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13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结构包括既有立柱,所述既有立柱的底端埋设在既有路面内,还包括铺设在既有路面上方的新铺路面、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内的新增立柱,所述新增立柱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的顶端,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新增立柱上的栏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改建、大中修路面加铺后需重新修建波形护栏,导致资源与成本大量浪费的问题,实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减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防撞护栏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
技术介绍
波形护栏作为公路的重要安全附属设施,能够有效阻止车辆因故障或驾驶失控冲出道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与财产损失而广泛应用。目前在实际工程中,波形护栏得到广泛的利用。随着我国大量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公路大修、中修工程不断涌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原有道路上面加铺,使得路面高程越来越高,而大部分波形护栏基础、立柱、波形栏板虽然完好,但加铺后路面抬高,导致既有波形护栏高度不够,不满足安全规范,无法继续使用。现有技术中,在道路加铺时,常用的方法是拆除重新修建波形护栏,包含基础、立柱和波形栏板,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本就捉襟见肘的养护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改建、大中修路面加铺后需重新修建波形护栏,导致资源与成本大量浪费的问题,实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减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包括既有立柱,所述既有立柱的底端埋设在既有路面内,还包括铺设在既有路面上方的新铺路面、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内的新增立柱,所述新增立柱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的顶端,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新增立柱上的栏板。现有技术中改建、大中修路面加铺后,路面被抬高,既有波形护栏高度不够,不满足安全规范,无法继续使用;而重新修建波形护栏又导致资源与成本大量浪费,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既有的波形护栏中,包括既有立柱和护栏的栏板两大部分,本结构保持既有立柱继续埋设在既有路面内保持不变,拆下护栏栏板,直接在既有路面上浇筑新铺路面。为了保证路面加高后护栏的安装高度,本专利技术在既有立柱旁边设置新增立柱,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相连,且使得新增立柱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的顶端。新增立柱的具体高度根据加高后路面的设计高程进行适配即可,需满足相关安全规范中对护栏高度的规定。本专利技术中浇筑的新铺路面没过新增立柱的底部,从而即可将新增立柱的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内,确保新增立柱的稳定性。新增立柱固定完成、新铺路面铺设好后,在新增立柱上安装栏板即可。此处的栏板优选的使用从既有立柱上拆卸下来的栏板,实现栏板的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既有波形护栏的立柱与栏板结构,不用拆除既有立柱、也不用重新造孔,施工快速方便,而且造价比原传统拆除再新建护栏便宜。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无需再重新修建护栏立柱基础,因此还能够显著降低养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资源,降低养护成本,实现快速施工,大大减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可以在改建、大中修公路工程中广泛利用。进一步的,所述既有路面和/或新铺路面由平缘石浇筑而成。平缘石指的是顶面与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有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新增立柱的底端位于既有路面顶面。在安装新增立柱时,就将其底部直接放置在既有路面上即可,既可以方便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之间的连接安装,又可以使得新增立柱更多的预埋在新铺路面内,进而提高稳定性。进一步的,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单孔双管卡。进一步的,所述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沿道路的中心线方向排布。对于平直的道路而言,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即沿道路轴线方向分布;但是对于道路的弯曲段,则按照中心线方向进行排布,从而使得新增立柱、既有立柱至道路中心的距离保持相等,使得通过本申请设置的护栏至道路中心的距离,与原有护栏至道路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进一步的,所述既有立柱为空心结构,其内部浇筑有膨胀混凝土。提高既有立柱的结构强度与硬度,使其作为新增立柱的受力基础部件,当有车辆失控冲撞护栏时,车辆在惯性作用下保持有向前的动力,容易导致立柱发生水平方向的变形,一旦变形失控则容易冲出道路外,而本方案中通过对于新增立柱处于相同水平面的既有立柱的加固,有效提高了新增立柱的抗水平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安全性。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方法,包括:(a)拆卸既有波形护栏,将其栏板取下,保留既有立柱;(b)在既有立柱旁安装新增立柱,使新增立柱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的顶端;固定新增立柱;(c)在既有路面上浇筑新铺路面,使新增立柱的底端位于浇筑的新铺路面内;(d)将取下的栏板安装在新增立柱上。本方法充分利用了既有波形护栏的立柱与栏板结构,不用拆除既有立柱、也不用重新造孔,施工快速方便,而且造价比原传统拆除再新建护栏便宜。并且,由于本方法无需再重新修建护栏立柱基础,因此还能够显著降低养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由此可见,本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资源,降低养护成本,实现快速施工,大大减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可以在改建、大中修公路工程中广泛利用。进一步的,步骤(b)中通过若干个连接件使新增立柱与既有立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处高度高于新铺路面高程。进一步的,步骤(d)中还包括:向既有立柱内浇筑膨胀混凝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及加铺方法,充分利用了既有波形护栏的立柱与栏板结构,不用拆除既有立柱、也不用重新造孔,施工快速方便,而且造价比原传统拆除再新建护栏便宜。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无需再重新修建护栏立柱基础,因此还能够显著降低养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资源,降低养护成本,实现快速施工,大大减短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可以在改建、大中修公路工程中广泛利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既有立柱,2-新增立柱,3-连接件,4-栏板,5-原路面高程,6-新铺路面,7-新铺路面高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包括既有立柱1,所述既有立柱1的底端埋设在既有路面内,还包括铺设在既有路面上方的新铺路面6、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6内的新增立柱2,所述新增立柱2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1的顶端,新增立柱2与既有立柱1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新增立柱2上的栏板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栏板4为波形栏板。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既有路面和新铺路面6由平缘石浇筑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包括既有立柱(1),所述既有立柱(1)的底端埋设在既有路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在既有路面上方的新铺路面(6)、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6)内的新增立柱(2),所述新增立柱(2)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1)的顶端,新增立柱(2)与既有立柱(1)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新增立柱(2)上的栏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包括既有立柱(1),所述既有立柱(1)的底端埋设在既有路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在既有路面上方的新铺路面(6)、底端埋设在新铺路面(6)内的新增立柱(2),所述新增立柱(2)的顶端高于既有立柱(1)的顶端,新增立柱(2)与既有立柱(1)相连;还包括安装在新增立柱(2)上的栏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路面和/或新铺路面(6)由平缘石浇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立柱(2)的底端位于既有路面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增立柱(2)与既有立柱(1)之间通过连接件(3)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单孔双管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波形护栏的路面加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袁松邵林李俊兵易秋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