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抽油烟系统的仿生微孔降噪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8464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抽油烟系统的仿生微孔降噪结构,包括壳体,油烟即在该壳体内腔中通行且与该壳体的内壁有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有外周封闭的降噪盒,降噪盒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密布微孔的孔板,从而将降噪盒至少分割成里腔和外腔,与所述孔板相对且被封闭在降噪盒内的壳体上涂布有防油涂层,且该处壳体上密布有条形孔,壳体的内腔即通过这些条形孔与降噪盒的里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条形孔是呈百页窗式的缝槽,缝槽的叶片自所。它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来有效地防止油烟堵死蜗板及出风管等处的微孔,最终确保降噪盒能长期实现有效吸声、降噪的目的,特别适合于家用抽油烟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抽油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抽油烟系统的仿生微孔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家庭厨房、饭店厨房等场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油烟,为保持厨房清洁和人体健康,抽油烟系统已成为这些地方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市场上早已出现了多种抽油烟系统。通常,抽油烟系统都包括抽(吸)油烟机和将油烟输出室外或输送至油烟尾气处理系统的管道。对于抽(吸)油烟机而言,其中又以带离心风机的抽油烟机因其具有相对吸力较大、噪音较低而被广大人们所喜爱。但即便这样,由于离心风机本身噪音的存在,以及气流在风机蜗壳内运动和气流在管道内运动产生湍流而发出的噪音,这些噪音的叠加,使抽油烟机仍具有一定的噪音。为了提高抽油烟机的除油烟效果,抽油烟机生产厂商通常会提高抽油烟机的风量和/或风压,甚至提高抽油烟机中离心风机的功率,这又会进一步增大整个抽油烟系统的噪音。过强噪声的存在,将使长期在这种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家庭主妇和厨房操作人员产生头痛、烦躁、心慌等不良现象,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此设计人员们在努力地克服这种缺陷,以便为人们提供更人性化的产品来,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656683Y的《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降噪蜗壳》就是其中一例改进结构,该蜗壳包括有相互装配成蜗壳的蜗板和前后侧板,在蜗板上固定有外周封闭的降噪箱,在降噪箱内设置有一密布微孔的孔板,该孔板将降噪箱分割成前腔和后腔,与该孔板相对且被封闭在降噪箱内的蜗板局部上密封有与蜗壳内部相通的微孔。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空气在更多的小孔中来回摩擦消耗声能,从而有效地增强了降噪性能。此外,专利号为CN03258257.9的中国技术专利和申请号为CN200610117663.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等也对此提出了改进的技术方案,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微孔板技术。以上微孔板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抽油烟机内的气流夹带有的油烟,因而极其不干净,使用时间一长,各微孔就会被堆积的油烟堵死,使气流无法在微孔中来回摩擦消耗声能,从而达不到降噪、消声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抽油烟系统中风 机蜗壳及管道等处的降噪结构,它利用仿生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来有效地防止油烟堵 死降噪结构中的微孔,以确保降噪结构能长期实现有效吸声、降噪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抽油烟系统的仿生微孔降噪 结构,包括壳体,油烟即在该壳体内腔中通行且与该壳体的内壁有接触,其特征在于所 述壳体的外侧固定有外周封闭的降噪盒,降噪盒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密布微孔的孔板,从 而将降噪盒至少分割成里腔和外腔,与所述孔板相对且被封闭在降噪盒内的壳体上涂布 有防油涂层,且该处壳体上密布有条形孔,壳体的内腔即通过这些条形孔与降噪盒的里 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条形孔是呈百页窗式的缝槽,缝槽的叶片自所述壳体表面向壳体 外侧延伸,且延伸的方向与壳体内油烟的流动方向相反。