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85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壳体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第三模座、第四模座、振动马达和加热件;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三模座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安装槽,第四模座可拆卸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三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第四模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第三模座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接触;第二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下方,振动马达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第二模座上还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下方并与第二安装槽相连通,加热件设于第二凹槽内,加热件抵触第四模座的底面。注塑模具的一部分为通用结构,利于降低注塑模具开发难度、节约成本。

A shell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壳体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塑胶壳体一般通过注塑模具注塑得到,对于以塑料为原材料的壳体,由于面积一般较大,而注塑过程中存在,因塑料熔化成的液体在型腔中流动性相对较差,而影响注塑成型的壳体的质量。因此,部分注塑模具中会设有加热装置加热型腔中的塑料液体以增加其流动性,这样虽然解决了塑料液体流动性差的问题,但无疑会增加壳体注塑模具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壳体注塑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第三模座、第四模座、振动马达和加热件;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四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三模座的下表面贯通;所述第四模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贯通;所述第三模座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下方,所述振动马达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加热件抵触所述第四模座的底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座的顶部设有浇口,所述浇口与第一型腔连通,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浇口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的夹具。进一步的,第一模座与第三模座通过销轴连接。进一步的,第二模座与第四模座通过销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二模座为通用模座,加热件和振动马达分别设于通用模座上;第三、四模座为特制模座,当需要注塑某款壳体时,将其对应的第三、四模座与通用模座组装即可获得完整的壳体注塑模具。注塑模具的一部分为通用结构,利于降低注塑模具开发难度、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壳体注塑模具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第一模座;2、第二模座;3、第三模座;4、第四模座;5、振动马达;6、加热件;7、第一安装槽;8、第二安装槽;9、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浇口;14、夹具;15、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一、二模座为通用模座,加热件和振动马达分别设于通用模座上;第三、四模座为特制模座,厂商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二模座上安装合适的第三、四模座从而获得一完整的壳体注塑模具。请参照图1,壳体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座1、第二模座2、第三模座3、第四模座4、振动马达5和加热件6;所述第一模座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三模座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7内,所述第二模座2上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第四模座4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所述第三模座3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9,所述第一型腔9与第三模座3的下表面贯通;所述第四模座4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10,所述第二型腔10与第四模座4的上表面贯通;所述第三模座3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模座2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位于第二安装槽8的下方,所述振动马达5设置在第一凹槽1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模座2上还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8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8相连通,所述加热件6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所述加热件6抵触所述第四模座4的底面。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二模座为通用模座,加热件6和振动马达5分别设于通用模座上;第三、四模座为特制模座,当需要注塑某款壳体时,将其对应的第三、四模座与通用模座组装即可获得完整的壳体注塑模具。注塑模具的一部分为通用结构,利于降低注塑模具开发难度、节约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座3的顶部设有浇口13,所述浇口13与第一型腔9连通,所述第一型腔9与第二型腔10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浇口1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从上述描述可知,浇口13的开口处大小小于浇口13与第一型腔9连通处大小,即上小下大的结构,便于开模后,取出成型的壳体。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的夹具14。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固定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进一步的,第一模座1与第三模座3通过销轴15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三模座拆装方便。进一步的,第二模座2与第四模座4通过销轴15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四模座拆装方便。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座1、第二模座2、第三模座3、第四模座4、振动马达5和加热件6;所述第一模座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三模座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7内,所述第二模座2上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第四模座4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所述第三模座3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9,所述第一型腔9与第三模座3的下表面贯通;所述第四模座4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10,所述第二型腔10与第四模座4的上表面贯通;所述第三模座3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模座2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位于第二安装槽8的下方,所述振动马达5设置在第一凹槽1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模座2上还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8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8相连通,所述加热件6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所述加热件6抵触所述第四模座4的底面。所述加热件6可选发热管。所述第三模座3的顶部设有浇口13,所述浇口13与第一型腔9连通,所述第一型腔9与第二型腔10连通,注塑壳体在所述第一、二型腔内成型。所述浇口1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的夹具14。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座1与第三模座3通过销轴15连接,第二模座2与第四模座4通过销轴15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壳体注塑模具,第一、二模座为通用模座,加热件和振动马达分别设于通用模座上;第三、四模座为特制模座,当需要注塑某款壳体时,将其对应的第三、四模座与通用模座组装即可获得完整的壳体注塑模具;注塑模具的一部分为通用结构,利于降低注塑模具开发难度、节约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第三模座、第四模座、振动马达和加热件;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四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三模座的下表面贯通;所述第四模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贯通;所述第三模座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接触;/n所述第二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下方,所述振动马达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加热件抵触所述第四模座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第三模座、第四模座、振动马达和加热件;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四模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三模座的下表面贯通;所述第四模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贯通;所述第三模座的下表面与第四模座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下方,所述振动马达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璟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