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体平衡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通过车轮行驶,行驶过程中各个车辆与底面之间由于路况不同,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将不同,易出现颠簸,为此,各个车轮均设置减震,降低车体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情况。但是,目前的减震系统中各个减震均为独立结构,且减震的长度为在自由状态下固定值,不能进行调节,也不能随路况变化自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的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包括多个支撑弹簧、多个减震和供油机构,所述多个支撑弹簧和多个减震一一对应呈组设置,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上端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柱状活塞,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套有第一平衡油室,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壁与第一平衡油室内壁密闭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油室底部设有两个管路接口;所述多个第一平衡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包括多个支撑弹簧、多个减震和供油机构,所述多个支撑弹簧和多个减震一一对应呈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上端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柱状活塞,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套有第一平衡油室,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壁与第一平衡油室内壁密闭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油室底部设有两个管路接口;/n所述多个第一平衡油室串联呈闭合环形油路;/n所述下安装座包括第一升降油室和基座,所述第一升降油室向支撑弹簧内延伸,所述第一升降油室外壁底部与支撑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端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柱状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包括多个支撑弹簧、多个减震和供油机构,所述多个支撑弹簧和多个减震一一对应呈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上端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柱状活塞,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套有第一平衡油室,所述第一柱状活塞外壁与第一平衡油室内壁密闭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油室底部设有两个管路接口;
所述多个第一平衡油室串联呈闭合环形油路;
所述下安装座包括第一升降油室和基座,所述第一升降油室向支撑弹簧内延伸,所述第一升降油室外壁底部与支撑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端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柱状活塞,所述第二柱状活塞插入第一升降油室内,所述第二柱状活塞上开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轴向贯穿第二柱状活塞;
所述多个支撑弹簧上的第一升降油室并联设置;
所述减震的活塞杆端部套有第二平衡油室,所述减震活塞杆端部外壁与第二平衡油室内壁密闭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油室底部设有两个管路接口;
所述多个第二平衡油室串联呈闭合环形油路;
所述减震的液压缸端部套有第二升降油室,所述减震液压缸端部外壁与第二升降油室内壁密闭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油室底部设有管路接口;
所述供油机构用于向第一升降油室和第二升降油室内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呈组设置的所述支撑弹簧上的第一升降油室和减震上的第二升降油室并联呈组设置,多组所述第一升降油室和第二升降油室并联后连通供油机构出油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主动升降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储油箱和油泵,所述油泵进油端连通储油箱液面一下,所述油泵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君臣,赖胜利,习兴明,陈亮军,曾龙,王保利,易三念,徐珺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火鑫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