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毒株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479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及其应用,其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XJ120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875,保藏日期:2019年11月15日,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邮编100101。本发明专利技术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应用安全,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牛可获得至少8个月的保护。

A attenuated strain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type 2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毒株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BVDV),又名黏膜病病毒(Mucosaldiseasevirus)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代表之一。病毒粒子呈圆形,外有囊膜,直径50~80nm,核衣壳为非螺旋的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27~29nm。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1.14g/cm3。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36~37℃条件下灭活较慢,在56℃30min条件下较敏感,56℃70min完全灭活。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常用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但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真空冻干病毒在60℃~70℃下可保存多年。BVD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大小约为12.5kb,分为5’端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架区和3’端非翻译区。BVDV不同毒株之间存在较大的抗原变异,目前可将其分为三个基因型,即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BVDV-1a~1u;BVDV-2a,-2b)等。BVDV-1是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病毒基因型;BVDV-2最早被发现于北美,欧洲、亚洲、南美洲也有报道,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山东等省区也有发生;BVDV-3最早报道在巴西发现并且在欧洲牛群感染导致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近期在我国河南省也有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viral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上述病原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该病呈世界性分布,1946年Olatson等在美国纽约州首次报到本病,1983年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牛的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并鉴定出医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该病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流行,个别地区阳性率在85%以上,给我国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欧美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控制和根除BVDV的计划,主要采用疫苗接种、加强监测、淘汰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的动物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目前,由于我国对BVDV危害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系统开展全国范围的BV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流行规律和主要流行基因型或基因亚型还不清楚,所以造成试制疫苗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没有行之有效的BVDV疫苗投入生产,同时,BVDV为RNA病毒,容易发生基因变异,近几年我国BVDV毒株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最终致使该病的流行在我国越来越严重。截止至2018年,全球商品化的BVD疫苗有将近200种,大多数疫苗都是针对BVDV1型毒株,专门针对预防BVDV2型毒株的疫苗尚未见报道。因此,迫切需要分离我国的流行毒株,筛选免疫原性强的BVDV2典型毒株,研制出对牛安全和有效的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减少牛病毒性腹泻对养牛业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及其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其分类命名为bovineviraldiarrheavirus,其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XJ120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875,保藏日期:2019年11月15日,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邮编100101。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的结构蛋白E2基因序列为SEQID.1所示的序列。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由牛病毒性腹泻2型病毒在MDBK细胞上连续加压传代120代,进行人工减毒致弱而得。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的应用,用于制备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制剂。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制剂包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及冻干保护剂。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制剂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和与冻干保护剂混合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而成。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制剂对牛施用单剂,免疫剂量为2ml/头份。优选的,所述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制剂每头份剂量中至少含有106.5TCID50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应用安全,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牛可获得至少8个月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牛病毒性腹泻2型病毒XJ120株致MDBK细胞病变;其中,左边:产生细胞病变的MDBK细胞;右边:正常MDBK细胞;图2为本专利技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XJ120株RT-PCR检测;其中,凝胶电泳加样顺序依次为:泳道1:阴性对照;泳道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XJ120株;泳道3:阳性对照;M:2000bpMarker,由上到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图3为牛病毒性腹泻2型减毒活疫苗免疫犊牛抗体消长规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案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者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方法可以采用病毒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方法,而不仅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记载。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材料如下:CO2培养箱购自Thermo公司;高速台式离心机购自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凝胶成像系统Tanon1600R购自北京原平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仪购自Eppendorf;核酸蛋白电泳仪购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DNAMarkerⅡ、PrimeScriptTMRT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MDBK(Madin-DarbyBobineKidneycell)细胞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DMEM培养基和0.25%Trypsin-EDTA(1×)胰酶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内蒙古金源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例1牛病毒性腹泻2型病毒的分离鉴定1.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采集疑似发生病毒性腹泻牛的鼻拭子,将拭子深入鼻腔来回擦拭2~3次并旋转,取分泌物。将采集的鼻拭子放入盛有2.0mlPBS的采样管中,编号备用。用含1000U/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细胞培养液4倍稀释后,2000r/min离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其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XJ120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87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其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XJ120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8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的结构蛋白E2基因序列为SEQID.1所示的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由牛病毒性腹泻2型病毒在MDBK细胞上连续加压传代120代,进行人工减毒致弱而得。


4.权利要求1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减毒毒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牛病毒性腹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彬赵卓商云鹏高荣荣李晓亮尚川川王力王秀敏江厚生李三鹏周瑞杰魏树阁王顺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夏兴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