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68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设有多个子像素组,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结构及位于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至少一个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电连接,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有源层包括第一区及位于第一区两侧的第二区和第三区。有源层与第一连接部同层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三区连接,第一区的材料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第二区、第三区及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为导电化处理后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Display base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能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有多个子像素组,所述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用于驱动所述子像素组的像素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层设置,且所述有源层包括第一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区两侧的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有源层的第三区连接,所述第一区的材料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为导电化处理后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下方,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电极下方,则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一电极的尺寸及位置,可将第一电极的尺寸做得更大一些,有助于增大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的显示面积。和/或,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还包括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源电极与所述第二区电连接,所述漏电极与所述第三区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不同层。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位于不同层,则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一连接部的走线方式,可使得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总数较大,由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总数与子像素组的总数相同,则可在第一显示区中设置较多的子像素组,有助于提高第一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极的材料相同时,第二连接部与第一电极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有助于简化工艺步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所述子像素组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分布在所述第二显示区邻近所述第一侧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邻近所述第二侧的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中邻近所述第一侧的子像素组和/或邻近所述第二侧的子像素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邻近第一侧或第二侧的子像素组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电连接,可避免第二连接部的长度较长,而导致第二连接部的走线方式影响第一电极的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部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或者掺杂银的氧化铟锌;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镁银、或者银、或者铝、或者钼、或者钛、或者氮化钛、或者镍、或者氧化铝锌或者氧化铝钛。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较大,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满足其下方设置的光学器件的采光需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像素时,该子像素组中各子像素的第一电极依次电连接,该子像素组中距离所述第二显示区最近的子像素的第一电极与该子像素组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如此设置,可减小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与像素电路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有助于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明度,降低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和/或,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图形单元包括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或矩形。第一图形单元或第二图形单元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及葫芦形时,上述形状可改变衍射产生的周期性结构,即改变了衍射场的分布,从而减弱外部入射光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且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或者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器件区;上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壳体上;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电子元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则可将光学器件设置在第一显示区下方,在保证光学器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显示基板的全面屏显示。第一显示区内的子像素组对应的像素电路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内,可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降低第一显示区的结构复杂度,进而减弱外部光线通过第一显示区时产生的衍射效应的强度,提高第一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至少一个子像素组的一个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电连接,第一连接部与该像素电路中的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第二区及第三区位于同一层,且材料相同,则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区、第三区可同时形成,与单独制备第一连接部的方案来说,可减少用于制备第一连接部的工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组排布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一种投影示意图;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另一种投影示意图;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再一种投影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壳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n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有多个子像素组,所述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用于驱动所述子像素组的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n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有源层;/n所述有源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层设置,且所述有源层包括第一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区两侧的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有源层的第三区连接,所述第一区的材料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为导电化处理后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有多个子像素组,所述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结构及位于所述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用于驱动所述子像素组的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有源层;
所述有源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层设置,且所述有源层包括第一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区两侧的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有源层的第三区连接,所述第一区的材料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为导电化处理后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下方,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和/或,
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还包括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源电极与所述第二区电连接,所述漏电极与所述第三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组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不同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与所述子像素组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分布在所述第二显示区邻近所述第一侧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邻近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均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