防油涂层至少应涂布在壳体的 内表面,即与油烟有接触的那一面,当然,以内、外表面甚至整个壳体均涂布有防油涂 层为佳。所述缝槽的叶片从其截面看大致呈圆滑过渡的"S"形。圆滑过渡的"S"形设计 有利于减少风阻并降低气流对缝槽的撞击,从而避免出现新的噪声源,有利于降低噪声。 所述孔板为两层且将所述降噪盒分割成里腔、中腔和外腔。所述壳体为油烟机的蜗壳,该蜗壳包括蜗板和前后侧板,所述的缝槽设置在该蜗板 上,且设置有缝槽的蜗板处外侧即固定有所述的降噪盒。并且,所述缝槽的走向以与蜗 壳的轴向一致为佳。所述降噪盒可以是一个共振器,且设置在蜗壳的蜗舌处,当然,也 可以是设置在别处的一个降噪盒。另一选择是所述降噪盒的个数为两个,以蜗壳的出 风口所在方向为顶部计,该两降噪盒分设在蜗壳的两侧底角。为了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还可以是所述降噪盒的个数为三个,以蜗壳的出风口所在方向为顶部计,其中两个降 噪盒分设在蜗壳的两侧底角, 一个设置在蜗壳的蜗舌处。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盒的降噪 效果,所述降噪盒可设置为包覆在整个所述蜗板外侧,并且,所述降噪盒内的孔板也呈 蜗板状并与所述蜗板相对设置。所述壳体为抽油烟系统的出风管,所述的缝槽设置在该出风管上,且设置有缝槽的 出风管处外侧即固定有所述的降噪盒。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与特点-1、从原理上而言,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油涂层和百叶窗式缝槽设计可总称为防油护层。 防油护层一方面具有不沾油性质,因为油烟在流过时与护层有接触,在附面层处气流速 度小, 一般情况会使油烟中的油粘或凝结在壳体表面,由于此防油护层经过防粘油处理, 表面有一层防粘油涂层,所以,其上的油只会流走,不会越粘越厚。另一方面,条形缝 槽孔的设计,特别是圆滑过渡的"S"形设计,使油烟不能进入防油护层之后,杜绝了 缝槽及孔板被堵的可能,因而可有效防止油烟堵死蜗板或出风管等上的微孔,最终确保 降噪盒能长期实现有效吸声、降噪的目的。42、 借鉴鲨鱼鳞把流场分成两层,内层是低速的粘性底层,外层是速度相对高的附 面层流动,本专利技术把靠近壳体的流场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壳体外侧的静止流场,一 部分是防油护层内侧(即壳体内腔)的内部流动,内部流动保证空气动力学性能。当气 体开始流动时,由于防油护层内侧(如蜗板内侧)的气体流动,故防油护层内侧的静压 低,而降噪盒内气体的静压高,所以气体由降噪盒内向外流动,油烟进不到降噪盒内。 当流动一段时间后降噪盒内外静压平衡,防油护层内外没有气体流动,油烟也不进去, 所以护层自始至终防护了油烟进入。这样,条形缝槽既保证了声学通道的畅通,又能保 证油滴颗粒不进入降噪孔板,同时也保证了气体流动的低阻力低噪声性能。3、 缝槽隐藏在流动方向之下,且顺气流方向,气流没有直接吹槽,故气体不会向 防油护层内流动,所以防油护层流动的流体动力学性能良好。4、 由于防油护层有槽可使层内外气体流通,所以声通道是畅通的。以蜗壳为例,在蜗舌共振器处可将气流在蜗舌处产生的旋转噪声传入蜗舌共振器进行降噪。在孔板降 噪处,可将蜗壳内的噪声通过槽孔传进孔板降噪盒,达到降噪的目的。设计不同的孔板 组合可以吸取不同的频率噪声,使整体降噪达到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2为去掉降噪盒前面盖板后的立体结构图3为图2中降噪盒的立体结构图4为图2中蜗板的立体结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8为图7中蜗板的立体结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为抽油烟系统中抽 油烟机上的仿生微孔降噪蜗壳,其由蜗板l、前侧板2、后侧板3、两个降噪盒4及一个 蜗舌共振器5组成。降噪盒4、共振器5的外周封闭且固定在蜗板1的外侧。降噪盒4 内设置有两层密布微孔的孔板6,从而将降噪盒分割成里腔7、中腔8和外腔9。共振器 5内设置有一层密布微孔的孔板10,从而将共振器5分割成里腔11和外腔12。所述的共振器5设置在蜗壳的蜗舌13处。以蜗壳的出风口 14所在方向为顶部计, 两降噪盒4分设在蜗壳的两侧底角。蜗板1的内、外表面涂布有防油涂层(图中未示出),且与所述孔板6、 IO相对且 被封闭在降噪盒4、共振器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抽油烟系统的仿生微孔降噪结构,包括壳体,油烟即在该壳体内腔中通行且与该壳体的内壁有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有外周封闭的降噪盒,降噪盒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密布微孔的孔板,从而将降噪盒至少分割成里腔和外腔,与所述孔板相对且被封闭在降噪盒内的壳体上涂布有防油涂层,且该处壳体上密布有条形孔,壳体的内腔即通过这些条形孔与降噪盒的里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条形孔是呈百页窗式的缝槽,缝槽的叶片自所述壳体表面向壳体外侧延伸,且延伸的方向与壳体内油烟的流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忠群刘训谦侯宏杨新铁田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