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昌全专利>正文

气动式多用液体燃料汽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157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气动式多用液体燃料汽化炉,由支撑组件、燃料箱组件、开关组件、汽化组件、燃烧组件、自动起动组件和压力表构成,其特征是汽化组件的芯轴与汽化管之间间隙很小,表面有细小螺纹和纵向分布的排积碳槽,前端为一锥面,中心有小孔,调节针固定于该小孔中,喷嘴与汽化管螺纹连接,并由密封垫密封,对应于芯轴的一面为锥面,芯轴尾端与开关轴固连,汽化管与开关壳体通过连接螺帽连接;燃烧组件由调节帽、膨胀室和环形火盘构成,调节帽与膨胀室延伸部分弯管之间螺纹连接,其两侧均有进气口,火盘与燃烧室为锥面配合,燃烧室底部有安装孔,汽化组件位于燃烧组件上方数毫米,由弯管和开关组件支撑;开关组件由壳体、开关轴、压紧螺母、封严螺帽、密封胶圈、开关手柄构成,壳体上有气管接头和液体燃料接头,开关轴与壳体螺纹连接,轴前端与芯轴固连,后端与开关手柄固连,壳体中心为一直径不等的通孔,前小后大,中部有一段直径很小,与开关轴之间形成配合间隙很小的环流形限流嘴,液体燃料接口与气管分别与燃料箱导管和自动起动器相连,压紧螺母将壳体固定在支撑组件的固定支板上,封严螺帽和胶圈保证开关壳体与轴之间的密封;自动起动器组件由壳体、弹簧、弹簧座、活门、活门座、导管和连接螺帽构成,壳体两端有锥面和外螺纹,弹簧座、弹簧、活门、活门座依次由上而下装配在壳体内,弹簧座上有解刀槽,壳体上下通过连接螺帽和导管与开关组件壳体上的气管接头和燃料箱上部空间连通。(*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是适于各种液体燃料的气化炉。已有的液体燃料汽化炉有煤油汽化炉和合成燃料汽化炉等。煤油汽化炉进气口较大,为不可调式,只能燃烧煤油,进气口在弯管下面,燃烧时易造成浪费和不安全因素。其汽化管在火盘上方,为直热式,但其调节针较细,汽化管内空间大,积存燃料多,不易汽化,产生较多积碳无法自动排除,时间较长会造成堵塞,其火盘为适应汽化管要求只能做成园面开槽式或园面蜂窝式,火焰为园柱形,燃烧效果差。合成燃料炉具进气口设在弯管两边,但进气口较小,可调范围小,只适合合成燃料。其汽化管在火盘下方,从膨胀室中穿过,为传热式,温度较低,故汽化管内的芯轴设计得很粗,与管壁间隙很小,但由于芯轴是固定不动的,因此产生的积碳无法自动排除,很快造成汽化管积碳堵塞。其火盘外环为密槽式,内环为孔式,加工较复杂,而孔少则不能充分利用空气助燃。上述两种炉具均无自动起动器,打开炉具开关放出的是液体,不能直接点火正常燃烧,故采用预热起动的办法。对煤油炉,是在火盘上、汽化管下放一小盘,对合成燃料炉是在膨胀室下安装有一小盘,起动前在盘内倒入少量汽油、酒精或合成燃料等,用火点燃,给汽化管加热,待1~2分钟汽化管烧烫后,再立即打开开关,燃料流入汽化管、预热汽化后从喷口喷出,在火盘上点火燃烧,燃烧的火焰再给汽化管加热,逐渐起动转入正常燃烧。如果预热温度不够,则燃烧不起来,没有汽化的燃料集于膨胀室内,只得拆开火盘,将燃料吸出,再次起动。有的煤油汽化炉则是在燃料箱旁边装有一起动喷头,起动前将喷头打开点燃,火焰烧向汽化管,烧烫后再起动。此方法操作复杂、浪费、不安全、起动预热时燃烧不充分,有烟有味,污染环境,存在许多缺点。鉴于目前液体燃料汽化炉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起动快、不需预热、直接打火燃烧、无积碳堵塞、操作方便、适合各种液体燃料的汽化炉。本技术在现有液体燃料汽化炉的基础上作了多处改进,分述如下1.汽化管组件芯轴表面有细小螺纹和纵向分布的排积碳槽,与汽化管内壁间隙很小,芯轴前端面为锥面,中心有小孔,调节针固定于该小孔中,尾端与开关组件的开关轴固连,喷嘴与汽化管螺纹连接,并由密封垫密封,对应于芯轴的一面也为锥面,汽化管前端与燃烧组件中膨胀室延伸部分--弯管头衔接,尾部与开关组件中的开关壳体螺纹密封连接,汽化管位于燃烧组件的火盘上方数毫米;2.燃烧组件调节帽与弯管头螺纹连接,其两侧均有进气口,进气面积由弯管口上的进气口与调节帽上的进气口的重叠量调节进气量大小,火盘位于膨胀室上,二者锥度配合,火盘内、外环均为密集的齿槽式,直接铸造成型;3.开关组件在壳体上设置了气管接头,开关轴前细后粗,与壳体之间有一段间隙很小,形成环形限流嘴,气管接头与自动起动器组件相连;4.自动起动组件为新增加的组件,由壳体、弹簧、弹簧座、活门、活门座、导管和连接螺帽构成,壳体两端有锥度和外螺纹,活门座、活门、弹簧和弹簧座依次由下而上装配在壳体内、弹簧座上有解刀槽,壳体上部与气管接头连接,下部与燃料箱导管连通;5.