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制造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LED显示具有明显优势,例如MicroLED耗电量仅为LCD的10%、OLED的50%。另外,与同样属于自发光显示器的OLED相较,在同样的电力下,亮度比OLED荧幕高出三倍,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与无影像残留,且功耗更低。MicroLED、MiniLED一样,都是基于微小的LED晶体颗粒作为像素发光点,区别在于,MicroLED是采用的1-10微米的LED晶体,实现0.05毫米或更小尺寸像素颗粒的显示屏;MiniLED则是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实现0.5-1.2毫米像素颗粒的显示屏。随着LED像素化逐步发展带来的难度升级,面临芯片,封装,驱动IC等诸多难题。巨量转移是像素化带来的另一难点,尤其是Mini/MicroLED技术,芯片尺寸极小且数量庞大,将LED芯片批量式转移至电路基板(TFT基板或CMOS基板)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且良率不易控制,成为商用化的一大拦路虎。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包括:框架(1)、焊盘升降对位机构(2)、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和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n所述的框架(1)包括:框架底座(101)、框架支柱(102)、框架横梁(103)和框架纵梁(104);/n框架支柱(102)固定在框架底座(101)并支撑框架横梁(103)和框架纵梁(104);/n所述的焊盘升降对位机构(2)包括:横向移动组件、上升组件和焊盘(203);/n所述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上,所述焊盘(203)放置在所述上升组件的基板(202C)上;/n所述横向移动组件能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包括:框架(1)、焊盘升降对位机构(2)、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和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
所述的框架(1)包括:框架底座(101)、框架支柱(102)、框架横梁(103)和框架纵梁(104);
框架支柱(102)固定在框架底座(101)并支撑框架横梁(103)和框架纵梁(104);
所述的焊盘升降对位机构(2)包括:横向移动组件、上升组件和焊盘(203);
所述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上,所述焊盘(203)放置在所述上升组件的基板(202C)上;
所述横向移动组件能够承载所述上升组件沿框架纵梁(104)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所述上升组件能够承载所述焊盘(203)上下移动;
所述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包括:薄膜拉伸横向对位组件(301)、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薄膜拉伸机构(303);
所述薄膜拉伸横向对位组件(301)固定在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底部;
所述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固定在所述薄膜拉伸横向对位组件(301)上,并能够在所述薄膜拉伸横向对位组件(301)上沿着框架横梁(103)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所述薄膜拉伸机构(303)固定在所述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上,并能够在所述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上沿框架纵梁(104)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所述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的薄膜拉伸机构(303)包括: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303A)、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303B);
所述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303A)固定在所述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上,所述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303B)能够在所述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上沿着框架横梁(103)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所述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包括: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组件(401)、顶针机构竖向移动组件(402)、顶针机构(403)和精密摄像装置(404);
所述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的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组件(401)固定于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上,并能够在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上移动;
所述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的顶针机构竖向移动组件(402)固定于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组件(401)上,并能够上下移动;
顶针机构(403)安装在顶针机构竖向移动组件(402)上;
精密摄像装置(404)用于检测薄膜拉伸机构(303)上的芯片与基板(202C)上焊盘(203)芯片对应位置在拉伸方向的距离是否有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的薄膜拉伸横向对位组件(301)包括:横向直线导轨模组(301A)、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301B)、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驱动模组(301C);
其中,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301B)与横向直线导轨模组(301A)的滑块连接,而横向直线导轨模组(301A)中的直线导轨固定在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底部,所述的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驱动模组(301C)驱动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301B)在横向直线导轨模组(301A)的长度方向上运动;
所述薄膜拉伸对位机构(3)的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包括:纵向直线导轨模组(302A)、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302B)、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驱动模组(302C);
其中,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302B)与纵向直线导轨模组(302A)的直线导轨连接,而纵向直线导轨模组(302A)中的滑块固定在薄膜拉伸横向对位框架(301B)上,所述的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驱动模组(302C)驱动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302B)在纵向直线导轨模组(302A)上滑动;
所述薄膜拉伸机构(303)中的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303A)包括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定块(303A1)、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303A2)、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A3)、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驱动装置(303A4);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定块(303A1)固定于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中的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302B)上,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303A2)固定于安装在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定块(303A1)上的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A3)上,并通过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驱动装置(303A4)驱动,使其在薄膜拉伸机构固定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A3)中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薄膜拉伸机构(303)中的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303B)包括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直线导轨模组(303B1)、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定块(303B2)、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303B3)、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B4)、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驱动装置(303B5)、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驱动模组(303B8);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定块(303B2)与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直线导轨模组(303B1)中的滑块连接,而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直线导轨模组(303B1)中的直线导轨固定于薄膜拉伸纵向对位组件(302)中的薄膜拉伸纵向对位框架(302B)上,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303B3)固定于安装在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定块(303B2)上的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B4)上,并通过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驱动装置(303B5)驱动,使其在薄膜拉伸机构活动端压膜动块直线导轨模组(303B4)中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间距芯片阵列巨量转移的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顶针机构(4)的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组件(401)包括: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401A)、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驱动模组(401B)、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线导轨模组(401C)、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驱动模组连接块(401E);
其中,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401A)与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线导轨模组(401C)的滑块固定,而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线导轨模组(401C)的直线导轨固定于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上边和侧边;所述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驱动模组(401B)固定在框架(1)中的框架横梁(103)上,并通过顶针机构横向移动直角块驱动模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军,苏丽云,陈新,黄瑞锐,白有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