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13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与出风部,所述主体部与出风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部上设置有第一齿,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出风部在相对主体部转动的同时,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当外力撤销时,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通过第一齿与第二齿的配合可对出风部实现多角度调节,可较好地供用户吹风乘凉。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小风扇作为一种便携的乘凉工具,深受学生、上班族的喜欢。市面上的小风扇由于多是手持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用手握住小风扇进行吹风乘凉,所以较少设计成可调节出风角度的。虽然小风扇多用于手持,但用户在工作、学习及休息无法手持小风扇时也会需要小风扇能够较好地进行对着吹风乘凉。因此,如何解决小风扇如何更好地供用户进行吹风乘凉的问题,便成了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与出风部,所述主体部与出风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部上设置有第一齿,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出风部在相对主体部转动的同时,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当外力撤销时,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容置槽,在所述出风部与第二容置槽中两者之一设置有轴,另一者设置有轴孔,所述轴与轴孔连接以使出风部可相对主体部转动。优选地,所述轴设置在出风部上,所述轴孔设置在容置槽中,在轴孔处设置有一夹板,所述第二齿设置在夹板上,所述第一齿设置在轴的外表面,所述夹板与轴孔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一齿所组成的圆弧对应轴的圆心角为10°-30°,所述第一齿设置有2-9个,所述出风部可相对主体部转动的角度为30°-90°。优选地,在所述容置槽与出风部转动方向对应的槽口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在出风部的旋转路径上以对出风部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优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当所述盖子与主体可拆卸式连接时,出风部位于盖子中。优选地,在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盖子插入插接槽以与插接槽插接连接以增加主体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电机、壳体及风扇头,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中,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风扇头与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在运行时可带动风扇头转动,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至少两片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固定座与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电机未运行时,所述扇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扇叶旋转并张开。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盖体相连的筒体,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外壳,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外壳中,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调节开关、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电源组件向出风部提供电能源的功率,所述电源组件用于提供电能源。优选地,所述盖子和所述筒体为方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1、用户可通过施加外力给出风部使出风部旋转的同时使第一齿相对第二齿滑动,外力撤销时,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以相对固定住出风部与主体部。即用户可手动调节出风部的出风角度使得出风部更好地对着用户进行吹风。2、轴与轴孔的配合使得出风部可以相对主体部进行旋转。3、轴孔与夹板的配合将轴限制在容置空间中,即提供给轴旋转以及固定的结构,使得出风部既可相对出风部旋转也可通过第一齿与第二齿的配合相对固定住出风部,使出风部可以呈一定角度对着用户吹风。4、出风部可相对主体部转动的角度为30°-90°,且可通过外力对第一齿与第二齿的啮合位置进行小角度调整,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增加适配程度及用户体验度。5、阻挡部的设置可对出风部进行阻挡,以防止出风部继续转动,有利于防止出风部过渡转动导致损坏。6、插接槽的设置,增加了外壳的尺寸,在外壳原有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住时,增加的尺寸即可符合用户握住的尺寸;且盖子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被遗忘丢失的概率。7、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8、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能源并可通过调节开关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风扇之电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主体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风扇之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风扇之盖体与调节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技术风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风扇;11、主体;12、盖子;13、主体部;14、出风部;15、阻挡部;141、电机;142、壳体;143、风扇头;144、输出端;145、固定座;146、扇叶;16、外壳;17、电源组件;18、调节开关;161、盖体;162、筒体;163、插接槽;171、电路板;172、电芯;173、输入端口;174、输出端口;175、指示灯;164、容置槽;165、轴孔;147、轴;148、第一齿;166、第二齿;167、夹板;181、凸起部;168、缺口;169、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10,包括主体11与盖子12,主体11的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后,主体11可产生风供用户乘凉。请参阅图1C,主体11包括主体部13和出风部14,出风部14与主体部13可转动连接,主体部13用于相对固定住出风部14并控制出风部14的出风速度,出风部14可产生风供用户乘凉,所述盖子12与主体部13可拆卸式连接。用户可通过握住主体部13实现对风扇10的握持。当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时,出风部14位于盖子12中,盖子12可降低出风部14被污渍、水渍污染的概率,降低出风部14被损坏的可能性,增加了风扇10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盖子12为方形。请继续参阅图1C,在主体部13上设置有阻挡部15,阻挡部15设置在出风部14的旋转路径上,可阻挡出风部14继续旋转,有利于防止出风部14过渡转动导致损坏。具体地,阻挡部15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可选地,出风部14靠近主体部13的一端呈弧度设置,有利于减少出风部14在转动时与主体部13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与出风部,所述主体部与出风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部上设置有第一齿,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出风部在相对主体部转动的同时,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当外力撤销时,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与出风部,所述主体部与出风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出风部上设置有第一齿,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出风部在相对主体部转动的同时,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当外力撤销时,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容置槽,在所述出风部与第二容置槽中两者之一设置有轴,另一者设置有轴孔,所述轴与轴孔连接以使出风部可相对主体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设置在出风部上,所述轴孔设置在容置槽中,在轴孔处设置有一夹板,所述第二齿设置在夹板上,所述第一齿设置在轴的外表面,所述夹板与轴孔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齿相对于第二齿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齿所组成的圆弧对应轴的圆心角为10°-30°,所述第一齿设置有2-9个,所述出风部可相对主体部转动的角度为30°-9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槽与出风部转动方向对应的槽口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在出风部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康生陈建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他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