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75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基、基层、磨损层,路基上铺设基层,基层上铺设磨损层,基层底部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进水孔,基层内设置有若干块朝排水管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排水管的侧壁通过管道连通有集水井,集水井位于路基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快基层排水的效果。

A new drainage structure of municipal pervious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许多地区都铺设了道路,一般道路的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材料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土壤,封闭地表可以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封闭地表会导致水分难以下渗,在暴雨过后往往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积水现象。所以人们研究出了透水路面,透水路面可以防止路面的积水,使雨水等可以快速渗入地下,不会堆积在路面上。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266137U,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公开了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基层、磨损层和排水管道;基层位于路基上;所述磨损层位于基层上,所述磨损层由透水路面组成,所述透水路面是铺砌快路面、多孔沥青路面、多孔混凝土路面中的一种;所述地面与道路结构相邻;所述排水管道位于基层的底部一侧。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从磨损层透进来的水会分散在基层碎石的间隙中,而排水道只是设置在道路的一侧,集聚在基层的水需要积蓄一段时间后才会排到排水管内,从而影响道路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具有加快基层排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道路包括路基、基层、磨损层,所述路基上铺设所述基层,所述基层上铺设所述磨损层,所述基层底部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上侧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基层内设置有若干块朝所述排水管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排水管的侧壁通过管道连通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位于所述路基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没有导流板的时候,水直接从磨损层流进基层中,在基层中间的积水需要流动到排水管上才可从进水孔流出,积水排出的效率较低。在本技术中,从磨损层流进基层的水,流进导流板的上端面时,在导流板的导引下,大部分水会流向道路的两侧,使水能流进排水管的进水孔内,从而流进排水管内,当排水管内的水量过大时,水会流向集水井中,由集水井暂时收集起来,减缓排水管的水流量,从而达到加快基层排水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沿道路中心线对称设置,其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侧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道路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水管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可以确保大部分水引导到排水管的上方,使水尽快从排水管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之间的管道内设置有碎石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流进收集井的水里会携带有部分砂石,如果砂石长年累月堆积在集水井内会影响集水井的集水效果,采用碎石过滤层可以有效阻挡砂石,使砂石不会流进集水井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与所述磨损层之间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槽口与所述基层的上端面齐平,所述排水槽两端的排水口与所述基层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侧壁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基层与磨损层之间的排水槽可以将从磨损层流进的部分水直接导引至道路外侧,起到减少基层积水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之间的管道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由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集水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可以起到使水单向流动的效果,使水只能从排水管流进集水井中,而不能从集水井流进排水管中,起到防止水倒流进排水管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板沿道路中心线的两侧,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疏水孔,所述疏水孔位于所述相邻导流槽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常时,导流槽导引水的流向排水管,当大暴雨等特殊情况发生时,设置在导流板上的疏水孔使水通过,使水可以快速流进基层,而不会积聚在磨损层,起到减少路面积水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的底部采用碎石块铺设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的底部由碎石铺砌,在碎石的下方为泥土层,流进集水井的水可从碎石块间的缝隙渗透进土壤层中,加快排出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的上端面与所述磨损层的上端面齐平,所述排水槽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集水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槽内的水可流进集水井中,由集水井收集起来,起到加快路面排水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基层内设置有导流板可以对流进基层的水进行导引,使水可以大部分流向排水管的上方,经由进水孔收集进排水管内,再由排水管排出,而在排水管的容量不足以应对较大的水流量时,排水管内的水进集水井中收集起来,有效缓解排水管的排水压力,起到加快基层排水的效果。2、在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槽,在导流槽间设置有疏水孔,在平常时,导流槽导引水的流向排水管,当大暴雨等特殊情况发生时,设置在导流板上的疏水孔使水通过,使水可以快速流进基层,而不会积聚在磨损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基;2、基层;21、排水槽;3、磨损层;4、排水管;41、进水孔;5、导流板;51、导流槽;52、疏水孔;6、集水井;7、管道;71、碎石过滤层;8、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基1,在路基1上铺设有基层2,在基层2上铺设有磨损层3,路基1为压实的不透水的路基1,可以维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基层2采用碎石压实形成碎石层,可以在基层2储水,缓冲路面的排水压力,磨损层3是由透水路面组成,在本实施例中透水路面为铺砌块路面。在基层2与路基1之间放置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上端面与路基1的上端面齐平,排水管4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水孔41(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孔41沿道路长度的方向开设有两排。排水管4的侧壁通过管道7连通集水井6,集水井6设置在路基1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在集水井6的底部为由碎石块堆叠的井底,在碎石的下方为泥土层。在本实施例中,集水井6每隔50-100米设置一个,且集水井6的上端面与磨损层3的上端面齐平,集水井6可以有效减缓排水管4的排水压力。排水管4与集水井6之间连接的管道7上固定有碎石过滤层71,碎石过滤层71的侧壁与管道7的内壁抵接,碎石过滤层71可以将从排水管4流进的水中的砂石过滤,防止砂石经过时间长期堆积进入集水井6,使集水井6的底部升高,从而影响集水井6的集水效果。碎石过滤层71与集水井6之间的管道7上还设置有单向阀8,单向阀8使水单向从排水管4流到集水井6中,可以起到防止集水井6中的水倒流进排水管4中的效果。基层2内放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在水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道路包括路基(1)、基层(2)、磨损层(3),所述路基(1)上铺设所述基层(2),所述基层(2)上铺设所述磨损层(3),所述基层(2)底部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上侧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进水孔(4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内设置有若干块朝所述排水管(4)向下倾斜的导流板(5);所述排水管(4)的侧壁通过管道(7)连通有集水井(6),所述集水井(6)位于所述路基(1)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道路包括路基(1)、基层(2)、磨损层(3),所述路基(1)上铺设所述基层(2),所述基层(2)上铺设所述磨损层(3),所述基层(2)底部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上侧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进水孔(4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内设置有若干块朝所述排水管(4)向下倾斜的导流板(5);所述排水管(4)的侧壁通过管道(7)连通有集水井(6),所述集水井(6)位于所述路基(1)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沿道路中心线对称设置,其远离所述排水管(4)的侧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道路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导流板(5)靠近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排水管(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集水井(6)之间的管道(7)内设置有碎石过滤层(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与所述磨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港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