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63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低温燃气加热炉用的一种新型的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嘴,其特征是该烧嘴整体呈凹腔形结构,其凹腔的内侧壁钻有多个空气逸出孔,作为煤气燃烧板,凹腔的上底部为煤气分配管,在煤气分配管的上表面钻有多个煤气逸出孔。当烧嘴工作时,空气和煤气分别从煤气燃烧板上的逸出孔与煤气分配管上表面的逸出孔以细股流方式向外逸出,经交错扩散混合后,进行煤气的安全、充分燃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温燃气加热炉用的一种新型的煤气烧咀。目前广泛使用的低温燃气加热炉,通常采用狭缝式煤气烧咀,其燃烧加热过程是将煤气与空气预先按比例混合后,在狭缝处燃烧,产生热气流对物料进行对流加热。此种狭缝式烧咀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回火、爆炸,而且煤气的燃烧性能差、污染严重、热效率低,因此急需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低温燃气加热炉用的一种新型的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咀。使用时,该煤气烧咀能以独特的煤气、空气混合燃烧形式与火焰结构,使煤气得以安全和充分燃烧,产生热气流对物料进行对流加热,从而使低温燃气加热炉达到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使用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的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咀整体呈凹腔形结构,其凹腔的内侧壁钻有多个空气逸出孔,作为煤气燃烧板,凹腔的上底部为煤气分配管,在煤气分配管的上表面钻有多个煤气逸出孔。该新型烧咀工作时,来自各自输送管的空气和煤气分别从烧咀的煤气燃烧板的逸出孔和煤气分配管上表面的逸出孔以细股流方式向外逸出,经交错、扩散混合后,进行煤气的安全、充分燃烧,产生热气流对物料进行对流加热。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作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咀的剖视图,图2为烧咀的侧视图。参见图1,〔2〕为凹腔形结构烧咀的凹型外壳体,其内侧壁为煤气燃烧板〔5〕,在煤气燃烧板〔5〕上钻有多个空气逸出孔〔4〕。凹腔形结构烧咀的上底部为煤气分配管〔6〕,与煤气燃烧板〔5〕镶嵌连结。在煤气分配管〔6〕的上表面钻有多个煤气逸出孔〔11〕。〔7〕为设置在烧咀内腔的空气导向板,该空气导向板〔7〕上开有多个空气通道,使来自空气进口管〔10〕的空气流经空气导向板〔7〕后,均匀地流向煤气燃烧板〔5〕。〔8〕为调节螺栓,可调整空气导向板〔7〕的位置,达到空气导向的最佳效果。〔3〕为烧咀的前后端板,与外壳体〔2〕、煤气燃烧板〔5〕相互间采用十字槽螺钉连接,以方便烧咀拆卸掉换部件。这样,由煤气分配管〔6〕、煤气燃烧板〔5〕、前后端板〔3〕围成煤气与空气主要混合扩散和燃烧区。参见图2,〔9〕为煤气输送管,〔10〕为空气进口管,分别与图1中煤气分配管〔6〕与烧咀内腔相连通。上述凹腔形结构烧咀使用时,煤气经煤气输送管通向煤气分配管〔3〕,再从煤气逸出孔〔11〕向外逸出;而空气则经空气进口管〔10〕通向烧咀内腔,再经煤气燃烧板〔5〕,从空气逸出孔〔4〕向外逸出。这样以细股流方式逸出的煤气和空气即可在烧咀的前后端板〔9〕、煤气分配管〔6〕、煤气燃烧板〔5〕围成的区域内混合扩散和充分燃烧,产生热气流对物料进行对流加热。这种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燃烧形式以及由此导至的独特火焰结构,不但可提高煤气的燃烧效率,而且绝不会在煤气和-->空气输送管路里发生回火、爆炸现象,从而使低温燃气加热炉达到了高效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可靠的使用效果。本技术不但适用于纺织行业,而且还适用于其他轻工、食品、手工业等行业的低温燃气加热炉。本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实践证明,细股流紊流扩散式煤气烧咀结构新颖合理、性能优良稳定、操作安全可靠,社会经济效益突出,是国内工业炉技术改造的又一新贡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有外壳体【2】、煤气燃烧板【5】、煤气分配管【6】、空气进口管【10】组成的煤气烧咀,其特征是烧咀整体呈凹腔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有外壳体【2】、煤气燃烧板【5】、煤气分配管【6】、空气进口管【10】组成的煤气烧咀,其特征是烧咀整体呈凹腔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烧咀,其特征是煤气燃烧板【5】上钻有多个空气逸出孔【4】。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慧英周佳霓乐平高益民吴新华虞启范李耀明陈慧娟钱莲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煤气公司营业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