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98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包括过滤管筒,S型散热管和散热条板;所述减速机主体内部为中空状,且减速机主体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油口;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底部内,且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并且蜗轮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内部;所述密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速机主体前端面上,且密封板底部开设有一处排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在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过热时,通过泵体将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抽取至外部S型散热管内,使润滑油在S型散热管内部流通的同时,将润滑油内部含有的热量传导至S型散热管内,并通过S型散热管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降低润滑油热量,保障润滑油对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效果。

A worm reducer based on the machining of reducer accesso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
本技术属于减速机配件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锁功能的传动机械,是最常用的减速机之一;蜗杆减速机可以参考CN207333581U号专利,其主要包括蜗杆、锁紧单元、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其中,蜗杆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蜗杆输入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蜗杆的输出端设有成对背靠背连接的第二轴承;第二轴承靠近蜗杆的输出端的一面与锁紧单元相连接;蜗轮的齿轮与蜗杆的螺纹凹凸槽相啮合;蜗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件和连接杆;第一齿轮固定于连接杆中端;第二齿轮上设有腰型槽,第二齿轮套于连接杆上;连接件穿过腰型槽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连接;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轴承;现有类似的蜗杆减速机在使用时,散热效果较差,在蜗杆减速机运行过程中,蜗杆减速机内部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使蜗杆减速机内部各零件和密封之间热膨胀产生差异,从而在各配合面产生间隙,影响蜗杆减速机内部传动效果;并且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由于温度的升高变稀,容易造成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以解决现有类似的蜗杆减速机在使用时,散热效果较差,在蜗杆减速机运行过程中,蜗杆减速机内部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使蜗杆减速机内部各零件和密封之间热膨胀产生差异,从而在各配合面产生间隙,影响蜗杆减速机内部传动效果;并且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由于温度的升高变稀,容易造成泄漏的问题。本技术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进油口,散热板,蜗杆,蜗轮,密封板,排油口,输油管,泵体,过滤管筒,滤网,S型散热管和散热条板;所述减速机主体内部为中空状,且减速机主体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油口;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底部内,且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并且蜗轮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内部;所述密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速机主体前端面上,且密封板底部开设有一处排油口,并且排油口与减速机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油管安装在密封板外端面上,且输油管与减速机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泵体通过电源线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且泵体与过滤管筒相连通;所述过滤管筒左右两端分别与输油管相互螺纹连接,且滤网安装于过滤管筒内部;所述S型散热管底部通过输油管与过滤管筒相连通,且散热条板安装在S型散热管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主体外侧端面上焊接有多处散热板,且散热板为长条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泵体通过螺钉安装在密封板外壁上,且泵体通过输油管与排油口相连通,并且泵体另一端通过输油管与S型散热管底部相连通;所述S型散热管位于密封板外壁上,且S型散热管顶部通过输油管与减速机主体顶部进油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S型散热管为S型弯曲管状结构,且S型散热管外侧呈排列状设计安装有十处散热条板,并且散热条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筒内部为中空状,且过滤管筒内部设计安装有两处滤网,并且过滤管筒左右两端分别与输油管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减速机主体外侧散热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大蜗杆减速机外壁散热面积,使蜗杆减速机内部传动所产生的热量更好的通过蜗杆减速机外壁释放到外界,降低蜗杆减速机内部热量,保障蜗杆减速机内部蜗杆和蜗轮之间传动效果;并且配合泵体和S型散热管的使用,可在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过热时,通过泵体将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油抽取至外部S型散热管内,使润滑油在S型散热管内部流通的同时,将润滑油内部含有的热量传导至S型散热管内,并通过S型散热管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降低润滑油热量,保障润滑油对蜗杆减速机内部润滑效果。2.S型散热管外部散热条板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散热条板增大S型散热管外壁散热面积,使S型散热管内部热量能够分别传导至各散热条板内,并通过散热条板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提升S型散热管自身散热效率;并且配合过滤管筒和滤网的设置,可在输油管内部润滑油流通至过滤管筒部位时,通过过滤管筒内部滤网对润滑油内部所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保障减速机主体内部润滑油质量,避免润滑油内部杂质对蜗杆和蜗轮造成磨损,影响蜗杆与蜗轮之间传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S型散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泵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输油管与过滤管筒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减速机主体;101、进油口;102、散热板;2、蜗杆;3、蜗轮;4、密封板;401、排油口;5、输油管;6、泵体;7、过滤管筒;701、滤网;8、S型散热管;801、散热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1,进油口101,散热板102,蜗杆2,蜗轮3,密封板4,排油口401,输油管5,泵体6,过滤管筒7,滤网701,S型散热管8和散热条板801;所述减速机主体1内部为中空状,且减速机主体1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油口101;所述蜗杆2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底部内,且蜗杆2与蜗轮3传动连接,并且蜗轮3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内部;所述密封板4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速机主体1前端面上,且密封板4底部开设有一处排油口401,并且排油口401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油管5安装在密封板4外端面上,且输油管5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泵体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且泵体6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所述过滤管筒7左右两端分别与输油管5相互螺纹连接,且滤网701安装于过滤管筒7内部;所述S型散热管8底部通过输油管5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且散热条板801安装在S型散热管8外壁上。其中,所述减速机主体1外侧端面上焊接有多处散热板102,且散热板102为长条状结构;具体作用,可增大减速机主体1外壁散热面积,使减速机主体1内部传动所产生的热量更好的通过减速机主体1外壁释放到外界,降低减速机主体1内部热量,保障减速机主体1内部蜗杆2和蜗轮3之间传动效果。其中,所述泵体6通过螺钉安装在密封板4外壁上,且泵体6通过输油管5与排油口401相连通,并且泵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1),进油口(101),散热板(102),蜗杆(2),蜗轮(3),密封板(4),排油口(401),输油管(5),泵体(6),过滤管筒(7),滤网(701),S型散热管(8)和散热条板(801);所述减速机主体(1)内部为中空状,且减速机主体(1)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油口(101);所述蜗杆(2)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底部内,且蜗杆(2)与蜗轮(3)传动连接,并且蜗轮(3)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内部;所述密封板(4)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速机主体(1)前端面上,且密封板(4)底部开设有一处排油口(401),并且排油口(401)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油管(5)安装在密封板(4)外端面上,且输油管(5)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泵体(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且泵体(6)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所述过滤管筒(7)左右两端分别与输油管(5)相互螺纹连接,且滤网(701)安装于过滤管筒(7)内部;所述S型散热管(8)底部通过输油管(5)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且散热条板(801)安装在S型散热管(8)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减速机配件加工的蜗杆减速机包括减速机主体(1),进油口(101),散热板(102),蜗杆(2),蜗轮(3),密封板(4),排油口(401),输油管(5),泵体(6),过滤管筒(7),滤网(701),S型散热管(8)和散热条板(801);所述减速机主体(1)内部为中空状,且减速机主体(1)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油口(101);所述蜗杆(2)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底部内,且蜗杆(2)与蜗轮(3)传动连接,并且蜗轮(3)转动连接于减速机主体(1)内部;所述密封板(4)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速机主体(1)前端面上,且密封板(4)底部开设有一处排油口(401),并且排油口(401)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油管(5)安装在密封板(4)外端面上,且输油管(5)与减速机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泵体(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且泵体(6)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所述过滤管筒(7)左右两端分别与输油管(5)相互螺纹连接,且滤网(701)安装于过滤管筒(7)内部;所述S型散热管(8)底部通过输油管(5)与过滤管筒(7)相连通,且散热条板(801)安装在S型散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凌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炬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