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878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超薄电磁炉,属于电磁炉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线圈架、微晶板和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贯流风扇,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贯流风扇,散热效果明显,既可使炉内温升达到冷热平衡,又能减小厚度制成超薄电磁炉。(*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电磁炉                          
本技术属于电磁炉
,特别涉及改善电磁炉的散热结构而制作成机身超薄的电磁炉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磁炉主要结构都是由微晶板(或陶瓷板)及装在炉腔内的电子线路板、排风扇、感应线圈或者散热片组成。内部散热均采用轴流风扇强排的方式,轴流风扇是利用风扇叶片的扬力使得空气轴向方向流动,位于底部进风,将风强制性吸入炉内,遇到其他元件的阻挡被风向四散,风压过小,散热性能不好,而且由于受到轴流风扇的贯径、厚度与风量之间关系的影响,轴流风扇的电机和风叶增加了电磁炉的厚度,使得电磁炉整体看起来笨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805626A(公告日为2006年7月19日)“一种设置涡轮风扇的电磁炉”,其在电磁炉内的底壳一端设置两个涡轮风扇,一个涡轮风扇的出风口对住散热片,另一个涡轮风扇的出风口对住电子元器件,其采用离心导流,空气在叶片的半径方向流动,可得到较大的风压,较轴流风扇更好的散热,这种结构虽可以达到炉内散热平衡的效果,但是采用涡轮风扇,其电磁炉产品仍旧厚度较厚,很难已达到理想要求电磁炉产品的超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效果明显、工作安全可靠、稳定的超薄电磁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进行:一种新型超薄电磁炉,包括外壳、线圈架、微晶板和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贯流风扇,与控制电路连接。本技术方案利用贯流风扇没有轴向的吸入流动,相反在和叶轮的轴平衡的平面内生成空气的吸入和排出,比较利于产生高定压大风量,并且在轴向发生稳定的气流,同时贯流风扇横向放置,与机身的轴心线方向一致,可减小电磁炉整体厚度。上述贯流风扇置于线圈架旁,对向电磁线圈或者其它发热电子元器件。上述的贯流风扇为独立式或拼装式,独立式是指由风扇厂生产的包括电机、风道涡壳、风叶等的整机风扇;拼装式是指电磁炉厂家发计的风道涡壳、风叶,外购电机等拼装于电磁炉腔内。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电磁炉,采用贯流风扇散热效果明显,贯流风扇同一轴径横向安装,电磁炉厚度减小。实际应用中贯流风扇的直径与长度依据炉腔的高度与长度确定,亦可依据产品的厚度来调整或生产对应直径、长度的贯流风扇,安装于外壳内部,保护炉腔内电磁、电子组件散热平衡,避免出现炸机现象。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即可使炉内温升达到冷热平衡,又能减小厚度制成超薄电磁炉。                          说明书附图图1为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新型超薄电磁炉,包括外壳4和微晶板3,在其内设有线圈架2与贯流风扇1,贯流风扇1置于线圈架2旁,与其控制电路连接。贯流风扇1固定卡于壳体内,风向对准线圈架2上的电磁线圈和其它大功率发热体以及电阻、晶体管、电容等。为制作薄型电磁炉,调整或生产对应的小直径和长度的贯流风扇。贯流风扇可设一个或者多个,布置于壳体内。本技术工作时,贯流风扇运转,将炉腔内电磁、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和线圈盘等产生的热量不断的调整与转换,使其散热平衡,使电磁炉的工作状态达到持续较佳的工作状态,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超薄电磁炉,包括外壳、线圈架、微晶板和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贯流风扇,与控制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薄电磁炉,包括外壳、线圈架、微晶板和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贯流风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才德杨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