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炉底壳,该电磁炉底壳包括底板和设置于该底板的进风部,所述进风部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还涉及超薄电磁炉,该超薄电磁炉包括线圈盘、微晶玻璃板、控制电路板和一个散热风扇,还包括该电磁炉底壳,所述线圈盘和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筒内和所述底壳内所述进风部处,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且其功率元件的散热器嵌于所述散热器安装槽内,所述微晶玻璃板安装于所述底壳的口部。该底壳和电磁炉能够防止汤水通过进风部进入底壳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炉,尤其涉及超薄电磁炉以及电磁炉的底壳。
技术介绍
电磁炉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在用电磁炉进行煲汤、涮火锅、煮粥、烧水等烹饪工序时,若锅中的汤水溢出,会沿炉体流下,进而从底壳的进风部进入底壳内,一旦接触电路,则会引起炸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底壳,该电磁炉底壳能够有效防止从炉面流下的水进入底壳内。 本技术电磁炉底壳包括底板和设置于该底板的进风部,所述进风部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优选地,所述进风部靠近该底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对应在该左侧板或右侧板与该底板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该月牙形挡水筋的凹弧面朝向所述进风部的外沿。优选地,所述复数个导水柱按环形设置在所述进风部的底面。优选地,所述复数个导水柱包围在所述进风部的周围。优选地,所述底壳呈盘形,底壳的后侧板设置出风口,所述底壳内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风筒与底壳的后侧板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风筒与底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所述进风部位于该散热器安装槽前侧,所述风筒上靠近该进风部处设置过风缺口,从所述风筒的前侧部到所述进风部的前侧再到所述散热器安装槽的外侧部设置一个挡风板。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一部分与所述风筒的一部分重合,档风板和风筒的组合呈倾斜的9字形。优选地,所述风筒与线圈盘相适配,风筒的侧部设置装配缺口且于该风筒外面靠近该装配缺口处设置线圈盘安装机构。优选地,所述风筒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与所述底壳的侧板的高度相等。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薄电磁炉,包括线圈盘、微晶玻璃板、控制电路板和一个散热风扇,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电磁炉底壳,所述线圈盘和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筒内和所述底壳内所述进风部处,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且其功率兀件的散热器嵌于所述散热器安装槽内,所述微晶玻璃板安装于所述底壳的口部。由于在进风部设置了向下的导水柱,当汤或水流向进风部时,被该导水柱导向台面,从而能够防止汤水通过进风部进入底壳内,能够避免因底壳进水而导致的炸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磁炉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后视图;图3为其底部结构不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采用图I所示电磁炉底壳的一种超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4示出了一种超薄电磁炉底壳的结构。如图1-4所示,本超薄电磁炉底壳I包括底板la、后侧板lb、左侧板lc、前侧板Ig和右侧板li,整体呈盘形。后侧板lb、左侧板lc、前侧板Ig和右侧板Ii与底板Ia的临界处通过弧形面过度,底板Ia设置进风部If,后侧板Ib设置出风口 lbl,左侧板Ic的近后端处设置出风口 lcl,右侧板Ii的近后端处设置出风口 lil。底壳I内底板Ia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lk,风筒Ik与底壳I的后侧板Ib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11,风筒Ik与底壳I的左侧板Ic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1山进风部If位于散热器安装槽Id前侧,风筒Ik上靠近进风部If处设置过风缺口 le,从风筒Ik的前侧部到进风部If的前侧再到散热器安装槽Id的外侧部(在图I中为左侧板Ic)设置一个挡风板lh。进风部If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In。当汤或水流到进风部If时,会顺着导水柱In流向台面,从而能够防止汤水通过进风部If流入底壳I内,从而能够避免因底壳I进水导致的炸机。本实施例中,进风部If靠近底壳I的左侧板lc,为了能更加有效地防止炉面流下的汤水经进风部If进入底壳I内,进一步还在左侧板Ic与底板Ia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lm,该月牙形挡水筋Im的凹弧面朝向进风部If的外沿。