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方法及停车场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334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不需要导管、可用于有效地建造具有较大规模空间或房间的换气系统的送风单元。在该送风单元之腔室内装有送风机,同时在该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气口,在该腔室的另一侧面上设有支撑喷嘴的可挠性支撑体。由送风机喷出之喷流可引诱输送周围之空气。并且,由于喷嘴是由可挠性支撑体所支撑,所以可自由改变其喷出方向。因此,可对送风单元之种类、数目、设置场所,视其需要做适当选择,即可简单地建造无浪费、效率高的换气系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单元、使用该送风单元之换气方法,以及使用该送风单元之停车场换气系统。例如,依法令规定需要大量且严格换气量之地下停车场,或具有高天花板之室内游泳池、体育馆、礼堂及大规模候客厅等之换气时,过去是采用如下之方法及手段。(1)在目的室内,将大型之供气导管及排气导管尽量分散设置之方法。(2)不仅是使用供气送风机、排气送风机,且设置使用小口径导管之换气促进送风机之方法。此系将小口径之导管施工于例如天花板部,而在该导管上以适当间隔设置与导管内流路相通之喷嘴,而在导管内通流来自换气促进送风机之空气,使其从上述喷嘴排出喷流,在目的室内形成例如强制对流,来促进换气之方法。(3)设置多个小型的轴流送风机以促进换气之方法。然而,首先,实施上述(1)之型供气导管及排气导管之方法,需要在天花板、壁面上装设大尺寸之供排气导管。尤其是地下停车场用之换气时,由于换气量大,所以低天花板面受到上述大型之供排气导管所占用,对于配置照明、喷水器设置等,其他设备机器的配置构成了妨碍。又若导管配管需要跨越梁之处所时,其施工变成很困难。另外,装设使用上述(2)之小口径导管之换气促进送风机之方法时,较上述(1)之方法,其施工简单而且梁之贯通也容易,但是施工导管之间题依然存在。关于此点,设置多个(3)之小型轴流送风机之方法时,虽然不需要施工导管,但是为了在目的室、目的场内欲使空气不停滞以形成空气流时,需要相当多之送风机,并且,轴流送风机本身与气流方向为相同。所以,若欲形成所定之空气流时,假如已经装设有其他机器时,有时布局之自由度会受到限制。并且,因在场内送风机之安装方向不能一定不变,所以不能成为有条不紊而且外观上也不雅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点而创作出的,其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导管之施工,并且,可将喷流之排气方向自由变更,另外由1个单元不仅是可向多方向喷出,大为提升设置布局之自由度之送风单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此种送风单元之换气方法,以及停车场换气系统,并且提供大大有利于环保之提升和节省能源、效果高的停车场换气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其构成为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气口,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装设有支撑喷嘴之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而从上述吸气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此时,将可挠性支撑体装设2个以上,或将可挠性支撑体设置于相对腔室自由装卸的侧板上。若依据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从腔室侧面之吸气口吸入之空气,通过送风机从喷嘴排出,所以准备例如多个有关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而通过将喷流之排出口置于其他送风单元之吸气口处,即可不断地输送空气。所以不必施加供排气用之导管,也不需要通流输送用空气之小口径之导管。又,由于喷流会引诱、输送周围之空气,所以,不一定如上述将喷流之排气口置于其他送风单元之吸入口处,只有朝向其他单元之喷嘴附近把喷流排出,也可不断地将空气进行输送。并且,上述喷嘴是由可挠性支撑体所支撑,可将从喷嘴排出之喷流朝向任意方向,所以与腔室之安装方向毫无关系即可对喷流进行导向,而可将送风单元配设成井然之状态以形成所需之气流。在装设2个以上之可挠性支撑体时,可从1个送风单元向2个以上之不同方向排出喷流,可依据目的室、目的空间形成最佳气流,并且,可将送风单元之配设成为井然有序。并且以1个单元可形成多方向气流,所以,在目空间内消除空气之沉滞以形成空气流时,可将所需之单元数目较过去者减少。又,在形成腔室侧面的侧板上装设上述可挠性支撑体,而将此侧板本身相对腔室装设成装卸自如时,藉由交换侧板,可容易地从1单元一方向的喷流方式变换为1单元多方向喷流方式,通过其他部分,例如腔室、送风机、吸气口之共用化,全体而言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一旦装设之后,若欲依据目的室、目的场所之其后之环境变化等来更气流形成方向时,除了可挠性支撑体之导向之变更之外,藉侧板部分之更换可设置多方向喷流之单元。