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30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37
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和混合器进气道;所述混合器管路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所述混合器管路内设置有内混合管,所述内混合管与混合器管路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本设计不仅进气结构设计和合理气流方向稳定,而且有效避免了尿素大量凝结在混合器上造成混合器温度降低和壁膜增厚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具体适用于降低后处理器内的热损失、促进尿素分解。
技术介绍
箱式后处理器因其体积占用小,布置集中,温度损失小的特点,在国六重型柴油发动机上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布置集中,可用于给尿素喷射混合的管路较短,一般需要混合装置促进其进行混合。当前后处理封装中常使用管路中心布置叶片来进行混合。由于中心叶片布置于管路的中央,虽然对空气的扰流作用较好,但是在低温和大尿素喷射量的情况下,在叶片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降低和壁膜形成的现象,形成尿素结晶的风险较大。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016920U,公告日为2017年3月15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尿素喷射混合单元,包括外壳体、尿素喷射器、进气直管和旋流混合孔管,旋流混合孔管设置于外壳体内,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端盖,端盖上连接有尿素喷射器,外壳体上端设置有与外壳体垂直的进气直管,旋流混合孔管的末端设置有若干片旋流叶片,旋流混合孔管末端的管壁上布满小孔,旋流混合孔管的前端设置有与进气直管相对应的若干进气通道。虽然该技术能使尿素充分混合,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不适用于箱式后处理器,且其气流需要全部穿过混合器通道后排出,其混合器上会出现较明显的温度降低和壁膜形成的现象,不利于尿素的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处理器热损失大、不利于尿素分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器热损失小、促进尿素分解的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和混合器进气道;所述混合器管路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所述混合器管路内设置有内混合管,所述内混合管与混合器管路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所述多个混合风口上沿着内混合管圆周的同一方向上设置有导向叶片。所述混合器管路包括相互连接的混气段和排气段,所述混气段的两端分别与混合器进气道和混气段密封连接,所述混气段的管体从混合器进气道侧到混气段侧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内混合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00毫米,所述内混合管的直径为混气段最大直径的0.8倍。所述内混合管通过多个连接板与混合器管路的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中内混合管设置为管状结构,其上设置有混合风口,使混合气体进入内混合管,避免尿素大量凝结在混合器上造成混合器温度降低和壁膜增厚的情况。因此,本设计的混合器为管状结构,有效避免了尿素大量凝结在混合器上造成混合器温度降低和壁膜增厚的情况。2、本技术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中环形进气腔的结构是待处理尾气从环形方向向混合器管路均匀涌入,使混合器管路内的进气气流方向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因此,本设计的进气结构设计和合理气流方向稳定。3、本技术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中混气段的管体从混合器进气道侧到混气段侧直径逐渐减小,这样的设计在内混合管内的壁面上形成一个较快的气体流动区域,使喷射的尿素更加难以碰到内混合管内的壁面,且在壁面附近形成涡流促进尿素分解。因此,本设计的混合器管路结构设计合理,有效促进尿素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尿素喷嘴安装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混合器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内混合管的固定示意图。图中:混合器管路1、混气段11、排气段12、混合器进气道2、环形进气腔21、尿素喷嘴安装位3、内混合管4、混合风口41、导向叶片42、连接板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1和混合器进气道2;所述混合器管路1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2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3,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3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1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3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21;所述混合器管路1内设置有内混合管4,所述内混合管4与混合器管路1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4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41。所述多个混合风口41上沿着内混合管4圆周的同一方向上设置有导向叶片42。所述混合器管路1包括相互连接的混气段11和排气段12,所述混气段11的两端分别与混合器进气道2和混气段11密封连接,所述混气段11的管体从混合器进气道2侧到混气段11侧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内混合管4的长度大于等于100毫米,所述内混合管4的直径为混气段11最大直径的0.8倍。所述内混合管4通过多个连接板5与混合器管路1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下表为采用原有中心叶片与本设计的情况对比:中心叶片混合器本设计NH3分布均匀性[-]0.960.95最大壁膜厚度[m]9.72*10e-65.49*10e-6平均壁膜厚度[m]2.67*10e-82.79*10e-9实施例1: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1和混合器进气道2;所述混合器管路1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2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3,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3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1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3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21;所述混合器管路1内设置有内混合管4,所述内混合管4与混合器管路1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4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41;所述混合器管路1包括相互连接的混气段11和排气段12,所述混气段11的两端分别与混合器进气道2和混气段11密封连接,所述混气段11的管体从混合器进气道2侧到混气段11侧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内混合管4通过多个连接板5与混合器管路1的内壁固定连接。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个混合风口41上沿着内混合管4圆周的同一方向上设置有导向叶片42。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混合管4的长度大于等于100毫米,所述内混合管4的直径为混气段11最大直径的0.8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1)和混合器进气道(2),其特征在于:/n所述混合器管路(1)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2)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3),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3)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1)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3)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21);/n所述混合器管路(1)内设置有内混合管(4),所述内混合管(4)与混合器管路(1)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4)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路(1)和混合器进气道(2),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器管路(1)设置于混合器进气道(2)的一侧,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另一侧设置有尿素喷嘴安装位(3),所述尿素喷嘴安装位(3)内设置的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器管路(1)的中轴线设置,所述混合器进气道(2)的壳体与尿素喷嘴安装位(3)之间形成有环形进气腔(21);
所述混合器管路(1)内设置有内混合管(4),所述内混合管(4)与混合器管路(1)同轴设置,所述内混合管(4)上开设有多个混合风口(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双层结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混合风口(41)上沿着内混合管(4)圆周的同一方向上设置有导向叶片(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潇刘旭陈镇殷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