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61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导向筒;安装法兰,环设于导向筒的第一端上;导向管,导向管的第二端从导向筒的第一端伸入导向筒内;防撞头,紧固连接于导向管的第一端上;以及吸能元件,为高延伸率材料件,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与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紧固连接,吸能元件的第二端限位于导向管的第二端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具有高延伸率的吸能元件替代切削刀具和蜂窝件,利用导向筒与导向管之间的相对移动来拉伸吸能元件,通过吸能元件的拉伸变形来吸收外力产生的能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吸能缓冲装置中切削刀具加工要求高、切削过程不稳定或者蜂窝件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稳定性,降低了缓冲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

Buffer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吸能装置
本技术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缓冲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高铁、城铁的飞速发展,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出行首选,其安全防护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安全防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碰撞缓冲吸能一直广受关注,该领域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液压、弹簧、金属切削、蜂窝等种类繁多的结构形式。其中液压及弹簧吸能方式在恶劣环境下难以满足要求;而金属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切削刀具要求极高,且切削过程的缓冲力极不稳定;蜂窝吸能制造及加工成本高,且其本身垂向承载能力差,需额外结构保证其垂向承载,使得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现有吸能缓冲装置中切削刀具加工要求高、切削过程不稳定或者蜂窝件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导向筒;安装法兰,环设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上;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导向筒内;防撞头,紧固连接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一端上;以及吸能元件,为高延伸率材料件,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紧固连接,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二端限位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两所述吸能元件,至少两所述吸能元件沿所述导向管的外表面均匀地周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上凸设有第一挂台,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二端上凸设有第二挂台,所述第一挂台与所述第二挂台朝相反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挂台嵌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挂台嵌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吸能元件一一对应,至少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呈异长度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筒的内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接,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沿所述导向筒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导向筒的第二端,所述吸能元件的顶部伸入于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接,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沿所述导向管的轴向朝所述导向管的第一端延伸,且所述导向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凹陷深度,所述吸能元件的底部伸入于所述导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台包括斜面和端面,所述斜面从所述端面的顶侧边沿向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部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挡圈,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外周,并封盖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上,且与所述安装法兰紧固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挂台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端盖,封盖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上,以限止所述第二挂台脱出所述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端盖止挡于所述导向筒的第二端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防撞头的远离所述导向管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个防爬齿。本技术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具有高延伸率的吸能元件替代切削刀具和蜂窝件,利用导向筒与导向管之间的相对移动来拉伸吸能元件,通过吸能元件的拉伸变形来吸收外力产生的能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吸能缓冲装置中切削刀具加工要求高、切削过程不稳定或者蜂窝件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稳定性,降低了缓冲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的轴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中吸能元件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中安装法兰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中导向管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缓冲吸能装置、10—导向筒、20—安装法兰、30—导向管、40—防撞头、50—吸能元件、60—挡圈、70—螺钉、80—端盖、11—第一安装槽、12—限位槽、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31—第二安装槽、32—导向槽、51—第一挂台、52—第二挂台、311—第二安装槽A、312—第二安装槽B、313—第二安装槽C、321—导向槽A、322—导向槽B、323—导向槽C、400—防爬齿、511—第一挂台的斜面、512—第一挂台的端面、520—第二挂台的端面、600—第一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该缓冲吸能装置1包括导向筒10、安装法兰20、导向管30、防撞头40以及吸能元件50;其中,安装法兰20环设在导向筒10的第一端上,用以与被防护物紧固连接,导向管30的第二端从导向筒10的第一端伸入导向筒10内,防撞头40紧固连接在导向管30的第一端上,吸能元件50为高延伸率材料件,如:金属、橡胶、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此处吸能元件50的第一端与导向筒10的第一端部紧固连接,吸能元件50的第二端限位在导向管30的第二端部上。可以理解的是,导向筒10和导向管30为中空件,两者都具有内孔,其中,导向筒10的内孔起到限位和引导导向管30移动的作用,导向管30的内孔能够有效地降低自身的重量,使得缓冲吸能装置1更加轻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端部”是指靠近“端”的部分,“端部”涵盖的范围大于“端”涵盖的范围。优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法兰20可以与导向筒10一体成型,或者焊接在导向筒10的第一端上;防撞头40可以焊接在导向管30的第一端上,或者与导向管30一体成型;当然,根据具体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向筒;/n安装法兰,环设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上;/n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导向筒内;/n防撞头,紧固连接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一端上;以及/n吸能元件,为高延伸率材料件,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紧固连接,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二端限位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筒;
安装法兰,环设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上;
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导向筒内;
防撞头,紧固连接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一端上;以及
吸能元件,为高延伸率材料件,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紧固连接,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二端限位于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所述吸能元件,至少两所述吸能元件沿所述导向管的外表面均匀地周向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一端上凸设有第一挂台,所述吸能元件的第二端上凸设有第二挂台,所述第一挂台与所述第二挂台朝相反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导向筒的第一端部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挂台嵌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导向管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挂台嵌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吸能元件一一对应,至少两所述第二安装槽呈异长度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的内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岩胡舜黄江平于文泽罗昌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