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7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若干根窗立柱竖直焊接于纵梁和窗下横梁之间;窗下止口沿着窗下横梁的长度方向焊接于窗下横梁上,若干根立柱竖直焊接于窗下横梁和腰梁之间,在每根立柱的内侧面上焊接一根竖直布置的裙立柱,销轴铰链支架沿着腰梁的长度方向焊接于腰梁上;内饰板连接板和座椅角钢水平焊接于立柱的内侧面上,蒙皮加强筋水平焊接于立柱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以减重为主要目的,结合全承载设计的理念,满足侧碰和侧翻等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也确保了造型和外饰的美观性。

A body side frame with weight redu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过程中,侧围骨架设计除了首先要满足力流的宏观连续和微观连续外,还要满足侧舱门、侧蒙皮等外饰件的需要。能满足力学需要的工程结构往往有多种方案,但是考虑到蒙皮、舱门等外饰件的结构要求,骨架的最优方案可能就只有一个了。同时,侧围骨架的设计,还需考虑电动汽车的侧碰试验标准及侧翻强度要求。因此在车身设计中,外饰与骨架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骨架必须要满足基本的强度、刚度和功能要求,且结构尽量设计的轻巧、简单而实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以减重为主要目的,结合全承载设计的理念,满足侧碰和侧翻等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也确保了造型和外饰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包括纵梁、窗立柱、窗下止口、窗下横梁、蒙皮加强筋、立柱、内饰板连接板、座椅角钢、腰梁、销轴铰链支架、裙立柱和裙边梁,所述纵梁、窗下横梁、腰梁和裙边梁由上至下水平且分层设置,若干根窗立柱竖直焊接于纵梁和窗下横梁之间,且窗立柱的外侧面与窗下横梁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10mm的第一阶差面;窗下止口沿着窗下横梁的长度方向焊接于窗下横梁上,若干根立柱竖直焊接于窗下横梁和腰梁之间,在每根立柱的内侧面上焊接一根竖直布置的裙立柱,且每根裙立柱的底端焊接于裙边梁上,裙立柱的外侧面与立柱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20mm的第二阶差面,腰梁焊接于所述第二阶差面内,且腰梁的外侧面与立柱的外侧面相齐平,销轴铰链支架沿着腰梁的长度方向焊接于腰梁上;内饰板连接板和座椅角钢水平焊接于立柱的内侧面上,蒙皮加强筋水平焊接于立柱的外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销轴铰链支架为具有竖直边和水平边的角钢结构,销轴铰链支架的竖直边焊接在腰梁和裙立柱上,且销轴铰链支架的水平边位于腰梁的下方并与腰梁相平行,销轴铰链支架水平边的末端向上竖直折弯并形成止水边。进一步地,所述蒙皮加强筋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蒙皮加强筋两侧边的末端向外水平折弯并形成焊接边,焊接边焊接于立柱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款车型仍全承载设计,车身骨架及底架焊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参与承载,噪声相对很小;2)窗立柱和窗下横梁外侧留10mm阶差,主要为侧窗设计提供空间,满足目前外观的一体化设计要求;3)裙立柱和腰梁之间留有20mm的阶差,一方面为舱门设计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可以满足后续行李舱的改动可能,另一方面骨架内沉20mm有效地将电池保护在舱门内侧,在碰撞试验时舱门结构可吸收很大一部分外能,相比其他形式更安全;4)侧舱门铰链支架不仅结构简单,质量轻便,焊接位置和方式还能有效防止舱门漏水;5)腰梁上段骨架结构采用分段结构,窗下止口和窗下横梁对上部结构进行分段,相比非分段式结构,可有效地实现车身骨架的轻量化目的;5)蒙皮加强筋完美地体现蒙皮的涨拉效果,同时结构更轻便,意为减重设计做出的结构改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和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蒙皮加强筋的结构图。其中:1-纵梁;2-窗立柱;3-窗下止口;4-窗下横梁;5-蒙皮加强筋;6-立柱;7-内饰板连接板;8-座椅角钢;9-腰梁;10-销轴铰链支架;11-裙立柱;12-裙边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本技术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包括纵梁1、窗立柱2、窗下止口3、窗下横梁4、蒙皮加强筋5、立柱6、内饰板连接板7、座椅角钢8、腰梁9、销轴铰链支架10、裙立柱11和裙边梁12。纵梁1、窗下横梁4、腰梁9和裙边梁12由上至下水平且分层设置,若干根窗立柱2竖直焊接于纵梁1和窗下横梁4之间,且窗立柱2的外侧面与窗下横梁4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10mm的第一阶差面100。窗下止口3沿着窗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焊接于窗下横梁4上,若干根立柱6竖直焊接于窗下横梁4和腰梁9之间,在每根立柱6的内侧面上焊接一根竖直布置的裙立柱11,且每根裙立柱11的底端焊接于裙边梁12上,裙立柱11的外侧面与立柱6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20mm的第二阶差面200。