钢瓶主开关组件本技术分为卧式和立式二种,对于卧式,引入了钢瓶开关组件和双层高压软导管,开关组件由手柄、轴、壳体、分隔帽、吸液管和紧固、密封件构成,壳体上有压力表座、气道和液道、壳体中心为三台阶空腔,开关轴上大下小、大、小轴下端均有锥度,分别与对应壳体内腔的台阶压紧配合,同时形成两路开关,分隔帽上部有解刀槽,中心为一小通孔,外周有螺纹,与壳体中部螺纹连接,主开关轴上端与手柄相连,下端小轴穿过分隔帽中心小孔,由密封件将小轴所在的上下腔之间密封,封严帽与壳体上部螺纹连接,中心孔与轴动配合,压力表安装在压力表座中,气道自壳体下端面到壳体一侧出气口,与压力表座、分隔帽上方空腔相通,液道自吸液管始,经小轴下端及小轴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至出液口;钢瓶到炉具开关组件和自动起动器之间采用双层耐压导管,内层为普通塑料软管,内层与主开关组件的吸液管相连,外层与进气口相连,主开关组件出液口通过导管相接于开关壳体上进液导管接头,出气口经导管连接于自动起动器下端壳体。本汽化炉的工作原理如下反时针旋动开关手柄,带动开关轴、芯轴和调节针同时反转右移,使芯轴与喷嘴密合的锥面打开,由于限流嘴的限流作用,汽化管内压力迅速下降,在气压下燃料从钢瓶或燃料箱内通过燃料管、经限流嘴纵向喷入汽化管内,同时,由于压差的关系,钢瓶或燃料箱内的加压空气从起动器管经过自动起动器壳体中间的小孔,克服弹簧的弹力顶开自动起动器活门,通过活门园周的间隙与弹簧的缝隙,从弹簧座中间的小孔流出,并通过导管横向喷入汽化管内,冲动纵向喷入的燃料顺着汽化管内带螺旋齿的芯轴园周的齿间旋转向前流动,并被芯轴上的螺纹齿碰撞成微粒,充分雾化后从喷嘴的小喷口高速喷出,使喷嘴后形成低压区,从而从进气口吸入空气,进一步雾化混合后通过弯管进入膨胀室。这时流速降低,动压力转为静压力,膨胀增压后形成混合雾气从火盘上的内外通道挤出。此时就可直接打火燃烧。燃烧的火焰将对汽化管进行加热,汽化管内的燃料逐渐受热汽化,由雾气逐渐转化为燃气,从喷嘴喷出。这时汽化管内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燃烧越来越旺。当汽化管内的压力增大到与自动起动器弹簧弹力之和大于钢瓶或燃料箱内压力时,起动器活门自动关闭,自动起动器退出工作,起动完毕,炉具转入正常燃烧。汽化组件中的芯轴除在起动时使燃料碰撞起雾化作用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作用,即随时清理汽化管内的积碳。芯轴上齿尖在转动和移动时将汽化管内积碳刮起,随着燃料汽化后的气流喷出喷口,从而完成自动除去积碳的作用。采取上述诸措施后的液体燃料汽化炉,燃烧充分,不产生积碳,起动快,不环境污染,不需予热,直接打火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合于各种液体燃料,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液体燃料汽化炉。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俯视图图2图1的A-A剖面图图3卧式装配结构图图4卧式俯视图图5主要特征结构剖面图图6钢瓶主开关组件装配结构图本汽化炉由支撑组件(1)、汽化组件(2)、燃烧组件(3)、开关组件(4)、自动起动器组件(5)、压力表(6)和燃料箱组件(7)构成。在图5中可以看到,汽化组件由喷嘴(9)、密封垫圈(10)、调节针(12)、芯轴(13)、汽化管(14)、销钉(17)和连接螺帽(18)组成,喷嘴(9)尾部与汽化管(14)前端螺纹配合连接,并由密封垫圈(10)密封。调节针(12)尾部以紧度压入芯轴(13)前端的孔内。芯轴(13)尾部与开关轴(21)之间由销钉(17)连接。汽化管(14)的尾部以喇叭口与开关壳体(19)前端的外锥面配合,并以连接螺帽(18)拧紧在壳体上保证密封。开关组件由壳体(19)、开关轴(21),压紧螺母(22)、封严螺帽(23),密封胶圈(24),开关手柄(25)、连接螺帽(28),燃料管(33)组成,开关轴(21)与壳体(19)后部内螺纹连接,开关轴前端小轴与壳体中段小孔以很小的配合间隙形成一个环形限流嘴(20),压紧螺母(22)与开关壳体(19)后端外螺纹连接,并将开关壳体(19)压紧安装固定在支撑组件(1)的固定支板上。封严螺帽(23)与开关壳体(19)外螺纹连接,将密封胶圈(24)压紧保证密封。开关轴(21)的后部园柱上铣有1或2个面,与开关手柄(25)中心内槽孔配合,以紧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全
申请(专利权)人:陈昌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