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57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和固定在汽轮机右端的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和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另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与汽轮机转子同轴设置,滚动轴承内置有中心轴,中心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抵接承压部,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推力瓦块受力不均匀、转子叶轮磨损、推力瓦平面良好性差等难题。

A device for improving grinding efficiency of thrust pad of steam turb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属于推力瓦研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推力瓦,也称为推力轴承,安装在汽轮机转子上,用来平衡转子的轴向推力。常见中压汽轮机机组推力瓦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瓦块数均为10块,分上下两半。研磨镜板和刮研推力瓦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使推力瓦具有良好的平面性,与转子推力盘有良好的接触性,保证机组启动时,在推力瓦瓦面与镜板之间迅速建立起油膜,才能保证汽轮机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安全可靠。瓦块的研磨效率直接关系到汽机本体的安装进度和整个机组的安全、稳定、长效运行。目前常规办法采用人力杠杆,两侧撬动转子转动的工艺进行推力瓦研磨,外力施加在叶轮、叶片的左右两侧,不但施加的力容易左右不均,力量大小不易掌控,研磨质量和效率得不到可靠保障,而且容易造成叶片、围带等精密部件损伤,直接关系到汽机的安全运行。且根据车间工期调查,类似项目推力瓦研磨平均工期为7天。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和固定在汽轮机右端的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和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另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与汽轮机转子同轴设置,滚动轴承内置有中心轴,中心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抵接承压部,中心轴的长度短于滚动轴承的宽度,顶压装置伸长后,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上。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矩形钢板,连接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螺栓孔,两个固定螺栓孔均位于以滚动轴承的中心线为圆形的同一圆上,还包括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固定螺栓孔连接至转子端部的螺栓孔内,将连接板固定在汽轮机转子的端部。优选地,所述滚动轴承与连接板焊接连接,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的厚度为16mm。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为实心轴或空心管,中心轴的外径与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间隙配合,中心轴的外径比滚动轴承的内圈内径小0.1mm。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栓孔为直径为18mm的通孔。优选地,所述抵接承压部为30mm的钢板,可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滚动轴承内圈的外径,小于滚动轴承外圈的内径,抵接承压部的一侧抵接在滚动轴承的内圈上,中心轴的一端与抵接承压部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顶压装置为千斤顶。优选地,所述顶压装置支架包括槽钢横担支架,槽钢横担支架的中部焊接有弧形千斤顶托架,弧形千斤顶托架上放置顶压装置,顶压装置的尾部抵接在槽钢横担支架上,槽钢横担支架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使用现有汽机间行车卷扬机配合汽轮机吊装工具保证完成转子吊装,同时利用滚动轴承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解决了推力瓦块受力不均匀、转子叶轮磨损、推力瓦平面良好性差等难题;推力瓦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研磨施工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了千斤顶均匀顶压技术,解决了研磨后的推力瓦受力面积与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受力面积不一致,推力瓦偏磨,个别瓦块受力大温度高,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造成推力瓦融化而事故停机,给机组运行带来很大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板和滚动轴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顶压装置支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3、连接板4、滚动轴承5、中心轴6、抵接承压部7、顶压装置8、顶压装置支架9、固定螺栓孔10、槽钢横担支架11、弧形千斤顶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固定在汽轮机右端的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连接板3,连接板3的另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与汽轮机转子同轴设置,滚动轴承4内置有中心轴5,中心轴5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抵接承压部6,中心轴5的长度短于滚动轴承4的宽度,顶压装置7伸长后,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6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为矩形钢板,连接板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螺栓孔9,两个固定螺栓孔9均位于以滚动轴承4的中心线为圆形的同一圆上,还包括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固定螺栓孔9连接至转子端部的螺栓孔内,将连接板3固定在汽轮机转子的端部;所述滚动轴承4与连接板3焊接连接,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的厚度为16mm;所述中心轴5为实心轴或空心管,中心轴5的外径与滚动轴承4的内圈内径间隙配合,中心轴5的外径比滚动轴承4的内圈内径小0.1mm;所述固定螺栓孔9为直径为18mm的通孔;所述抵接承压部6为30mm的钢板,可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滚动轴承4内圈的外径,小于滚动轴承4外圈的内径,抵接承压部6的一侧抵接在滚动轴承4的内圈上,中心轴5的一端与抵接承压部6焊接连接;所述顶压装置7为千斤顶;所述顶压装置支架8包括槽钢横担支架10,槽钢横担支架10的中部焊接有弧形千斤顶托架11,弧形千斤顶托架11上放置顶压装置7,顶压装置7的尾部抵接在槽钢横担支架10上,槽钢横担支架10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汽轮机转子两端各设一套滚动轴承4,连接螺栓穿过固定螺栓孔连接至转子端部的螺栓孔内,将连接板固定在汽轮机转子的端部,保证滚动轴承4能自由转动;选择适宜的汽缸中分面螺栓孔,固定槽钢横担支架10;顶压装置伸长后,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上;千斤顶均匀受力,使转子前后端得以固定,并在滚动轴承的作用下自由盘动,操作工人对推力瓦人工研磨,需要研磨其它区域时,在汽机间行车卷扬机的驱动下,带动汽轮机转子旋转即可。具体施工方案为:首先,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两连接板3,连接板3上分别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固定在汽轮机右端的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连接板(3),连接板(3)的另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与汽轮机转子同轴设置,滚动轴承(4)内置有中心轴(5),中心轴(5)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抵接承压部(6),中心轴(5)的长度短于滚动轴承(4)的宽度,顶压装置(7)伸长后,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6)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汽轮机推力瓦研磨效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固定在汽轮机右端的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和汽轮机转子右端部支撑固定装置(2)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汽轮机转子左端部支撑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在汽轮机转子左端的连接板(3),连接板(3)的另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与汽轮机转子同轴设置,滚动轴承(4)内置有中心轴(5),中心轴(5)的外侧端部设置有抵接承压部(6),中心轴(5)的长度短于滚动轴承(4)的宽度,顶压装置(7)伸长后,其一端抵接在抵接承压部(6)上,另一端抵接在顶压装置支架(8)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奎业陆书现孔强
申请(专利权)人:迪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