腰梁9焊接于所述第二阶差面200内,且腰梁9的外侧面与立柱6的外侧面相齐平(即裙立柱11和腰梁9之间亦形成有20mm的阶差)。销轴铰链支架10沿着腰梁9的长度方向焊接于腰梁9上;内饰板连接板7和座椅角钢8水平焊接于立柱6的内侧面上,蒙皮加强筋5水平焊接于立柱6的外侧面上。本技术中的销轴铰链支架10为具有竖直边和水平边的角钢结构,销轴铰链支架10的竖直边焊接在腰梁9和裙立柱11上,且销轴铰链支架10的水平边位于腰梁9的下方并与腰梁9相平行,销轴铰链支架10水平边的末端向上竖直折弯并形成止水边101。销轴铰链支架10安装在第二阶差面200内,在舱门安装时,第二阶差面200的存在,避免结构件干涉仓门的开合,保证舱门可以正常关闭。且销轴铰链支架10上设置止水边101,配合止水密封条的使用,更好地保证密封效果,在舱门打开时,水流也不会流入舱门内。蒙皮加强筋5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蒙皮加强筋5两侧边的末端向外水平折弯并形成焊接边51,焊接边51焊接于立柱6上。在往侧围骨架焊接蒙皮时,蒙皮与立柱6之间通过蒙皮加强筋5支撑,在避免采用大规格方钢而增加车身重量的同时,在车身遭受侧撞和侧翻的过程中,蒙皮加强筋5发生形变,吸收一部分能量,减少外力对车身的直接伤害。本技术综合考虑力流传递的宏观和微观连续性,由蒙皮、玻璃的结构决定骨架的内外面差,先决定裙立柱和乘客门立柱的位置,再按封闭环原则合理布置窗立柱的位置。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较小断面的型材结构搭建,同时确保侧碰要求和侧翻强度。本技术中的各部件之间主要通过焊接成一个整体,焊接时先定总长、总高,再确定窗立柱2、裙立柱11的位置,其次焊接横梁、斜撑,最后焊接加强板、支架类小件。其中窗立柱2和窗下横梁4外侧留10mm阶差,裙立柱11和腰梁9之间留20mm阶差进行焊接。内饰板连接板7、销轴铰链支架10、座椅角钢8和蒙皮加强筋5等小件焊接如侧视图2所示焊接,需满足内外饰安装和电池安装要求。1)本款车型仍全承载设计,车身骨架及底架焊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参与承载,噪声相对很小;2)窗立柱2和窗下横梁4外侧留10mm阶差,主要为侧窗设计提供空间,满足目前外观的一体化设计要求;3)裙立柱11和腰梁9之间留有20mm的阶差,一方面为舱门设计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可以满足后续行李舱的改动可能。另一方面骨架内沉20mm有效地将电池保护在舱门内侧,在碰撞试验时舱门结构可吸收很大一部分外能,相比其他形式更安全;4)侧舱门铰链支架10不仅结构简单,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窗立柱(2)、窗下止口(3)、窗下横梁(4)、蒙皮加强筋(5)、立柱(6)、内饰板连接板(7)、座椅角钢(8)、腰梁(9)、销轴铰链支架(10)、裙立柱(11)和裙边梁(12),所述纵梁(1)、窗下横梁(4)、腰梁(9)和裙边梁(12)由上至下水平且分层设置,若干根窗立柱(2)竖直焊接于纵梁(1)和窗下横梁(4)之间,且窗立柱(2)的外侧面与窗下横梁(4)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10mm的第一阶差面(100);窗下止口(3)沿着窗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焊接于窗下横梁(4)上,若干根立柱(6)竖直焊接于窗下横梁(4)和腰梁(9)之间,在每根立柱(6)的内侧面上焊接一根竖直布置的裙立柱(11),且每根裙立柱(11)的底端焊接于裙边梁(12)上,裙立柱(11)的外侧面与立柱(6)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20mm的第二阶差面(200),腰梁(9)焊接于所述第二阶差面(200)内,且腰梁(9)的外侧面与立柱(6)的外侧面相齐平,销轴铰链支架(10)沿着腰梁(9)的长度方向焊接于腰梁(9)上;内饰板连接板(7)和座椅角钢(8)水平焊接于立柱(6)的内侧面上,蒙皮加强筋(5)水平焊接于立柱(6)的外侧面上;/n所述销轴铰链支架(10)为具有竖直边和水平边的角钢结构,销轴铰链支架(10)的竖直边焊接在腰梁(9)和裙立柱(11)上,且销轴铰链支架(10)的水平边位于腰梁(9)的下方并与腰梁(9)相平行,销轴铰链支架(10)水平边的末端向上竖直折弯并形成止水边(101);/n所述蒙皮加强筋(5)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蒙皮加强筋(5)两侧边的末端向外水平折弯并形成焊接边(51),焊接边(51)焊接于立柱(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重结构的车身侧围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窗立柱(2)、窗下止口(3)、窗下横梁(4)、蒙皮加强筋(5)、立柱(6)、内饰板连接板(7)、座椅角钢(8)、腰梁(9)、销轴铰链支架(10)、裙立柱(11)和裙边梁(12),所述纵梁(1)、窗下横梁(4)、腰梁(9)和裙边梁(12)由上至下水平且分层设置,若干根窗立柱(2)竖直焊接于纵梁(1)和窗下横梁(4)之间,且窗立柱(2)的外侧面与窗下横梁(4)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阶差值为10mm的第一阶差面(100);窗下止口(3)沿着窗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焊接于窗下横梁(4)上,若干根立柱(6)竖直焊接于窗下横梁(4)和腰梁(9)之间,在每根立柱(6)的内侧面上焊接一根竖直布置的裙立柱(11),且每根裙立柱(11)的底端焊接于裙边梁(12)上,裙立柱(11)的外侧面与立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婧雨徐启端段术林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