而且,在腔室之内壁装设例如玻璃棉、玻璃布等之吸音材时,就可获得良好之肃静性。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还可应用于将从供气口向目的空间供应之供气由配置于该空间内之多个送风单元输送至排气口、以对上述目的空间进行换气之方法中,即可实现具有优异特征之换气方法。也即,在将从供气口供应给目的空间之供气由配置在该空间内之多个送风单元输送至排气口,以对上述目的空间进行换气时,将由送风单元所形成之供气口向着排气口之气流路径设置多个于上述目的空间内,并且,上述各送风单元,系构成为具有腔室和内藏于在该腔室内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上形成有吸入口,在上述空间之另一侧面上装设支撑喷嘴的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这些多个送风单元之中,只启动检测出发生特定成分(例如排气气体中之有害物质)之物体(例如具有内燃机之车辆)之气流路径中之送风单元。若这样时,只对有实际需要换气之气流路径集中进行换气,可实现效率高且花费能量少之换气。在具有此种特征之换气方法中,若检测出流动于排气口之上述特定成分之浓度,并依据此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目的空间之供排气量,可防止整体目的空间之供排气之浪费,并且,可以实施只对有需要的气流路径进行集中换气。且为了具体地控制目的空间之供排气量时,例如,将供气送风机或排气送风机之马达使用变频器进行转数控制,或变换极数,或者在装设多个上述各送风机时,则控制其台数即可。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也可使用于包括有对屋内停车场供应供气之供气口、配设于上述屋内停车场内之多个送风单元,以及将由上述送风单元所输送之空气加以排气之排气口之停车场换气系统,而可实现节省能源效果高之停车场换气系统。在具有这种特征之停车换气系统中,上述本专利技术之送风单元,其特征为构成为配设多个从供气口向排气口之气流路径,并且,检测所通过车辆之检测装置配置于上述各气流路径内,只启动藉由此检测装置检测出有通过车辆的气流路径内之送风单元。而且,依据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之停车场换气系统,在各气流路径所配置之检测装置若检测出通过车辆时,因只有检测出该通过车辆的气流路径之空气喷出喷嘴会启动,所以,只对实际上有车辆通过而需要换气之气流路径进行集中换气。此时,附加了检测从屋内停车场内之车辆所发生而流动于上述排气口之特定成分浓度(例如,CO,CO2,且为NOx等)之检测装置,而依据其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屋内停车场之供排气量时,就可有效率地进行换气。本专利技术之停车场换气系统的上述检测装置,系使用埋设于地中的检测装置,且通过使用依据通过车辆时之电气特性之变化来检测通过车辆之装置,并不损及美观且对于车辆之通行不会带来障碍。附面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送风单元之俯视图。图2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侧视图。图3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背视图。图4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图5是第1实施例之单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图6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俯视图。图7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图8是第2实施例之双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图9是第3实施例之三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正视图。图10是第3实施例之三喷嘴型之送风单元之斜视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单元,具有腔室,和内藏于该腔室内以发生喷流之送风机,其中,在上述腔室之一侧面在上形成有吸入口,而在上述腔室之另一侧面上设有支撑喷嘴的中空状可挠性支撑体,从上述吸入口所吸入之气体,由上述送风机透过上述支撑体从上述喷嘴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雅广鑓专次野泽清治藤野隆之田中武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弗拉克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