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881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散热装置,属于室内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本板式散热装置包括两根主管以及水平设置于两主管之间的连通管,两主管之间固连有若干第一散热支板与若干第二散热支板,两主管上端之间设有出风窗板,出风窗板与连通管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金属翅片与各第一散热支板及各第二散热支板相接触,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内均具有腔体,各第一散热支板的腔体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的腔体均与两根主管相连通,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本板式散热装置出风速度更快、出风方向更全面,散热效果更好、散热效率更高。

Plat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散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室内散热设备
,涉及一种板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冬天天气寒冷的季节里,在南方大部分地方都是采用空调来调节温度,但在北方基本上都是采用散热器来作为取暖的设备,因此北方大部分地方具有暖器和热水供应,只需要将暖器或热水通入散热器中,再经散热器散发到房间中就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例如,申请人曾提出过的电散热器[申请号为201721923371.2],它包括正对设置的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之间设有两根传热管,两根传热管平行设置且两根传热管均与散热片一的内侧面以及散热片二的内侧面相贴合,它还包括加热管,加热管为方管,两传热管的一端均插设在加热管内且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均抵靠在加热管的一侧上,两传热管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金属翅片与散热片一内侧面以及散热片二内侧面均相贴合,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板,且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均连接在两侧板之间,其中一个侧板外连接有能够对加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并控制加热温度的控制器。该电散热器一方面能够通过两传热管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以向外进行热辐射,同时又利用金属翅片能够使冷热空气在波纹状结构内部形成对流,使电散热器内的热空气能够与电散热器外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借由热辐射以及热交换两种方式来进行散热。然而,上述电散热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散热片一与散热片二与两传热管仅以表面接触方式进行传热,存在着热传递效率低、热量辐射不足的问题,同时热空气仅能从设置于上方处窗板的出风孔进行出风,出风量较小且出风方向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板式散热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板式散热装置,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主管以及水平设置于两主管之间且两端分别插入两主管下端内形成连通的连通管,两主管侧部之间沿竖直方向固连有若干第一散热支板与若干第二散热支板,第一散热支板与第二散热支板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设置,两主管上端之间设有出风窗板,出风窗板与连通管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金属翅片与各第一散热支板及各第二散热支板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均呈长方状,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内均具有腔体,各第一散热支板的腔体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的腔体均与两根主管相连通,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之间形成出风间隙。散热时,从其中一根主管接入热水并经连通管流入另一根主管内,同时由于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内均具有腔体且各第一散热支板的腔体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的腔体均与两个主管相连通,这样使得各第一散热支板、各第二散热支板、两根主管以及连通管内均具有热水。相比于将第一散热支板与第二散热支板设置为仅与两根主管接触而不连通来进行热量传递而言,本散热装置由于使热水直接流过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使得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得以向外辐射更多的热量。同时,由于在各第一散热支板及各第二散热支板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能够加速空气的对流,这样使得下部的冷空气在向上流动时能够快速地被加热形成热空气,并从上方的出风窗口流出。此外,将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之间设置为形成有出风间隙,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之间设置为形成有出风间隙,这样被加热后的空气还能够从各第一散热支板之间的出风间隙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之间的出风间隙向外流出,从而使得出风速度更快、出风方向更多。通过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能够向外辐射更多的热量以及各出风间隙使热空气能够沿更多方向更快速地流出相结合,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本板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以及散热效率。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所述第一散热支板上设有自第一散热支板的腔体内壁向外凸出的四个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呈鼓包状,四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散热支板内侧靠近第一散热支板的四个顶点处,两根主管侧部均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一凹口,第一连接部部分嵌入对应的第一凹口内且第一焊接部与对应主管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嵌入第一凹口内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将主管与第一散热支板的腔体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四个第一连接部的设置能够加速热水在第一散热支板内的流动,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效果率更高。