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测温装置、烹饪器具和测温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52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锅、测温装置、烹饪器具和测温方法。内锅包括锅壁、至少一个LC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凹槽。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连接至底壁的外周缘,与底壁共同围设出用于盛放食材的腔体;LC温度传感器配置为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凹槽设置在锅壁的外表面,用于容纳LC温度传感器,凹槽的数量与LC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对应,凹槽的深度大于LC温度传感器的厚度,其中,LC温度传感器被非金属材料封装在凹槽中。根据本申请,内锅自带LC温度传感器,从而烹饪器具可以通过电磁耦合的方法检测内锅的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热敏电阻测温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具有该内锅的烹饪器具和该烹饪器具的测温方法以及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厨房烹饪器具,都会在底部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即底部测温组件)用于检测锅具底部的实时温度。此温度传感器大多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即ntc),将烹饪器具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通过分压电路后转换为电压值的变化,控制模块通过检测以上变化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2、以上测温方法具有成本低、方案简单的优点,但这种测温系统的测温精度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底部测温组件由内到外分别是热敏电阻、绝缘套管、导热硅脂、金属罩,热敏电阻并没有直接接触内锅,而是通过底部测温组件中的金属罩与内锅底部接触进行测温,由于以上热传导的环节较多,从而导致热敏电阻测得的底部温度数据与锅底的真实温度有不小的差距,使得底部测温系统的精度并不高。特别是烹饪器具使用时间一长,底部测温组件的金属罩上容易粘上一些米饭或异物,这种情况会使底部测温系统的测温更加不准确。由于测温不准将导致烹饪功能的效果明显变差,例如煮饭时锅底产生锅巴,从而降低了消费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壁,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内锅的最低位置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为所述内锅的高度的25%~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壁,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内锅的最低位置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为所述内锅的高度的4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壁,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内锅的最低位置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为所述内锅的高度的25%~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壁,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内锅的最低位置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为所述内锅的高度的4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线圈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线圈的两条相邻的线圈线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线圈的线圈线的直径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c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二平面螺旋线圈,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极片,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线圈的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极片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的两条相邻的线圈线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线圈的线圈线的直径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极片与所述第二金属极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在所述lc温度传感器的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化曹凯李泽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