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002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所述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所述机器人机身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器人机身与所述机器人底座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可以灵活调整交互高度和交互角度,交互行为更加友好,交互体验更加智能。

A service robot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逐渐出现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伴侣型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形或光线与人类建立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所造成的压力,增添生活乐趣。现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机器人头部与所述机器人机身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机身与机器人底座固定连接。这样,不同身高的用户在与该服务机器人进行交互时,该服务机器人始终保持固定的交互高度,交互行为不够友好;另外,不同角度的用户在与该机器人进行交互时,该服务机器人通常是整体旋转一定的交互角度,交互体验不够智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交互高度和交互角度,交互行为更加友好,交互体验更加智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所述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所述机器人机身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器人机身与所述机器人底座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头部至少包括:头部壳体和操控显示模块;所述机器人机身至少包括:机身壳体和信息处理模块;所述机器人底座至少包括:底座壳体和命令执行模块;其中,所述头部壳体与所述机身壳体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身壳体与所述底座壳体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操控显示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任务,以及显示所述命令执行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反馈的操作控制结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头部还包括:滑动凸起;其中,所述滑动凸起设置在所述头部壳体的背板上;所述机器人机身还包括:滑动凹槽;其中,所述滑动凹槽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凸起带动所述头部壳体在所述滑动凹槽中上下滑动。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头部还包括:俯仰组件;其中,所述俯仰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壳体与所述滑动凸起中间;所述俯仰组件带动所述头部壳体围绕所述滑动凸起仰视或者俯视。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机身还包括:旋转凸起;所述机器人底座还包括:旋转凹槽;其中,所述旋转凸起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下表面;所述旋转凹槽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凹槽带动所述机身壳体在所述旋转凹槽中左右旋转。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操控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发送任务控制消息;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任务控制消息转换为与其对应的任务执行命令;将所述任务执行命令发送至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所述命令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任务执行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所述命令执行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反馈命令执行结果;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命令执行结果转化为与其对应的任务控制响应;将所述任务控制响应反馈至所述操控显示模块;所述操控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反馈的所述任务控制响应。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底座还包括:环状灯带;其中,所述环状灯带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环状灯带采用第一发光颜色显示所述命令执行模块已完成根据所述任务执行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的操作结果;或者,所述环状灯带采用第二发光颜色显示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未完成根据所述任务执行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的操作结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底座还包括:供电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底座壳体采用非固定方式相互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机器人头部、所述机器人机身和所述机器人底座供电。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机身还包括:语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语音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执行相应的语音控制任务,以及显示所述命令执行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反馈的语音控制结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头部为长方体结构或者正方体结构;所述机器人机身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机器人底座为圆台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机身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机器人机身与机器人底座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机身之间可以上下滑动;机器人机身与机器人底之间可以左右旋转。而现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机身固定连接;机器人机身与机器人底座固定连接。这样,不同身高的用户在与现有的服务机器人进行交互时,现有的服务机器人始终保持固定的交互高度,交互行为不够友好;另外,不同角度的用户在与该机器人进行交互时,现有的服务机器人通常是整体旋转一定的交互角度,交互体验不够智能。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交互高度和交互角度,交互行为更加友好,交互体验更加智能;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a)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正视示意图;图3(b)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侧视示意图;图3(c)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101、机器人机身102和机器人底座103;其中,机器人头部101与机器人机身102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机器人机身102与机器人底座103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较佳地,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机器人头部101突破当前传统服务机器人的表情显示与交互屏幕相分离的设计,将表情显示与交互屏幕合二为一,优化操作体验,交互过程更加友好、亲切和自然。较佳地,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机器人机身102与机器人底座103分为两段式设计,这两部分可以相对旋转,提供更加直接和快速的硬件响应;机器人头部采用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所述机器人机身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器人机身与所述机器人底座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机身和机器人底座;其中,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所述机器人机身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器人机身与所述机器人底座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至少包括:头部壳体和操控显示模块;所述机器人机身至少包括:机身壳体和信息处理模块;所述机器人底座至少包括:底座壳体和命令执行模块;其中,所述头部壳体与所述机身壳体采用上下滑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机身壳体与所述底座壳体采用左右旋转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操控显示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所述命令执行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任务,以及显示所述命令执行模块通过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反馈的操作控制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还包括:滑动凸起;其中,所述滑动凸起设置在所述头部壳体的背板上;所述机器人机身还包括:滑动凹槽;其中,所述滑动凹槽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凸起带动所述头部壳体在所述滑动凹槽中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还包括:俯仰组件;其中,所述俯仰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壳体与所述滑动凸起中间;所述俯仰组件带动所述头部壳体围绕所述滑动凸起仰视或者俯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机身还包括:旋转凸起;所述机器人底座还包括:旋转凹槽;其中,所述旋转凸起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下表面;所述旋转凹槽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凹槽带动所述机身壳体在所述旋转凹槽中左右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鑫刘冬谭傲楠孙锋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