同时,第一连接部呈鼓包状,这样能在第一连接部部分嵌入第一凹口内后使第一连接部与主管之间形成明显的凹陷,更加便于安装人员进行焊接操作以及保证焊接精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部与主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所述第二散热支板上设有自第二散热支板的腔体内壁向外凸出的四个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呈鼓包状,四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二散热支板内侧靠近第二散热支板的四个顶点处,两根主管侧部均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二凹口,第二连接部部分嵌入对应的第二凹口内且第二焊接部与对应主管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嵌入第二凹口内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将主管与第二散热支板的腔体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四个第二连接部的设置能够加速热水在第二散热支板内的流动,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效果率更高。同时,第二连接部呈鼓包状,这样能在第二连接部部分嵌入第二凹口内后使第二连接部与主管之间形成凹陷,更加便于生产人员进行焊接操作以及保证焊接精度,从而提高第二连接部与主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两主管的横截面均包括两条直边以及两条分别连接于两直边两端的圆弧边,第一凹口位于其中一条圆弧边所在的主管侧面上,第二凹口位于另一条圆弧边所在的主管侧面上。将主管的横截面设置为包括两条直边以及两条分别连接于两直边两端的圆弧边,第一凹口位于其中一条圆弧边所在的主管侧面上,第二凹位于另一条圆弧边所在的主管侧面上,圆弧的形状使得主管能够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更加明显的凹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人员焊接时的便利性。同时,主管其中一个直边所在的主管侧面必然为平面,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主管的该侧面作为现有散热器中侧板的使用以保证散热装置的整体性。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所述出风窗板上贯穿设置有出风窗口。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所述连通管为圆管。在上述的板式散热装置中,两主管下端侧部均设有接管,其中一个接管连接有能够对水加热并控制加热温度的控制器,另一个接管连接有泄压阀。在另一个接管连接泄压阀,在用户首次使用本板式散热装置时,用户可打开泄压阀来泄压以稳定压力,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延长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板式散热装置使热水直接流过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使得各第一散热支板与各第二散热支板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得以向外辐射更多的热量;将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之间以及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之间设置为均形成出风间隙,加热后的空气能够从各间隙向外流出,从而使得出风速度更快、出风方向更全面,散热效果更好、散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板式散热装置未连接控制器与泄压阀时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板式散热装置,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主管(1)以及水平设置于两主管(1)之间且两端分别插入两主管(1)下端内形成连通的连通管(2),两主管(1)侧部之间沿竖直方向固连有若干第一散热支板(3)与若干第二散热支板(4),第一散热支板(3)与第二散热支板(4)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设置,两主管(1)上端之间设有出风窗板(5),出风窗板(5)与连通管(2)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6),金属翅片(6)与各第一散热支板(3)及各第二散热支板(4)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散热支板(3)与各第二散热支板(4)均呈长方状,各第一散热支板(3)与各第二散热支板(4)内均具有腔体,各第一散热支板(3)的腔体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4)的腔体均与两根主管(1)相连通,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3)之间形成出风间隙(7),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4)之间形成出风间隙(7)。/n

【技术特征摘要】
1.板式散热装置,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主管(1)以及水平设置于两主管(1)之间且两端分别插入两主管(1)下端内形成连通的连通管(2),两主管(1)侧部之间沿竖直方向固连有若干第一散热支板(3)与若干第二散热支板(4),第一散热支板(3)与第二散热支板(4)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设置,两主管(1)上端之间设有出风窗板(5),出风窗板(5)与连通管(2)之间设有带波纹状结构的金属翅片(6),金属翅片(6)与各第一散热支板(3)及各第二散热支板(4)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散热支板(3)与各第二散热支板(4)均呈长方状,各第一散热支板(3)与各第二散热支板(4)内均具有腔体,各第一散热支板(3)的腔体以及各第二散热支板(4)的腔体均与两根主管(1)相连通,相邻两第一散热支板(3)之间形成出风间隙(7),相邻两第二散热支板(4)之间形成出风间隙(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支板(3)上设有自第一散热支板(3)的腔体内壁向外凸出的四个第一连接部(3a),第一连接部(3a)呈鼓包状,四个第一连接部(3a)分别位于第一散热支板(3)内侧靠近第一散热支板(3)的四个顶点处,两根主管(1)侧部均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一凹口,第一连接部(3a)部分嵌入对应的第一凹口内且第一焊接部与对应主管(1)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嵌入第一凹口内的第一连接部(3a)上设有将主管(1)与第一散热支板(3)的腔体相连通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笃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倍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