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202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气化组件、集冷组件和送风组件;气化组件包括气化炉,气化炉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气化炉内设置有通油管,通油管两端分别连通有输油管和回油管,输油管和回油管连通,输油管上设置有加热器和第一驱动源;集冷组件包括冷能交换罐,第一排气管与冷能交换罐连通,冷能交换罐连通有第二排气管;冷能交换罐连通有加注管和输送管,输送管与气化炉连通,输送管设置有第二驱动源;送风组件包括送风管和冷风管,送风管与冷风管在冷能交换罐内连通;送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向送风管输送空气的第三驱动源。本申请在液化天然气气化时对冷能加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液化天然气气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性石油资源的紧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燃烧性好、污染小的天然气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天然气常温为气体,不便于贮存和远距离运输,因此一般采用先将其液化成低温液体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然后贮存和远距离运输。
[0003]当液化天然气需要使用时,例如对居民小区供应天然气,会对液化天然气进行气化处理。相关技术中气化器多为空温式气化器,其使用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温度较低的冬季,空温式气化器的出口温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增加辅热设备。例如提供号为CN217928254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空温式气化器,在气化直管内增设有与导热翅片接触的电加热芯柱,可在阴雨天或气化直管表面起霜后,进行电辅热气化,既能起到除霜的目的,又能够提高液化天然气的气化效率。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液化天然气在气化时会释放大量的冷能,这些冷能并未加以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液化天然气气化时对冷能加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气化组件、集冷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气化组件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顶端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气化炉内设置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两端分别连通有输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输油管和回油管连通,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加热器和第一驱动源;所述集冷组件包括冷能交换罐,所述第一排气管与冷能交换罐连通,所述冷能交换罐顶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冷能交换罐连通有加注管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气化炉连通,所述输送管设置有第二驱动源;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送风管和冷风管,所述送风管和冷风管均与所述冷能交换罐连通,所述送风管与所述冷风管在冷能交换罐内连通;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向送风管输送空气的第三驱动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注管向冷能交换罐输送液化天然气,由于送风管和冷风管在冷能交换罐内连通,能够对送风管内的空气制冷,再通过冷风管将冷空气输出,从而实现对冷能的利用。冷能交换罐内的液化天气器气化后,通过第二排气管排出;冷能交换罐内多余的液化天然气经过第二驱动源和输送管输送至气化炉中,第一驱动源向通油管输送导热油,从而使气化炉内的液化天然气气化,随后从第一排气管排出,第一排气管内的
气体温度比冷能交换罐的内的温度高,能够提升冷能交换罐内的气化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气化炉内设置有集液盘,所述集液盘套设于所述通油管上,所述输送管朝向集液盘设置;所述集液盘内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所述通油管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将液化天然气输送至集液盘中,导热管对集液盘内的液化天然气进行加热,提升液化天然气的气化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导热管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导热管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油管内设置有第一堵塞柱,所述第一堵塞柱位于导热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管呈螺旋状设置,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气化效率;第一堵塞柱能够对通油管进行堵塞,使导热管经过导热管,以对集液盘内的液化天然气进行加热。
[0012]可选的,所述集液盘、导热管和第一堵塞柱均沿通油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集液盘侧壁开设有排液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集液盘、导热管和第一堵塞柱均设置有多个,能够提高对导热油的利用,增大导热油与液化天然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气化效率。
[0014]可选的,所述气化炉在外壁和内壁之间开设有保温腔层,所述保温腔层内设置有第二堵塞柱,所述第二堵塞柱设置于通油管内;所述保温腔层内设置有第一均热管和第二均热管,所述第一均热管与第二均热管均与通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均热管和第二均热管分别位于第二堵塞柱的两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油管内的导热油经过第一均热管进入保温腔层内,使保温腔层充满导热油,能够使气化炉的炉壁升温,加快气化炉内的气化效率;持续向保温腔层内注入导热油,使保温腔层内的压力升高,迫使导热油从第二均热管进入通油管内,从而实现了保温腔层内导热油的流动。
[0016]可选的,所述冷能交换罐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换热盘管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油从通油管经过回油管流至换热盘管内,导热油的余热会对冷能交换罐内部的底端的液化天然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对导热油的热能的利用效率可选的,所述冷能交换罐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送风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和冷风管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送风管输送空气时,空气经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后,提升了与冷能交换罐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加快了对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流通的空气的冷却速度。
[0019]可选的,所述冷能交换罐内设置有加注盒,所述加注管与所述加注盒连通,所述加注盒底壁开设有排液孔;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加注盒内,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加注盒下方。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注盒的底壁开设有排液孔,而第一换热管位于加注盒的下方,加注盒内的液化天然气能够向下滴落至第一换热管外壁,从而使滴落的液化天然气先对第一换热管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待第一换热管内的空气流通至第二换热管内
时,加注盒内的液化天然气对第二换热管内的空气再次进行冷却,使冷风管输出的空气冷却充分。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为蛇形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为螺旋管。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蛇形管能够提高第一换热管与液化天然气的接触面积,螺旋管能够提高第二换热管与液化天然气的接触面积,并且都能增加空气的流通路径,增加接触时间,有利于对空气冷却更充分。
[0023]可选的,所述冷风管连通有内机,所述内机开设有开口,所述内机的开口处转动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内机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机之间相连通。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风管内的冷风输送至内机时,转动导风板即可吹出冷风;由于多个内机之间相连通,当闭合当前内机的开口时,冷风会流通至下一个内机。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第三驱动源向送风管输送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后冷却为冷风,随后从冷风管输出,提高了液化天然气在气化时释放的冷能的利用率;2.集液盘和第一导热管设置有多个,能够提高导热油与液化天然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气化效率;3.第一排气管输入冷能交换罐中,能够将热量释放至冷能交换罐中,加快冷能交换罐内的气化效率;4.回油管内的导热油回流至换热盘管时,导热油的余热能够加热冷能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组件(10)、集冷组件(20)和送风组件(30);所述气化组件(10)包括气化炉(101),所述气化炉(101)顶端设置有第一排气管(110);所述气化炉(101)内设置有通油管(106),所述通油管(106)两端分别连通有输油管(104)和回油管(114),所述输油管(104)和回油管(114)连通,所述输油管(104)上设置有加热器(102)和第一驱动源;所述集冷组件(20)包括冷能交换罐(201),所述第一排气管(110)与冷能交换罐(201)连通,所述冷能交换罐(201)顶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206);所述冷能交换罐(201)连通有加注管(205)和输送管(208),所述输送管(208)与气化炉(101)连通,所述输送管(208)设置有第二驱动源;所述送风组件(30)包括送风管(303)和冷风管(304),所述送风管(303)和冷风管(304)均与所述冷能交换罐(201)连通,所述送风管(303)与所述冷风管(304)在冷能交换罐(201)内连通;所述送风管(303)上设置有用于向送风管(303)输送空气的第三驱动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101)内设置有集液盘(105),所述集液盘(105)套设于所述通油管(106)上,所述输送管(208)朝向集液盘(105)设置;所述集液盘(105)内设置有导热管(107),所述导热管(107)与所述通油管(10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07)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导热管(107)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油管(106)内设置有第一堵塞柱(108),所述第一堵塞柱(108)位于导热管(107)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G气化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盘(105)、导热管(107)和第一堵塞柱(108)均沿通油管(106)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集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港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