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04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其能够抑制转子铁心的外周部的变形,有效地接受由通过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化而施加到磁极部的周向上的惯性力引起的弯曲载荷。转子(100)具备转子铁心(1)及多个磁极部(20)。转子铁心(1)的减重部(30)设置成与多个磁极部(20)之间在径向上隔着各磁极部(20)的q轴磁路。减重部(30)具备:第一减重孔(31),其配置于各磁极部(20)的d轴上;一对第二减重孔(32),它们在周向上隔着第一减重孔(31)而对置;以及一对肋(33),它们形成于第一减重孔(31)与一对第二减重孔(32)之间。一对肋(33)设置成在径向上从外侧趋向内侧而一对肋之间的距离变长。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
技术介绍
近年来,要求更轻质且高输出的旋转电机。伴随旋转电机的轻质化,而转子铁心中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转子,其具备:转子铁心,其具有紧固转子轴的转子轴孔、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以及在径向上配置于转子轴孔与多个磁铁插入孔之间的多个孔部;以及多个磁极部,其由插入到磁铁插入孔中的磁铁构成。另一方面,伴随旋转电机的高输出化,正在开展转子的大径化及高转速化。随着转子的大径化及高转速化,具有如下倾向,即通过转子的旋转而施加到磁极部的离心力及通过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化而施加到磁极部的周向上的惯性力变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81657号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子中,由肋接受弯曲载荷,该肋位于在多个孔部之间形成的各磁极部的d轴上,该弯曲载荷由通过转子的旋转而施加到各磁极部的离心力及通过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化而施加到各磁极部的周向上的惯性力引起。因此,若由通过转子的旋转而施加到各磁极部的离心力及通过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化而施加到各磁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其具备:/n转子铁心,其具备紧固转子轴的转子轴孔、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以及在径向上配置于所述转子轴孔与多个所述磁铁插入孔之间的减重部;以及/n多个磁极部,它们由插入到所述磁铁插入孔中的磁铁构成,/n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n所述减重部设置成与多个所述磁极部之间在所述径向上隔着各磁极部的q轴磁路,/n所述减重部具备:/n第一减重孔,其配置于各磁极部的d轴上;/n一对第二减重孔,它们在所述周向上隔着所述第一减重孔而对置;以及/n一对肋,它们形成于所述第一减重孔与所述一对第二减重孔之间,/n所述一对肋设置成在所述径向上从外侧趋向内侧而所述一对肋之间的距离变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JP 2018-1978861.一种转子,其具备:
转子铁心,其具备紧固转子轴的转子轴孔、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磁铁插入孔、以及在径向上配置于所述转子轴孔与多个所述磁铁插入孔之间的减重部;以及
多个磁极部,它们由插入到所述磁铁插入孔中的磁铁构成,
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减重部设置成与多个所述磁极部之间在所述径向上隔着各磁极部的q轴磁路,
所述减重部具备:
第一减重孔,其配置于各磁极部的d轴上;
一对第二减重孔,它们在所述周向上隔着所述第一减重孔而对置;以及
一对肋,它们形成于所述第一减重孔与所述一对第二减重孔之间,
所述一对肋设置成在所述径向上从外侧趋向内侧而所述一对肋之间的距离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马慎吾大图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