的套筒6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9,所述的套筒6的中部开设有内腔10,所述的套筒6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11,所述的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12,所述的杆体12上开设有刻度线13,所述的杆体12的一端安装有挂钩15。本技术在不进行测距时,将挂钩15由杆体12上的第二内螺纹17旋出,再将若干个杆体12收缩在一起,把套筒6套接在杆体12上,并将套筒6一端的第一外螺纹9旋入到端盖3内的第一内螺纹5内,再将挂钩15放置在收纳盒11内,此时即可通过背绳8来对测距杆本体1进行携带,十分方便,在进行测距时,将套筒6由端盖3上旋开,将收纳盒11内的挂钩15取出,并将挂钩15一端的第二外螺纹16璇接在第二内螺纹17内,将杆体12拉出,即可进行测距;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对测距杆本体1的杆体12进行防护,避免杆体12被撞击,同时便于测距杆本体1的携带。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1和防护机构2,所述的测距杆本体1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的防护机构2包括有端盖3、第一连接环4、第一内螺纹5、套筒6、第二连接环7、背绳8、第一外螺纹9、内腔10和收纳盒11,所述的端盖3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4,所述的端盖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5,所述的端盖3上啮合连接有套筒6,所述的套筒6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7,所述的第一连接环4和所述的第二连接环7之间连接有背绳8,所述的套筒6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9,所述的套筒6的中部开设有内腔10,所述的套筒6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11,所述的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12,所述的杆体12上开设有刻度线13,所述的杆体12的一端安装有挂钩15。为了更好效果,所述的内腔10的内径大于杆体12最大圆杆的外径。为了更好效果,所述的收纳盒11的中部开设有收纳腔。为了更好效果,所述的杆体12靠近一端位置处开设有销孔14,且杆体12靠近左端位置处设置有弹性销。为了更好效果,所述的挂钩15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6,杆体12一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螺纹17。为了更好效果,所述的背绳8的宽度为五厘米。本技术在不进行测距时,将挂钩15由杆体12上的第二内螺纹17旋出,再将若干个杆体12收缩在一起,把套筒6套接在杆体12上,并将套筒6一端的第一外螺纹9旋入到端盖3内的第一内螺纹5内,再将挂钩15放置在收纳盒11内,此时即可通过背绳8来对测距杆本体1进行携带,十分方便,在进行测距时,将套筒6由端盖3上旋开,将收纳盒11内的挂钩15取出,并将挂钩15一端的第二外螺纹16璇接在第二内螺纹17内,将杆体12拉出,即可进行测距;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对测距杆本体1的杆体12进行防护,避免杆体12被撞击,同时便于测距杆本体1的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距杆本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的防护机构包括有端盖、第一连接环、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连接环、背绳、第一外螺纹、内腔和收纳盒,所述的端盖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的端盖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的端盖上啮合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的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的第二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背绳,所述的套筒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所述的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所述的杆体上开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杆体的一端安装有挂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绝缘测距杆,它包括测距杆本体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距杆本体外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的防护机构包括有端盖、第一连接环、第一内螺纹、套筒、第二连接环、背绳、第一外螺纹、内腔和收纳盒,所述的端盖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的端盖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的端盖上啮合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的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的第二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背绳,所述的套筒的一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的套筒的中部固定有收纳盒,所述的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套接在一起直径依次减小的杆体,所述的杆体上开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杆体的一端安装有挂钩。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崔黎明张鹏党清政李超卢会波赵栋梁郑城市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