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66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38
公开了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装置中,外壳提供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封闭空间,第一保温层设在外壳内部,所述第一保温层围绕基层以保温待模拟路面,待模拟路面包括位于加热单元上的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位于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制冷单元配置成可控地降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配置成测量所述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外壳内部,路面温度传感器配置成测量所述待模拟路面的温度数据,所述路面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待模拟路面。

Detection device of tunnel pavement in simulated cold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路面
,特别是一种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路网规划不断完善,公路隧道的建设日益增多,隧道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隧道向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由于寒区主要分布在极地、高纬度的岛屿和中低纬度的山区地带,因此在修建铁路和公路时,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隧道。过去曾修建的隧道,由于对寒冷地区隧道工程特性认识不够,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夏季刚竣工,冬季就发生冻害的问题,比如路面开裂、路面冒水或结冰、洞口处热熔滑塌、衬砌开裂、挂冰等,大大弱化了隧道的使用功能,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并且对于这些病害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养护维修,才能勉强通车运营,有的甚至近乎报废,养护治理十分困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失和资金浪费。目前,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的高纬度寒冷地区将会新建大量的隧道,与以往的隧道相比,这些隧道的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机电设备更多、运行要求更高等。而隧址地区气候条件却是更加恶劣。在这些新建隧道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冻害现象的发生,是当前隧道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提出了一种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其提供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封闭空间,<br>基层,其配置成支承待模拟路面,所述基层设在外壳内部,隔热垫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加热单元,其设在所述隔热垫层上,第一保温层,其设在外壳内部,所述第一保温层围绕基层以保温待模拟路面,待模拟路面,其包括位于加热单元上的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位于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制冷单元,其配置成可控地降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外壳内部,路面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待模拟路面的温度数据,所述路面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待模拟路面。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待模拟路面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单元和测量加热单元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待模拟路面的强度数据的强度测量单元、测量加热单元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以及连接加热单元、制冷单元、强度测量单元、路面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单元。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制冷单元连接设有风道的风机,来自制冷单元的冷空气经由风机从风道通过设在外壳的通风孔传输到封闭空间内,所述通风孔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外壳上方。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基层包括凹槽,隔热垫层铺设于所述凹槽底面,第一保温层设在凹槽侧壁,所述第一保温层围绕凹槽以保温待模拟路面。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控制单元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闪存储器或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多个加热电缆,所述加热电缆包裹有一层防护套,所述加热电缆基于控制单元的加热命令在待模拟路面的不同区段加热到各自区段的预定温度。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开闭的门、用于抽排气体的烟气管道和设在外壳内壁的第二保温层。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单元温度的温度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能真实模拟寒区隧道的气候环境,取得沥青路面在低温环境的各项性能,从而确定该试件的抗冻性能,还能通过加热电缆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达到寒区隧道路面防冻保温的效果,以此来检测该试件在加热电缆的加热下的保温效果和试件的性能变化,由于寒区隧道路面并不是全区段都需要加热,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加热区段。本技术中的加热电缆采用分段控制加热的方式。用该试验仪做的路面实验不仅有鲜明的对比效果,还能得到加热区段到非加热区段过渡区段路面的性能变化情况。本技术中的加热电缆温度和试件的环境温度均可以人为控制。通过温控调节器,试件的环境温度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解,从而可以模拟不同温度环境,得到在该环境下试件的性能变化或者保温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更加清楚明白,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的程度,并且为了能够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以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说明书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的外壳内部横截面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为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附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包括,/n外壳,其提供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封闭空间,/n基层,其配置成支承待模拟路面,所述基层设在外壳内部,/n隔热垫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n加热单元,其设在所述隔热垫层上,/n第一保温层,其设在外壳内部,所述第一保温层围绕基层以保温待模拟路面,/n待模拟路面,其包括位于加热单元上的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位于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n制冷单元,其配置成可控地降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n环境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外壳内部,/n路面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待模拟路面的温度数据,所述路面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待模拟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包括,
外壳,其提供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封闭空间,
基层,其配置成支承待模拟路面,所述基层设在外壳内部,
隔热垫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
加热单元,其设在所述隔热垫层上,
第一保温层,其设在外壳内部,所述第一保温层围绕基层以保温待模拟路面,
待模拟路面,其包括位于加热单元上的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位于中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
制冷单元,其配置成可控地降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
环境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外壳内部,
路面温度传感器,其配置成测量所述待模拟路面的温度数据,所述路面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待模拟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待模拟路面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单元和测量加热单元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待模拟路面的强度数据的强度测量单元、测量加热单元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以及连接加热单元、制冷单元、强度测量单元、路面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其中,模拟寒区隧道路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设在外壳下部的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彭兴彬任锐常宏涛崔一纬龚林金陈富翔陈龙龙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