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58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两出风部,所述两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贯穿主体的第一轴孔;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入第一轴孔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外并分别与所述出风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具有较好地收纳扇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扇逐渐从大型化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更适合工作、学习等空间不宽敞的场合,同时方便用户外出携带,提高风扇的使用率。市面上大多数的风扇仅有一个出风部,其出风量相对较小,很多情况下,达不到用户的需求,而出风量较大的风扇往往体积又较大,不便于收纳。因此,亟需一种体积小巧便于收纳,同时又能够具备大出风量的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两出风部,所述两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贯穿主体的第一轴孔;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入第一轴孔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外并分别与所述出风部连接。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出风部通过壳体与第一连接轴连接,扇叶旋转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一连接轴;出风部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所述壳体于主体上的投影位于主体上,出风部转动至第二位置处时,所述出风部于壳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主体外。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在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阻挡部配合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在第一连接轴相对主体转动时与第一阻挡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角度。优选地,所述风扇进一步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轴孔中,所述连接件与主体一体成型而成,或连接件与主体分体设计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主体之一上设置有一对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一对容腔,所述凸起插入容腔内从而实现连接件与主体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及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出风部通过壳体与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主体外侧设置有至少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远离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一端,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壳体带动所述扇叶转动至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扇叶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包括设置在主体内的储水罐和与所述储水罐连接的雾化出口;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雾化出口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置有一凹面,所述开口设置于凹面处,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两出风部之间。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外壳与调节开关,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与下壳,进一步地,上壳包括第一上壳与第二上壳,第二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第二上壳上设置有滑槽,第一上壳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滑柱,第一上壳与第二上壳通过滑槽与滑柱滑动连接;调节开关包括有弹簧,上壳与下壳连接后,滑柱通过弹簧与调节开关弹性连接,第一上壳与调节开关弹性连接,通过按压第一上壳,以触动调节开关。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风扇头,壳体一端与风扇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从壳体伸出并与所述风扇头固定连接,电机在运行时通过输出端带动风扇头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1、出风部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主体两侧,相比一个出风部的情形具有较佳的出风效果,相比两个以上出风部的情形对称设置的两出风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两出风部分别与第一连接轴两端连接,并可相对主体旋转以出风,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可在外部即可旋转出风部以进行吹风乘凉,无需经过较多操作,节省用户的时间。2、在不使用时,用户可旋转出风部,使得出风部平行于主体,以减少所需的收纳空间,方便放置。3、主体中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的配合限制了出风部转动的角度,对旋转角度的限制有利于防止第一连接轴在一个方向上旋转过多圈数而绞坏风扇内部的电路结构,防止风扇因此而导致报废,有利于提升风扇的使用寿命,节省资源。4、加湿器的设置,可与风扇配合使用,雾化之后水汽直接随着风扇所吹的方向移动,可有效提升加湿器的使用效果。5、在壳体上设置一凹面,开口设置在凹面之中,有利于在凹面的区域内凝聚雾化之后的水汽,防止其很快挥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风扇之电机与风扇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风扇之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风扇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风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风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风扇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风扇的外壳、第一连接轴及出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风扇的外壳与调节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第二实施例风扇下壳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风扇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风扇外壳、加湿器、第一连接轴及出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风扇第一连接轴与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风扇第一连接轴、出风部及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风扇;11、主体;12、出风部;121、壳体;122、电机;123、风扇头;124、输出端;125、固定座;126、扇叶;127、固定盘;128、第二连接轴;129、叶片;130、容置孔;111、外壳;112、调节开关;113、电源组件;1131、电路板;1132、电芯;1133、输入端口;1111、上壳;1112、下壳;1113、第一轴孔;13、第一连接轴;131、第一阻挡部;114、中柱;1141、支撑柱;1143、连接件;1144、凹槽;1145、凸块;115、容置槽;1142、第二阻挡部;1251、固定结构。20、风扇;21、主体;22、出风部;23、第一连接轴;211、外壳;212、调节开关;213、电源组件;214、连接件;215、上壳;216、下壳;231、第一阻挡部;2113、第一轴孔;2121、弹簧;2131、电路板;2141、凸起;2142、第二阻挡部;2144、第二轴孔;2151、第一上壳;2152、第二上壳;2153、滑柱;2154、滑槽;2155、容腔;2161、第一下壳;2162、第二下壳;30、风扇;31、主体;32、出风部;33、第一连接轴;311、外壳;312、调节开关;313、电源组件;314、连接件;331、第一阻挡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两出风部,所述两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贯穿主体的第一轴孔;/n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入第一轴孔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外并分别与所述出风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9 CN 2019207959794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两出风部,所述两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贯穿主体的第一轴孔;
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入第一轴孔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外并分别与所述出风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出风部通过壳体与第一连接轴连接,扇叶旋转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一连接轴;
出风部转动至第一位置处时,所述壳体于主体上的投影位于主体上,出风部转动至第二位置处时,所述出风部于壳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主体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在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阻挡部配合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在第一连接轴相对主体转动时与第一阻挡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进一步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轴孔中,所述连接件与主体一体成型而成,或连接件与主体分体设计且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主体之一上设置有一对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一对容腔,所述凸起插入容腔内从而实现连接件与主体的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康生陈建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他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