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58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门内板包括车门内板本体,在车门内板本体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在窗口上安装有加强结构;其中,加强结构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在加强面板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在第一折弯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而第一折弯部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窗口的上沿,在加强面板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在第二折弯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且第二折弯部通过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窗口的下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门内板的窗口上安装有特定的加强结构,既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又能够增加车门内板的刚度,避免扭曲路行车时车门护板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

A door inner panel and a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车门内板为了玻璃升降器、活装导轨、车门外板补强胶片等在内外板腔体内的零部件装配,一般会在车门内板上开较大的异形孔,异形孔面积过大不利于车门内板自身刚度,在扭曲路行车时车门护板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车门内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在车门内板的窗口上安装有特定的加强结构,既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又能够增加车门内板的刚度,避免扭曲路行车时车门护板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门内板,包括:车门内板本体,所述车门内板本体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所述窗口上安装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所述加强面板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折弯部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的上沿,所述加强面板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折弯部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的下沿。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倾斜设置在所述窗口中部,并将所述窗口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窗口的左部分用于安装升降器电机,所述窗口的右部分用于安装活动导轨。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面板上面向所述窗口的左部分一侧开设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窗口的下沿且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配合位置设置凹陷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面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边缘均设置朝向所述车门内板本体的翻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上端部设置圆弧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部设置成平直边。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面板上且面向所述窗口的一侧面设置有门护板支撑块。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面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的备用孔。进一步地,所述门护板支撑块的前端面上设置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或者螺栓。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车门内板为了玻璃升降器、活装导轨、车门外板补强胶片等在内外板腔体内的零部件装配,一般会在车门内板上开较大的异形孔,异形孔面积过大不利于车门内板自身刚度,在扭曲路行车时车门护板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的问题。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包括:车门内板本体,在车门内板本体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在窗口上安装有加强结构;其中,加强结构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在加强面板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在第一折弯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而第一折弯部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窗口的上沿,在加强面板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在第二折弯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且第二折弯部通过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窗口的下沿。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加强结构对车门内板的加强效果,所述加强结构倾斜设置在所述窗口中部,该加强结构将所述窗口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窗口的左部分用于安装升降器电机,所述窗口的右部分用于安装活动导轨。此外,为了减轻加强面板的重量,同时增强其强度,在所述加强面板上面向所述窗口的左部分一侧开设缺口。此外,为了实现第二折弯部的准确定位,在所述窗口的下沿且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配合位置设置凹陷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这样,既能够实现第二折弯部的准确定位,又能够避免第二折弯部高出车门内板本体。此外,为了增加整个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在所述加强面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边缘均设置朝向所述车门内板本体的翻边。此外,为了改善第一折弯部的外观,减少给装配带来的风险,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上端部设置圆弧角,圆弧角的设置能够避免伤到操作人员,同时减轻整体的重量。此外,为了避免第二折弯部安装在凹陷部内后发生转动,所述第二折弯部3d的下端部设置成平直边。此外,为了改善门护板按压时容易变软凹陷,在所述加强面板上且面向所述窗口的一侧面设置有门护板支撑块,这样,门护板支撑块能够为门护板提供有效的刚度支撑作用。此外,为了能够给内饰的门护板提供安装点或支撑点,在所述加强面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的备用孔。此外,为了避免门护板支撑块与门护板硬接触对门护板造成损伤,在所述门护板支撑块的前端面上设置橡胶垫,这样,橡胶垫即能够起到软接触的作用,又能够为门护板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窗口的存在对车门内板强度的影响,改善护板按压软、扭曲路行车车门护板异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内板的窗口上安装有特定的加强结构,既不影响其他零部件(比如玻璃升降器、活动导轨、车门外板补强胶片等)的安装,又能够增加车门内板的刚度,避免扭曲路行车时车门护板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加强面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的备用孔,在为车门护板提供安装点的同时,还可以给车门上的线束、电子模块等其他附件提供安装点。而且,本专利技术结构形式简单,工艺成熟,不会增加其他技术风险且易于开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门内板的结构端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门内板的安装前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门内板的安装后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内板本体1;窗口2;加强结构3;加强面板3a;第一折弯部3b;第一安装孔3c;第二折弯部3d;第二安装孔3e;缺口3f;翻边3g;门护板支撑块3h;橡胶垫3i;备用孔3j;升降器电机4;活动导轨5;凹陷部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门内板和具有其的车辆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至4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门内板,包括:车门内板本体1,所述车门内板本体1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2,所述窗口2上安装有加强结构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1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3a,所述加强面板3a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3b,所述第一折弯部3b上开设第一安装孔3c,所述第一折弯部3b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c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上沿,所述加强面板3a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3d,所述第二折弯部3d上开设第二安装孔3e,所述第二折弯部3d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3e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下沿。紧固件采用螺钉,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其他类型紧固件。其中,如图1所示,为了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本体,车门内板本体(1),所述车门内板本体(1)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2),所述窗口(2)上安装有加强结构(3);/n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1)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3a),所述加强面板(3a)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3b),所述第一折弯部(3b)上开设第一安装孔(3c),所述第一折弯部(3b)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c)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上沿,所述加强面板(3a)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3d),所述第二折弯部(3d)上开设第二安装孔(3e),所述第二折弯部(3d)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3e)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下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本体,车门内板本体(1),所述车门内板本体(1)上开设有便于安装零部件的窗口(2),所述窗口(2)上安装有加强结构(3);
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与车门内板本体(1)曲面相一致的加强面板(3a),所述加强面板(3a)上部设置第一折弯部(3b),所述第一折弯部(3b)上开设第一安装孔(3c),所述第一折弯部(3b)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c)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上沿,所述加强面板(3a)下部设置第二折弯部(3d),所述第二折弯部(3d)上开设第二安装孔(3e),所述第二折弯部(3d)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3e)内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窗口(2)的下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3)倾斜设置在所述窗口(2)中部,并将所述窗口(2)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窗口(2)的左部分用于安装升降器电机(4),所述窗口(2)的右部分用于安装活动导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面板(3a)上面向所述窗口(2)的左部分一侧开设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涛张晓生邴建张凤利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