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波动齿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具备一对内齿齿轮、呈圆筒状的挠性的外齿齿轮以及波动发生器。对于外齿齿轮,在能够在半径方向上挠曲的圆筒体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与一个内齿齿轮啮合的第一外齿;以及能够与另一个内齿齿轮啮合、且齿数与第一外齿的齿数不同的第二外齿。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不足50的速比。在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中,外齿齿轮的第一外齿以及第二外齿形成于通用的圆筒体的外周面,它们的齿根轮缘部彼此连结。第一外齿、第二外齿的齿数以及齿形形状互不相同,因此,因与一个内齿齿轮的内齿啮合而作用于第一外齿的力和因与另一个内齿齿轮的内齿啮合而作用于第二外齿的力大不相同。因此,在形成于由薄壁弹性体构成的挠性的圆筒体的外周面的第一外齿、第二外齿之间的部分,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较大幅度的扭转。其结果,对于第一外齿、第二外齿而言,各自的齿线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与各内齿的齿接触的状况发生变化,作用于齿线方向上的各部分的齿面载荷分布大幅变动。若齿接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其中,/n所述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具有:/n刚性的第一内齿齿轮,其形成有第一内齿;/n刚性的第二内齿齿轮,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同轴地排列配置,并形成有第二内齿;/n挠性的外齿齿轮,其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内齿齿轮的内侧,在能够在半径方向上挠曲的圆筒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外齿和第二外齿,所述第一外齿能够与所述第一内齿啮合,所述第二外齿能够与所述第二内齿啮合,且齿数与所述第一外齿的齿数不同;以及/n波动发生器,其使所述外齿齿轮在半径方向上挠曲而使所述第一外齿在局部与所述第一内齿啮合,并使所述第二外齿在局部与所述第二内齿啮合,/n在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18711.一种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其中,
所述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具有:
刚性的第一内齿齿轮,其形成有第一内齿;
刚性的第二内齿齿轮,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同轴地排列配置,并形成有第二内齿;
挠性的外齿齿轮,其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内齿齿轮的内侧,在能够在半径方向上挠曲的圆筒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外齿和第二外齿,所述第一外齿能够与所述第一内齿啮合,所述第二外齿能够与所述第二内齿啮合,且齿数与所述第一外齿的齿数不同;以及
波动发生器,其使所述外齿齿轮在半径方向上挠曲而使所述第一外齿在局部与所述第一内齿啮合,并使所述第二外齿在局部与所述第二内齿啮合,
在所述第一外齿的齿线方向上的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外齿的齿线方向上的内侧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在齿线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且在齿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具有在齿高方向上最深的最深部,
当所述第一外齿的齿线方向上的外端至所述第二外齿的齿线方向上的外端的齿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L、且所述间隙的齿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设为L1时,设定为0.1L<L1<0.35L,
当所述第一外齿的齿高设为h1、所述第二外齿的齿高设为h2、所述第一外齿的齿顶面至所述最深部的齿高方向上的深度设为t1、所述第二外齿的齿顶面至所述最深部的齿高方向上的深度设为t2时,
所述深度t1、t2满足条件1~条件3这3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
所述条件1为0.9h1<t1<1.3h1、且0.3h2<t2<0.9h2,
所述条件2为0.3h1<t1<0.9h1、且0.9h2<t2<1.3h2,
所述条件3为0.3h1<t1<0.9h1、且0.3h2<t2<0.9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其中,
所述波动发生器具备:第一波动轴承,其由对所述第一外齿进行支承的滚珠轴承构成;以及第二波动轴承,其由对所述第二外齿进行支承的滚珠轴承构成,
所述第一波动轴承和所述第二波动轴承各自的滚珠中心在齿线方向上处于相对于所述间隙的齿线方向上的中心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当所述第一波动轴承和所述第二波动轴承的滚珠中心距设为Lo时,所述滚珠中心距Lo随着所述间隙的最大宽度L1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设定为0.35L<Lo<0.7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外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一内齿的齿数不同,
所述第二外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二内齿的齿数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式波动齿轮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外齿的齿数少于所述第一内齿的齿数,
所述第一内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二内齿的齿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式波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浩明,半田纯,
申请(专利权)人: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