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装载车;包括底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转轴和齿轮;通过设计底座和承载板两个独立的部分,承载板上装载需要运送的玻璃,底座下部可设置行走轮,使底座在车间的轨道上移动,实现玻璃的运输,当承载板需要在两个底座之间转运时,两个底座头尾相接,底座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下部的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位移,移动至另一个底座的上部,完成承载板连同玻璃的转运,实现了车间内多装载车流水运输作业,在玻璃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了玻璃装载运输的效率。
Glass loa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装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玻璃装载车。
技术介绍
在玻璃生产车间内,玻璃半成品或成品需要在车间内运输,需要设计专门用于运输玻璃的装载车,通过装载车集中运输玻璃,可通过在车间内设置轨道,装载车在轨道上运行,实现玻璃在车间内的高效运输,但在实际生产中,玻璃生产规模较大,车间内需要设置大量的玻璃装载车,每个玻璃装载车负责一段路程的玻璃运输以提高效率,这就涉及两个玻璃装载车之间的玻璃转运,如何高效的在两个玻璃装载车之间转运玻璃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高效地在两个玻璃装载车之间转运玻璃的玻璃装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装载车,包括底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转轴和齿轮,所述电机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所述齿轮过盈套接于转轴,所述承载板的下部设有齿条;电机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底座通过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装载车结构中,通过设计底座和承载板两个独立的部分,承载板上装载需要运送的玻璃,底座下部可设置行走轮,使底座在车间的轨道上移动,实现玻璃的运输,当承载板需要在两个底座之间转运时,两个底座头尾相接,底座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下部的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位移,移动至另一个底座的上部,完成承载板连同玻璃的转运,实现了车间内多装载车流水运输作业,在玻璃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了玻璃装载运输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玻璃装载车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底座;2、承载板;3、电机;4、转轴;5、齿轮;6、齿条;7、限位板;71、弯折部;8、导轨;9、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底座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下部的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位移,移动至另一个底座的上部,完成承载板连同玻璃的转运。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装载车,包括底座1和承载板2,所述底座1上设有电机3、转轴4和齿轮5,所述电机3与转轴4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1,所述齿轮5过盈套接于转轴4,所述承载板2的下部设有齿条6;电机3和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齿轮5与齿条6啮合,所述底座1通过齿轮5带动齿条6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在底座1上部沿水平方向移动。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通过设计底座1和承载板2两个独立的部分,承载板2上装载需要运送的玻璃,底座1下部可设置行走轮,使底座1在车间的轨道上移动,实现玻璃的运输,当承载板2需要在两个底座1之间转运时,两个底座1头尾相接,底座1通过电机3带动齿轮5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下部的齿条6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在底座1上部沿水平方向位移,移动至另一个底座1的上部,完成承载板2连同玻璃的转运,实现了车间内多装载车流水运输作业,在玻璃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了玻璃装载运输的效率。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齿条6的数量为2条,2条齿条6平行且对称地固定在承载板2的下部,所述转轴4上对称地套接有2个齿轮5,每个齿轮5分别与一条齿轮5啮合。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2条齿条6与底座1对应的齿轮5啮合传动,可避免承载板2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侧向偏移,避免齿轮5与齿条6脱离啮合。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转轴4的数量为2条,2条转轴4平行且对称地连接于底座1。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2条转轴4,使齿轮5与齿条6啮合传动过程中,能够使承载板2得到平稳地支撑。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位于承载板2的两侧,用于限制承载板2的侧向偏移。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限位板7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71。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限位板7的两端设置弯折部71,使承载板2在两个底座1之间转运过程时,承载板2既能得到侧向限位,又能顺利平稳地移动至另一个底座1上部。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导轨8,所述承载板2的下部设有与导轨8滚动连接的滚轮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承载板2下部设置滚轮9与底座1上部的导轨8滚动连接,用于分担承载板2的重力,减小齿轮5带动齿条6移动所承受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导轨8的数量为4条。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四条导轨8,并在承载板2的下部设置对应数量的滚轮9,进一步分担承载板2的重力,减小齿轮5带动齿条6移动所承受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上述玻璃装载车结构中,所述承载板2上固定有玻璃装载架。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承载板2上设置玻璃装载架,通常为A形架,在A形架两侧叠放玻璃板,或是采用其他形式的玻璃装载架,玻璃装载架可在承载板上任意安装或拆卸,图1中未示出。实施例1一种玻璃装载车,包括底座1和承载板2,所述底座1上设有电机3、转轴4和齿轮5,所述电机3与转轴4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1,所述齿轮5过盈套接于转轴4,所述承载板2的下部设有齿条6;电机3和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齿轮5与齿条6啮合,所述底座1通过齿轮5带动齿条6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2在底座1上部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齿条6的数量为2条,2条齿条6平行且对称地固定在承载板2的下部,所述转轴4上对称地套接有2个齿轮5,每个齿轮5分别与一条齿轮5啮合。所述转轴4的数量为2条,2条转轴4平行且对称地连接于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位于承载板2的两侧,用于限制承载板2的侧向偏移。所述限位板7的两端均设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71。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导轨8,所述承载板2的下部设有与导轨8滚动连接的滚轮9。所述导轨8的数量为4条。所述承载板2上固定有玻璃装载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装载车结构中,通过设计底座和承载板两个独立的部分,承载板上装载需要运送的玻璃,底座下部可设置行走轮,使底座在车间的轨道上移动,实现玻璃的运输,当承载板需要在两个底座之间转运时,两个底座头尾相接,底座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下部的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位移,移动至另一个底座的上部,完成承载板连同玻璃的转运,实现了车间内多装载车流水运输作业,在玻璃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了玻璃装载运输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玻璃装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转轴和齿轮,所述电机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所述齿轮过盈套接于转轴,所述承载板的下部设有齿条;/n电机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底座通过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装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转轴和齿轮,所述电机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底座,所述齿轮过盈套接于转轴,所述承载板的下部设有齿条;
电机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底座通过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载板在底座上部沿水平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装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数量为2条,2条齿条平行且对称地固定在承载板的下部,所述转轴上对称地套接有2个齿轮,每个齿轮分别与一条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装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数量为2条,2条转轴平行且对称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福,叶春顺,方立棋,
申请(专利权)人:新福兴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