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5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主体与至少一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主体外侧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在主体外侧设置有容置槽,转动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带动所述扇叶转动至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扇叶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具有较好地收纳扇叶的优点。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扇逐渐从大型化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更适合工作、学习等空间不宽敞的场合,同时方便用户外出携带,提高风扇的使用率。市面上大多数的风扇在不使用时,扇叶“裸露”在外,很容易与外界物品发生刮蹭,导致扇叶被刮坏、变形、折损或被污染,影响了风扇的使用。因此,如何解决风扇收纳以减少扇叶被损坏、污染的概率的问题,便成了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包括主体与至少一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主体外侧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在主体外侧设置有容置槽,转动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带动所述扇叶转动至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扇叶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中。优选地,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容置槽沿着所述主体的表面凹陷形成。优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伸出所述主体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在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阻挡部配合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在第一连接轴相对主体转动时与第一阻挡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角度。优选地,所述壳体相对主体转动的角度为0°-270°。优选地,所述出风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体的外侧并与另一所述出风部的壳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在连接后形成有与第一连接轴相匹配的两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轴孔并相对第一轴孔转动,所述第一轴孔到所述容置槽的距离和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连接处到扇叶的距离相当。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中柱,所述中柱包括支撑柱,所述第二阻挡部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柱可拆卸式连接并与所述支撑柱形成有第二轴孔,在支撑柱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连接件部分遮住凹槽的边缘,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轴孔中,所述第一连接轴在相对第二轴孔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一阻挡部在第一凹槽中转动且第一阻挡部被所述连接件阻挡以限制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角度。优选地,所述第二阻挡部还包括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固定设置在凹槽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在凹槽中转动时会被凸块抵住。优选地,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电机与风扇头,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中,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从壳体中伸出并与风扇头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所述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外壳,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外壳中,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调节开关、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出风部提供电能源的功率,所述电源组件用于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芯与输入端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电芯、输入端口、调节开关及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外露于外壳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给电芯充电。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1、扇叶在风扇不使用时可在壳体转动后收容在容置槽中,经过收纳的扇叶能很好的避免与外界物品发生刮蹭、接触,减少了扇叶被损坏、污染的风险,增加了风扇的使用寿命及清洁程度;出风部设置在主体外并可相对主体旋转以出风或者收纳扇叶,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可在外部即可旋转出风部以进行吹风乘凉或收纳扇叶,无需经过较多操作,节省用户的时间。2、出风部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主体两侧,相比一个出风部的情形具有较佳的出风效果,相比两个以上出风部的情形对称设置的两出风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3、主体中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的配合限制了出风部转动的角度,对旋转角度的限制有利于防止第一连接轴在一个方向上旋转过多圈数而绞坏风扇内部的电路结构,防止风扇因此而导致报废,有利于提升风扇的使用寿命,节省资源。4、第一连接轴通过相对上壳、下壳连接后形成的第一轴孔转动以达到相对主体的转动,第一轴孔由上壳与下壳连接而成,第一连接轴只需在下壳或上壳一端在下壳与上壳连接时便可实现在第一轴孔穿过,方便了第一连接轴的安装;且由于第一阻挡部的存在,需要对第一轴孔做额外的设计才能实现第一连接轴穿过轴孔,如此做法会增加制造成本,也会因外壳上多出的额外的设计而降低了风扇的美观程度,而凭借上壳与下壳的“盖合”连接,便解决了需要对风扇做额外的设计的问题。5、中柱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轴与主体连接的稳固程度,也设计出由连接件与第一阻挡部形成的一种在主体内部限制出风部旋转角度的结构,配合限制的结构简单,且限制结构位于内部也不会影响风扇的整体外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6、凸块的设计可更精确地限制出风部的转动角度,用户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转动角度进行设置;凸块也可有效减少第一阻挡部与连接件的接触,进而减少第一阻挡部对连接件起到的撬动作用,减少连接件因第一阻挡部多次撬动而与支撑柱的连接松动进而导致第二阻挡部失去对第一阻挡部的作用。7、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8、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风扇之电机与风扇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风扇之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风扇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风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风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风扇;11、主体;12、出风部;121、壳体;122、电机;123、风扇头;124、输出端;125、固定座;126、扇叶;127、固定盘;128、第二连接轴;129、叶片;130、容置孔;111、外壳;112、调节开关;113、电源组件;1131、电路板;1132、电芯;1133、输入端口;1111、上壳;1112、下壳;1113、第一轴孔;13、第一连接轴;131、第一阻挡部;114、中柱;1141、支撑柱;1143、连接件;1144、凹槽;1145、凸块;115、容置槽;1142、第二阻挡部;125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至少一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主体外侧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在主体外侧设置有容置槽,转动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带动所述扇叶转动至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扇叶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9 CN 2019207959794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至少一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主体外侧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扇叶,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在主体外侧设置有容置槽,转动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带动所述扇叶转动至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扇叶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设置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容置槽沿着所述主体的表面凹陷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伸出所述主体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在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阻挡部配合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在第一连接轴相对主体转动时与第一阻挡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主体转动的角度为0°-27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出风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体的外侧并与另一所述出风部的壳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在连接后形成有与第一连接轴相匹配的两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轴孔并相对第一轴孔转动,所述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康生陈建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他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