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3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主体与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外壳、电源组件、调节开关及出风部,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出风部与外壳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部分外露于外壳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具有在不使用时开关防误碰的优点,减少电机在卡死状态下工作时间过长被烧坏的可能性。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小风扇以其方便携带的功能受到人们的喜欢。市面上大多数小风扇在不使用时会被误碰开关,二此时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小风扇停止工作,从而使电机在卡死状态下持续工作,轻则导致电量的浪费,重则导致电机烧坏。因此,如何解决小风扇在不使用时被误碰开关的问题,便成了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包括主体与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外壳、电源组件、调节开关及出风部,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出风部与外壳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部分外露于外壳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优选地,所述调节开关靠近盖子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外壳上设有可与所述盖子卡接固定的缺口,当所述盖子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缺口中以与固定在缺口中的盖子相抵持。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开关可沿开口方向滑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缺口中,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开关在所述开口内的滑动距离。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回弹部,所述外壳通过回弹部与出风部连接,当主体与盖子连接时,所述出风部位于盖子内且回弹部被压缩,当盖子与主体分离时,压缩所述回弹部的力消失且所述回弹部回复初始形状并带动出风部相对所述主体旋转。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芯与输入端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电芯、输入端口、调节开关及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外露于外壳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给电芯充电。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外露于外壳用以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外露于外壳表面,所述指示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用于对电源组件的充放电状态作指示。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电机与风扇头,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中,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风扇头与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在运行时可带动风扇头转动。优选地,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至少两片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固定座与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电机未运行时,所述扇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扇叶旋转并张开。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盖子插入插接槽以与插接槽插接连接以延长用户握持处的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1、调节开关之凸起部在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无法继续向缺口底部运动,在调节开关被误碰时也不会滑动使出风部继续工作,防止出风部因继续工作而浪费电或损坏。2、回弹部的设置可在盖子与主体分离时带动出风部旋转使之与主体部呈一定角度,用户在握住主体部时手腕无需扭转较大角度即可使出风部对着吹风。3、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4、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输出端口的设置使得风扇充电移动电源的功能,用户在身边没家用电源及移动电源时通过输出端口给电子产品充电,解决用户的电子产品急需充电的技术问题。5、指示灯的设置可明确地提示用户电源组件的工作状态。6、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7、风扇头包括两片或三片扇叶,两片到三片扇叶的风扇头既不会因叶片数较多给电机带来较大负荷,也不会因叶片数较少而减慢了出风速度降低用户的体验。8、插接槽的设置,增加了外壳的尺寸,在外壳原有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住时,增加的尺寸即可符合用户握住的尺寸;且盖子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被遗忘丢失的概率,有利于保持风扇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D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风扇之主体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风扇之出风部、回弹部及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风扇主体的部分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风扇之盖体与调节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风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风扇;11、主体;12、盖子;111、主体部;112、出风部;113、回弹部;1121、电机;1122、壳体;1123、风扇头;1124、输出端;1125、固定座;1126、扇叶;1111、外壳;1112、电源组件;1113、盖体;1114、筒体;1115、调节开关;1116、电路板;1117、电芯;1118、输入端口;1119、输出端口;1120、指示灯;11141、插接槽;1127、第一容置槽;11131、第二容置槽;1128、第一限位部;11132、第二限位部;11151、凸起部;11133、缺口;11134、阻挡部;11142、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10,包括主体11与盖子12,主体11的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在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后,主体11可产生风以提供给用户乘凉。请一并参阅图1C和图1D,主体11包括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连接,主体部111用于相对固定住出风部112并控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出风部112可产生风供用户乘凉,所述主体部111与盖子12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中,主体11还包括回弹部113,主体部111通过回弹部113与出风部112连接。当盖子12盖合在主体11之上时,出风部112位于盖子12内且回弹部113因被主体部111与盖子12约束而被压缩,当盖子12与主体部111分离时,回弹部113会因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自动倾斜旋转至一定角度。此时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呈一定角度,用户在握住主体部111时手腕无需扭转即可实现出风部112对着吹风。可选地,回弹部113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持于主体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外壳、电源组件、调节开关及出风部,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出风部与外壳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部分外露于外壳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与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外壳、电源组件、调节开关及出风部,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出风部与外壳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部分外露于外壳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开关靠近盖子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外壳上设有可与所述盖子卡接固定的缺口,当所述盖子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缺口中以与固定在缺口中的盖子相抵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开关可沿开口方向滑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缺口中,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开关在所述开口内的滑动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回弹部,所述外壳通过回弹部与出风部连接,当主体与盖子连接时,所述出风部位于盖子内且回弹部被压缩,当盖子与主体分离时,压缩所述回弹部的力消失且所述回弹部回复初始形状并带动出风部相对所述主体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芯与输入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康生陈建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他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