这样当汤水沿左侧板Ic流向进风部If时,被月牙形挡水筋Im挡开,避免通过进风部If流入底壳I内,而从底壳I其它侧板流下的汤水,由于距进风部If较远,并不容易通过进风部If流入底壳I内。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进风部If设置在靠近底壳I的右侧板Ii处,将散热器安装槽Id设置在风筒Ik与底壳I的右侧板Ii之间,此时,可以在右侧板Ii与底板Ia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并使月牙形挡水筋的凹弧面朝向进风部If的外沿,以阻挡从右侧板Ii流向进风部If的汤水,更有效的防止汤水进入底壳I。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复数个导水柱In按环形设置在进风部If的底面,这样无论水从哪个方向流向进风部lf,都能被导水柱In导向台面,而不会通过进风部If进入底壳I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个导水柱In也可以包围在进风部If的周围,当水到达导水柱In时还未到达进风部If,这时,水沿导水柱In向下流至台面,而不会通过进风部If进入底壳I内。为了能够提高电磁炉内部散热效果,如图I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使挡风板Ih的一部分与风筒Ik的一部分重合,即挡风板Ih的一部分构成了风筒Ik的一部分,档风板Ih和风筒Ik的组合呈倾斜的9字形。这样,风道更加封闭,能够使风压更强,从而能够提高电磁炉内部的散热效果。如图I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筒Ik设计成与线圈盘相适配,在风筒Ik的侧部设置装配缺口 Ikl且于风筒Ik外面靠近装配缺口 Ikl处设置线圈盘安装机构lj。这样可以减小风筒Ik的空间结构。一些实施例中,风筒Ik的高度小于挡风板Ih的高度,以形成第三风道。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Ih的高度与底壳I的各侧板的高度相等,以将风全部挡向出风口 Ibl所在一侧。图5示出了一种超薄电磁炉的结构。如图5所示,本超薄电磁炉包括线圈盘3、微晶玻璃板(图中未不出)、控制电路板2和一个散热风扇5,还包括底壳I,底壳I的结构如图1-4所示,线圈盘3安装于风筒Ik内其装配耳从风筒Ik侧部的装配缺口 Ikl伸出与线圈盘安装机构Ij固定在一起,散热风扇5安装于底壳I内进风部If处,控制电路板2安装在电路板安装槽11内且其功率元件的散热器4嵌于散热器安装槽Id内,微晶玻璃板安装于底壳I的口部。 本超薄电磁炉包括三个风道,第一风道依次由进风部If、散热风扇5、散热器安装槽Id和出风口 Ibl组成;第二风道依次由进风部If、散热风扇5、过风缺口 le、风筒lk、线圈盘3下方的间隙、线圈盘3的线匝之间的间隙、线圈盘3上方的间隙和出风口 Ibl组成;第三风道依次由进风部If、散热风扇5、风筒Ik上方的间隙和出风口 Ibl组成。散热风扇5采用电磁炉通用风扇,能够保证足够的风压和风量。工作时,散热风扇5的扇页按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一部分切线风流和一部分轴向风流流入散热器安装槽ld,通过第一风道将散热器4和功率元件的热量带出底壳I外;另一部分切线风流从过风缺口 Ie流入风筒lk,通过第二风道将线圈盘3产生的热量带出底壳I外;另一部分轴向风流沿第三风道流出底壳I外,对线圈盘3散热。本超薄电磁炉采用单风扇三风道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重量轻,成本低,噪声小等特点。—些实施例的电磁炉底壳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具有防水保护功能;2、在构成电磁炉时,通过风筒lk、挡风板Ih和散热器安装槽Id可以形成三条散热风道,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3、通过对挡风板的设计使风道更加封闭,风压更强,散热效果更好;4、在构成电磁炉时,只需一个散热风扇,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底壳,包括底板(1a)和设置于该底板的进风部(1f),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f)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底壳,包括底板(Ia)和设置于该底板的进风部(If),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If)设置复数个向下的导水柱(In)。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靠近该底壳(I)的左侧板(Ic)或右侧板(Ii),对应在该左侧板或右侧板与该底板(Ia)的邻界处设置月牙形挡水筋(Im),该月牙形挡水筋的凹弧面朝向所述进风部(If)的外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导水柱(In)按环形设置在所述进风部(If)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导水柱(In)包围在所述进风部(If)的周围。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I)呈盘形,底壳的后侧板(Ib)设置出风口(Ibl),所述底壳内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Ik),风筒与底壳的后侧板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11),风筒与底壳的左侧板或右侧板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Id),所述进风部位于该散热器安装槽前侧,所述风筒上靠近该进风部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守庆,许申生,谢荣华,李鹏,陈劲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