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88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10)在增压用气缸(12)的两侧配设有驱动用气缸(14、16),增压装置(10)具备:一对先导阀(72、74),在该一对先导阀与驱动用气缸的活塞(36、38)的移动端抵接时,该一对先导阀工作;以及一对工作阀(48、52),该一对工作阀切换压力流体对于驱动用气缸的加压室(24a、26a)的供给状态,当先导阀工作时,压力流体通过先导阀而被供给到一对工作阀,从而切换压力流体的供给状态。

Super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增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并输出压力流体的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通过活塞的往复动作而连续地增压并输出压力流体的增压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140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增压器,在该增压器中,将与活塞杆直接连结有各个活塞的一对增压用气缸配置成彼此相对,在一对增压用气缸之间设有能量回收用气缸。该增压器通过向一方的增压用气缸的压缩室和工作室、以及另一方的增压用气缸的压缩室供给压缩空气,从而将供给到一方的增压用气缸的压缩室的空气增压并输出。通过利用磁簧开关来检测增压用气缸的活塞位置并且接通、断开切换阀的螺线管来进行向增压用气缸的供气切换动作以及向回收用气缸的流路切换动作。在日本特开平8-21404号公报的增压器中,用于驱动活塞的工作室和用于压缩流体的压缩室设置于一对增压用气缸,可能会制约设计的自由度。另外,为了进行切换动作而使用磁簧开关和螺线管,因而需要包括电气配线的电气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别地设置驱动活塞的气缸和压缩压力流体的气缸并将它们有机地配置,并且能够不依赖电气单元地进行切换动作的增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在增压用气缸的两侧配设有驱动用气缸,具备:一对先导阀,在该一对先导阀与驱动用气缸的活塞的移动端抵接时,该一对先导阀工作;以及一对工作阀,该一对工作阀切换来自压力流体供给源的压力流体对于驱动用气缸的加压室的供给状态,当先导阀工作时,压力流体通过先导阀而被供给到一对工作阀,而切换压力流体的供给状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在增压用气缸的两侧配设有驱动用气缸,具备:一对先导阀,在该一对先导阀与驱动用气缸的活塞的移动端抵接时,该一对先导阀工作;以及一对工作阀,该一对工作阀切换来自压力流体供给源的压力流体对于驱动用气缸的加压室的供给状态,当先导阀工作时,来自增压用气缸的压力流体通过先导阀而被供给到一对工作阀,而切换压力流体的供给状态。根据上述增压装置,能够提高使内径在驱动活塞的气缸和压缩压力流体的气缸中不相同等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包括流体回路的机械单元使先导阀以及工作阀动作,因此不需要包括电气配线的电气单元。在上述增压装置中,优选工作阀切换为如下两种状态:向驱动用气缸的加压室供给压力流体并且排出驱动用气缸的背压室的压力流体的状态,以及将驱动用气缸的加压室的压力流体的一部分回收到驱动用气缸的背压室的状态。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压力流体的消耗量。在该情况下,优选先导阀具有推杆,该推杆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而突出到驱动用气缸的背压室内,驱动用气缸的活塞的移动端与推杆抵接。由此,由于在流体的压力变动较少的位置配置先导阀,因此先导阀的工作稳定。除此之外,若在排出驱动用气缸的背压室的压力流体的流路设置消音器的话,则工作阀的排气音被抑制,除此之外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驱动用活塞与先导阀的推杆抵接时所产生的打音漏出到外部。另外,优选推杆具有活塞部,活塞部的一方侧的空间向大气开放,并且活塞部的另一方侧的空间与用于切换一对工作阀的先导流路连接,在驱动用气缸的活塞未与推杆抵接时,一方侧的空间和另一方侧的空间经由形成于推杆的内部的孔而连通。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使用于切换工作阀的先导流路与大气连通。进一步,先导阀也可以具有阀芯,该阀芯能够与推杆抵接,在驱动用气缸的活塞与推杆抵接,从而推杆与阀芯抵接时,另一方侧的空间与压力流体供给源或增压用气缸的增压室连接,并且相对于形成于推杆的内部的孔被密封。另外,推杆也可以滑动自如地配设于阀座以及阀座按压件的内侧,阀座按压件的一端面面对增压用气缸的增压室,并且另一端面与所述阀座抵接,一方侧的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阀座按压件的另一端面的槽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能够提高驱动活塞的气缸和压缩压力流体的气缸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对于先导阀以及工作阀,不需要包括电气配线的电气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增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增压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使用回路图的图1的增压装置的整体概略图。图7是图5的B部放大图。图8是先导阀工作时的图5的B部放大图。图9是增压装置从图6的状态转变为另外的状态时的与图6对应的图。图10是增压装置从图6的状态进一步转变为另外的状态时的与图6对应的图。图11是使用回路图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增压装置的整体概略图。图12是增压装置从图11的状态转变为另外的状态时的与图11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增压装置,列举多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且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1~图10,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增压装置10进行说明。增压装置10配设于未图示的压力流体供给源(压缩机)与利用被增压后的压力流体进行工作的未图示的致动器之间。