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在同一轨道行驶的两个列车来说,防止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能够有效提高列车行驶的安全性。目前的列车防撞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传统列车的防撞方法-撞硬墙和基于协同编队的防撞方法-撞软墙。对于第一种传统列车的防撞方法(移动闭塞的防撞方法)-撞硬墙是指:传统经典安全制动模型是基于通信列车的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简称CBTC)的子系统ATP(AutomaticTrainProtection,简称ATP)计算出列车的最大紧急制动触发速度,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紧急制动触发速度时,列车进行紧急制动。经典制动模型始终假设前车是静止状态从而计算后车的移动授权,这种方式虽然安全但牺牲了铁路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铁路的运营能力。对于第二种基于协同编队的防撞方法-撞软墙是指:基于协同编队的列车控制技术是把前方列车当移动中的障碍物,考虑了相对速度的安全制动模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距监测模块、主控模块、车速监测模块、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n其中,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安装在第一列车的车尾,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安装在第二列车的车头,且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同极相对;/n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一电磁装置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二电磁装置供电;当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均通电后,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之间产生的排斥力使得第一列车的加速度增大,第二列车的加速度减小;/n其中,所述车距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将所述第一距离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距监测模块、主控模块、车速监测模块、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安装在第一列车的车尾,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安装在第二列车的车头,且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同极相对;
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一电磁装置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二电磁装置供电;当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均通电后,第一电磁装置和第二电磁装置之间产生的排斥力使得第一列车的加速度增大,第二列车的加速度减小;
其中,所述车距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将所述第一距离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车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列车的第一车速、第一列车的第一加速度、第二列车的第二车速和第二列车的第二加速度,并将第一车速、第二车速、第一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车速、第二车速、第一加速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一距离判断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是否存在相撞危险,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为所述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车速、第二车速、第一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确定安全距离阈值,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处于安全距离阈值以下;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处于安全距离阈值以下时,向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输出开关闭合的控制信号,使得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通电;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处于安全距离阈值以上时,向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输出开关断开的控制信号,使得第一供电电源和第二供电电源断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电磁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下面第一关系模型确定安全距离阈值L0:
其中,L0为安全距离阈值,v1为第一车速,v2为第二车速,a1为第一加速度,a2为第二加速度,C为预设常数,C的取值范围为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峰,闻一龙,
申请(专利权)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