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方法和永生化树突状细胞技术

技术编号:240057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方法和永生化树突状细胞,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制备得到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除包括HLA‑A0201以外,还涵盖了中国人群常见的HLA‑A1101、HLA‑A2402、HLA‑A0301等近9种类型,大大增加了应用范围。

A gene, carrier, method and immortalized dendritic cel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mmortalized dendritic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方法和永生化树突状细胞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方法和永生化树突状细胞。
技术介绍
以T淋巴细胞为主体的过继细胞治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如何获得足够数量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技术难点。传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扩增方式主要是抗原肽和患者的PBMC共培养,其主要依赖于PBMC天然存在的抗原提呈细胞,特别是DC的提呈,进而活化T细胞;天然DC在体外培养存活时间短,在患者PBMC中所占的比例低,提呈能力有限。目前存在的永生化DC技术,虽然能解决上述提呈能力低的问题,但是仅适用于HLA-0201的患者,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方法和永生化树突状细胞,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插入原始载体,构建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载体,所述载体增加了构建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成功率,进而增加了HLA的应用范围。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优选的,所述linke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载体,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基因插入原始载体中,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载体。优选的,所述原始载体包括pCDHMSCV和/或pCDH-CMV。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载体包装慢病毒,得到包装病毒,将所述包装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得到感染树突状细胞;2)将滋养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器的上层培养室,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感染树突状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器的下层培养室,培养4~6周,除去CD3+细胞后继续培养1~2周,除去CD3+细胞后继续培养2个月以上,得到永生化树突状细胞。优选的,所述步骤2)滋养细胞的制备包括: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FBS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得到滋养细胞。优选的,所述步骤1)树突状细胞来源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优选的,所述步骤1)滋养细胞的接种量为0.5~1.5×106个/孔,所述感染树突状细胞的接种量为0.5~1.5×106个/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所述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包括:CD3-、CD4+、CD8-、CD16-、CD19-、CD56-、CD11c+、CD11b-、CD58+、CD40+、CD70+、CD80+、CD83+、CD86+、TCR-、CD11b-、CD197-、CD303-、CD1c-、CD205+、CD141和CD1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和方法,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制备得到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除包括HLA-A0201以外,还涵盖了中国人群常见的HLA-A1101、HLA-A2402、HLA-A0301、HLA-A0206、HLA-A2601、HLA-A0207、HLA-A3303、HLA-B3901、HLA-B4601HLA-B0702HLA-B1501HLA-B1301HLA-B5401、HLA-B5501、HLA-B5101、HLA-C0102、HLA-C0702、HLA-C0303、HLA-C1202、HLA-C1602共21种类型,大大增加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1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3、CD4、CD8;图1-2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80、CD58、CD70;图1-3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11c、CD205、CD123;图1-4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83、CD86、CD197;图1-5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11b、CD16、CD1c;图1-6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141、CD80、CD40;图1-7为流式检测DC细胞株表型CD56、CD303、TCR;图2为PBMC1来源的DC的功能验证结果,其中深灰色为对照组,浅灰色为利用DC培养的CTL;图3为PBMC4来源的DC的功能验证结果,其中深灰色为对照组,浅灰色为利用DC培养的CTL;图4为PBMC6来源的DC的功能验证结果,其中深灰色为对照组,浅灰色为利用DC培养的CTL;图5为PBMC8来源的DC的功能验证结果,其中深灰色为对照组,浅灰色为利用DC培养的CTL;图6为PBMC10来源的DC的功能验证结果,其中深灰色为对照组,浅灰色为利用DC培养的CTL。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ST40基因为永生化基因,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具体如下所示:atgaacatcaaagacgaatggtactggggtaagagtaagcacgcggtgactgagctcaacgcggagggatggatctttactctcccgccaagtgacaactacatcggacgtcaccggttgccggacgtccgattcagccaggagctacccgacgggacggtctactggtcggtgaaccggaagaacttcttccgccgggacgacagcctcccctcgggatgggtgcagcgcatctacccgcgtgtagctaccagcttcaggaccgcggaatga。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TAX2基因能够永生化T细胞,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具体如下所示:gcccatttcccaggatttggacagagcctcctatatggataccccgtctacgtgtttggcgattgtgtacaggccgattggtgtcccgtctcaggtggtctatgttccacccgcctacatcgacatgccctcctggccacctgtccagagcaccaactcacctgggaccccatcgatggacgcgttgtcagctctcctctccaataccttatccctcgcctcccctccttccccacccagagaacctcaagga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n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将ST40基因经linker与TAX2基因连接后,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基因;
所述ST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所述TA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linke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3.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载体,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因插入原始载体中,得到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载体包括pCDHMSCV和/或pCDH-CMV。


5.一种制备永生化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载体包装慢病毒,得到包装病毒,将所述包装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得到感染树突状细胞;
2)将滋养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器的上层培养室,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感染树突状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器的下层培养室,培养4~6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昌张嵘陈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