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128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该结构设置在车头与第一节车厢之间,该结构包括通过多级依次可伸缩套设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以及多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所述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与车头连接,最后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与第一节车厢连接,每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尺寸依次增大,并在其两侧内壁设有多层呈倒刺状的阻尼材料块,用以吸收撞击能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撞击能吸收效果高、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A multi-level active extended train anti-collision buff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每次列车发生碰撞都会引起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社会影响也随之受到波动。因为在机械装备碰撞发生时,基本所有的撞击能都会被装备本身材料的形变吸收,所以每次列车发生撞击后,列车前部车厢都会有严重的变形且车厢内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列车的无人驾驶对列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列车的安全研究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在现有的技术研究中两个方向是最主要的:1、增大缓冲空间,2、靠材料的形变来吸收掉撞击能。这两个途径是解决撞击问题的主要方向。目前大多数的列车撞击研究,是通过改变其固有空间内的内部支撑结构与改进其结构材料来保护乘客的安全,但这种通过被动保护的方式方法基本已经接近极限,因为车辆的整体结构尺寸空间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约束,所以内部空间是固定的,对于被动安全结构的提升空间已不大,但目前随着列车速度的进一步提升,运营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该结构设置在车头(4)与第一节车厢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通过多级依次可伸缩套设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以及多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所述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与车头(4)连接,最后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与第一节车厢连接,每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尺寸依次增大,并在其两侧内壁(9)设有多层呈倒刺状的阻尼材料块(14),用以吸收撞击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该结构设置在车头(4)与第一节车厢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通过多级依次可伸缩套设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以及多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所述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与车头(4)连接,最后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与第一节车厢连接,每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尺寸依次增大,并在其两侧内壁(9)设有多层呈倒刺状的阻尼材料块(14),用以吸收撞击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由一体成型的主壳体与底板(12)构成,所述的主壳体中空,其顶端与车头(4)固接,所述的底板(12)嵌套在第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内,并且能够在次级防撞缓冲模块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均呈桶状,且由主筒体与底部撞击板(11)构成,所述的阻尼材料块(14)设置在主筒体的两侧内壁(9)上,每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底部撞击板(11)均套嵌在下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主筒体内共同构成多级可伸缩套设结构,最后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底部撞击板(11)与第一节车厢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材料块(14)包括固定在主筒体内壁(9)上的固定挡块(18)和支铰座(17)以及一端与支铰座(17)铰接另一端通过弹簧(16)固定连接主筒体内壁(9)的矩形挡块(15),所述的矩形挡块(15)在弹簧(16)固定应力的作用下与主筒体内壁(9)呈一定角度设置,并且张开方向对准上一个次级防撞缓冲模块的底部撞击板(11)或首级防撞缓冲模块(6)的底板(12),所述的固定挡块(18)设置在矩形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博彭乐乐安小雪郑树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