如图1以及图3所示,增压装置10具有三连式的气缸构造,在该三连式的气缸构造中,在增压用气缸12的一端侧(A1方向侧)和另一端侧(A2方向侧)分别连续设置有第一驱动用气缸14和第二驱动用气缸16。即,在增压装置10中,从A1方向朝向A2方向依次连续设置有第一驱动用气缸14、增压用气缸12以及第二驱动用气缸16。在第一驱动用气缸14与增压用气缸12之间夹装有块状的第一罩部件18,在增压用气缸12与第二驱动用气缸16之间夹装有块状的第二罩部件20。在增压用气缸12的内部形成有增压室22,在第一驱动用气缸14以及第二驱动用气缸16的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驱动室24以及第二驱动室26。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第一驱动用气缸14的A1方向的端部固定第三罩部件28,并且在A2方向的端部配设第一罩部件18,从而形成第一驱动室24。另外,通过在第二驱动用气缸16的A1方向的端部配设第二罩部件20,并且利用壁部30来封闭A2方向的端部,从而形成第二驱动室26。如图3所示,贯通第一罩部件18、增压用气缸12以及第二罩部件20而配设有活塞杆32。活塞杆32通过串联两个轴部件而构成。活塞杆32的一端部延伸到第一驱动室24,活塞杆32的另一端部延伸到第二驱动室26。在增压室22中,在活塞杆32的中央部连结有增压用活塞34。由此,增压室22被划分为A1方向侧的第一增压室22a和A2方向侧的第二增压室22b(参照图6)。在第一驱动室24中,在活塞杆32的一端部连结有第一驱动用活塞36。由此,第一驱动室24被划分为A1方向侧的加压室24a和A2方向侧的背压室24b(参照图6)。另外,在第二驱动室26中,在活塞杆32的另一端部连结有第二驱动用活塞38。由此,第二驱动室26被划分为A2方向侧的加压室26a和A1方向侧的背压室26b(参照图6)。增压用活塞34、第一驱动用活塞36以及第二驱动用活塞38经由活塞杆32而一体地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装置(10),在增压用气缸(12)的两侧配设有驱动用气缸(14、16),该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n具备:一对先导阀(72、74),在该一对先导阀与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活塞(36、38)的移动端抵接时,该一对先导阀工作;以及一对工作阀(48、52),该一对工作阀切换来自压力流体供给源的压力流体对于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加压室(24a、26a)的供给状态,/n当所述先导阀(72、74)工作时,所述压力流体通过所述先导阀(72、74)而被供给到所述一对工作阀(48、52),从而切换所述压力流体的供给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0 JP 2017-164945;20180220 JP 2018-0280021.一种增压装置(10),在增压用气缸(12)的两侧配设有驱动用气缸(14、16),该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先导阀(72、74),在该一对先导阀与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活塞(36、38)的移动端抵接时,该一对先导阀工作;以及一对工作阀(48、52),该一对工作阀切换来自压力流体供给源的压力流体对于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加压室(24a、26a)的供给状态,
当所述先导阀(72、74)工作时,所述压力流体通过所述先导阀(72、74)而被供给到所述一对工作阀(48、52),从而切换所述压力流体的供给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阀(48、52)切换为如下两种状态:向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加压室(24a、26a)供给所述压力流体并且排出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背压室(24b、26b)的压力流体的状态,以及将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加压室(24a、26a)的压力流体的一部分回收到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背压室(24b、26b)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72、74)具有推杆(82),该推杆通过弹簧(102)的作用力而突出到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背压室(24b、26b)内,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活塞(36、38)的移动端与所述推杆(82)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背压室(24b、26b)的压力流体的流路设有消音器(62、7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82)具有活塞部(82b),所述活塞部(82b)的一方侧的空间向大气开放,并且所述活塞部(82b)的另一方侧的空间与用于切换所述一对工作阀(48、52)的先导流路(86b1、86b2、86c1、86c2)连接,在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活塞(36、38)未与所述推杆(82)抵接时,所述一方侧的空间和所述另一方侧的空间经由形成于所述推杆(82)的内部的孔(82e)而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72、74)具有阀芯(80),该阀芯能够与所述推杆(82)抵接,在所述驱动用气缸(14、16)的活塞(36、38)与所述推杆(82)抵接,从而所述推杆(82)与所述阀芯(80)抵接时,所述另一方侧的空间与压力流体供给源连接,并且相对于形成于所述推杆(82)的内部的所述孔(82e)被密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82)滑动自如地配设于阀座(76)以及阀座按压件(78)的内侧,所述阀座按压件(78)的一端面面对增压用气缸(12)的增压室(22a、22b),并且另一端面与所述阀座(76)抵接,所述一方侧的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阀座按压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芳行门田谦吾染谷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