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443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该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在所述开关壳体的下部并排排列有三个直径不同的L形半通孔,并且分别为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中部水平设置有直通气压调节孔,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内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顶杆、右顶杆;所述开关壳体顶部设置有两侧带有左压片和右压片的压盖并且所述左压片和右压片分别与左顶杆、右顶杆的端部接触;所述开关进气孔的L端通过第一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的L端通过第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执行气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控制精密、密封可靠,无噪音,经久耐用。

A kind of pneumatic switch for the regulating system of automobile steer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
本技术属于气控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有一种手动气控开关,它可用于中高档汽车方向盘位置调节的锁销控制。当按下气控开关的启动压盖时,气源中的气体通过气控开关中的气路进入执行气缸,使活塞杆回缩,相当于锁销回缩,这时,可以调整方向盘的高低位置,当方向盘调节结束后,按下复回压盖,执行气缸中的气体迅速放掉,则活塞杆迅速复回,相当于锁销迅速伸出而锁住方向盘。由于这种手动气控开关的气路结构复杂、延时控制精密、封密要求严格,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大多产品都不过关,因此,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此类产品销售。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该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在所述开关壳体的下部并排排列有三个直径不同的垂直半通孔,并且分别为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中部水平设置有直通气压调节孔,所述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的上端分别与直通气压调节孔连通;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内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顶杆、右顶杆;所述开关壳体顶部设置有两侧带有左压片和右压片的压盖并且所述左压片和右压片分别与左顶杆、右顶杆的端部接触;所述开关进气孔的L端通过第一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的L端通过第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执行气缸连通。进一步的方案为,压盖通过设在所述开关壳体顶部的两个支点轴安装在所述开关壳体上,所述两个支点轴直径不同且同心设置。进一步的方案为,左顶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直通气压调节孔里设置有防脱结构的密封环,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的,右顶杆上设置有用于防脱棱结构的密封槽、第三密封圈,所述右顶杆上还套设有套筒,套筒通过设在套筒一端的销子固定,所述套筒通过第四密封圈与直通气压调节孔内壁密封。较为优选的,左顶杆、右顶杆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更为优选的,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直径不同,且内均设有限位片。优选的,所述放气孔中设置有消音器,无噪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结构合理、控制精密、密封可靠,无噪音,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右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里限位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开关壳体及两个支点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如图1-5所示,该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在所述开关壳体1的下部并排排列有三个直径不同的L形半通孔,并且分别为开关进气孔2、执行机构通气孔3和放气孔4,中部水平设置有直通气压调节孔7,所述开关进气孔2、执行机构通气孔3和放气孔4的上端分别与直通气压调节孔7连通;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7内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顶杆8、右顶杆9;所述开关壳体1顶部设置有两侧带有左压片21和右压片22的压盖19并且所述左压片21和右压片22分别与左顶杆8、右顶杆9的端部接触;所述开关进气孔2的L端通过第一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5与气源连通,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3的L端通过第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6与执行气缸连通。所述压盖19通过设在所述开关壳体1顶部的两个支点轴20安装在所述开关壳体1上,所述两个支点轴20同心设置,但是直径不同,以达到区分开关压盖19方向的目的;所述压盖19上带有的两个压片;所述压盖19上带有的两个压片由一个或多个弧形加强筋组成,不易形变、外观新颖。所述左顶杆8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7里设置有防脱结构的密封环25,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1,均与直通气压调节孔7内壁径向挤压。所述右顶杆9上设置有用于防脱棱结构的密封槽13、第三密封圈12,防脱棱结构可防止密封圈在工作时受到高压气体冲击而脱落导致密封结构失效;所述右顶杆9上还套设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上设置有一密封槽17,可通过调节第三密封圈的硬度和密封槽的截面积来调整密封性能;所述套筒15通过设在套筒15一端的销子18固定;所述套筒15通过第四密封圈16与直通气压调节孔7内壁密封。所述左顶杆8、右顶杆9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4,可通过调节复位弹簧的弹力来调整密封性能。所述开关L端的进气孔2、执行机构通气孔3内均设有限位片23,对连接管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出现漏气现象。所述放气孔4中设置有消音器24,使得快速锁闭时的气流得到缓冲,以保证开关无噪音工作。如图1所示,开关进气孔2、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5、直通气压调节孔7、左顶杆8、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和复位弹簧14构成密封结构,作用是控制开关气源到本开关的气路。所述开关进气孔2与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5密封;所述左顶杆8的前端装有第一密封圈10,防脱结构的密封环25内装有第二密封圈11,均与直通气压调节孔7内壁径向挤压,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达到密封可靠的目的。如图1、2所示,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3、放气孔4、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6、直通气压调节孔7、右顶杆9及其第三密封圈12、防脱棱结构的密封槽13、复位弹簧14、套筒15及其第四密封圈16、密封槽17构成延时结构,作用是实现开关延时放气的功能;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3与L端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6密封;所述套筒15的顶端装有第四密封圈16,与直通气压调节孔7内壁径向挤压;所述右顶杆9的尾端装有第三密封圈12,与套筒15端面贴紧,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轴向挤压,此时,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3仅通过密封槽17来连通放气孔4,达到快锁的目的。参见图1、图6,应用本开关时,气源通过连接管与L端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5相接,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6通过连接管与执行气缸26相接。当需要开锁时,左按压盖19,左压片21推动左顶杆8,则密封结构打开,气源气压通过开关进气孔2进入直通气压调节孔7,通过执行机构通气孔给执行气缸26供气,气体推动执行气缸活塞回缩而开锁,这时,可以调整方向盘的高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所述开关壳体的下部并排排列有三个直径不同的L形半通孔,并且分别为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中部水平设置有直通气压调节孔,所述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的上端分别与直通气压调节孔连通;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内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顶杆、右顶杆;所述开关壳体顶部设置有两侧带有左压片和右压片的压盖,并且所述左压片和右压片分别与左顶杆、右顶杆的端部接触;所述开关进气孔的L端通过第一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的L端通过第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执行气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所述开关壳体的下部并排排列有三个直径不同的L形半通孔,并且分别为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中部水平设置有直通气压调节孔,所述开关进气孔、执行机构通气孔和放气孔的上端分别与直通气压调节孔连通;所述直通气压调节孔内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顶杆、右顶杆;所述开关壳体顶部设置有两侧带有左压片和右压片的压盖,并且所述左压片和右压片分别与左顶杆、右顶杆的端部接触;所述开关进气孔的L端通过第一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执行机构通气孔的L端通过第二埋入式快速插拔管接头与执行气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通过设在所述开关壳体顶部的两个支点轴安装在所述开关壳体上,所述两个支点轴直径不同且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机构调节系统气控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杆上设置有第一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驭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