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05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结构,所述伸缩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结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和固定板的右侧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升降气缸升高固定板的高度,推动把手将导管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升降气缸收缩,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水泵将导管内腔中的水和沉淀物通过水泵抽出,同时通过循环升降结构带动导管反复的上下移动,通过导管将原料重新灌注至混凝土中,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在混凝土二次灌注时容易断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
本技术涉及水下灌注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
技术介绍
水下灌注混凝土也称导管混凝土,是将混凝土通过竖立的管子,依靠混凝土的自重进行灌注的方法,适用于灌注围堰、沉箱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桩基础等水下或地下工程,混凝土从管子底端缓慢流出,向四周扩大分布,不致被周围的水流所扰动,从而保证质量。采用此法时,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含砂率在40~50%之间,粗骨料宜用不大于3.8厘米的卵石,水灰比控制在0.44左右,混凝土中可掺入缓凝、塑化等外加剂。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由于瘪管、或混凝土级配差、灌注不连续等,均容易发生堵管,尤其是已经灌注到混凝土桩三分之二处,重新清孔灌注,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的导管在使用时,易发生断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具备防断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在混凝土二次灌注时容易断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结构,所述伸缩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结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和固定板的右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升降结构,所述循环升降结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软管与导管连通。所述循环升降结构包含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均与第一壳体接触,所述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进一步: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结构,所述弹簧支撑结构包含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支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侧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外侧并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进一步:所述伸缩杆结构包含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贯穿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活动管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管的顶部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进一步:所述活动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含有弹簧管,所述弹簧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贯穿至弹簧管的顶部并与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与弹簧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底部与弹簧管固定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本技术如上所述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腔活动安装有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升降气缸升高固定板的高度,推动把手将导管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升降气缸收缩,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水泵将导管内腔中的水和沉淀物通过水泵抽出,同时通过循环升降结构带动导管反复的上下移动,通过导管将原料重新灌注至混凝土中,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在混凝土二次灌注时容易断桩的问题,该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具备防断桩的优点,在二次灌注时不易断桩,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提高了导管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第二壳体、支杆、滑套、第一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二滑槽和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导管提供支撑的同时,可以对导管的移动进行限位和缓冲,提高了导管上下移动时稳定性,通过固定管、活动管和挡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固定板的升降运动进行限位,提高了固定板的稳定性,通过弹簧管、活动板、支撑杆、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活动架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把手的设置,增大了该装置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面积,方便了使用者控制该装置,通过滚轮架和滚轮的配合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方便了使用者移动该装置。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循环升降结构右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弹簧支撑结构主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伸缩杆结构主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升降气缸,3、伸缩杆结构,301、固定管,302、活动管,303、挡板,4、固定板,5、凹槽,6、循环升降结构,601、第一壳体,602、支撑架,603、电机,604、转动板,605、凸块,606、活动架,607、第一固定块,608、第一滑槽,7、导管,8、弹簧支撑结构,801、第二壳体,802、支杆,803、滑套,804、第一弹簧,805、第二固定块,806、第二滑槽,9、缓冲结构,901、弹簧管,902、活动板,903、支撑杆,904、第三弹簧,905、第四弹簧,10、把手,11、滚轮架,12、滚轮,13、水泵。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架11,滚轮架11的内腔活动安装有滚轮12,通过滚轮架11和滚轮12的配合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方便了使用者移动该装置,底座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结构,所述伸缩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结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和固定板的右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升降结构,所述循环升降结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软管与导管连通,/n所述循环升降结构包含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均与第一壳体接触,所述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结构,所述伸缩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结构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和固定板的右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升降结构,所述循环升降结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软管与导管连通,
所述循环升降结构包含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均与第一壳体接触,所述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断桩的二次灌注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结构,所述弹簧支撑结构包含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支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套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明桂强常晓亮张渊陈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