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18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底面与下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筒和下筒均为方形筒,所述上筒和下筒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所述上筒的横截面大于下筒的横截面;所述模具与梁板模板、叠合楼板配合使用,所述梁板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洞,所述叠合楼板上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洞,所述叠合楼板设置在梁板模板上,且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对齐,所述下筒穿设在第二预留孔洞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封堵可靠,安拆方便,重复利用率高,节约成本,拔出后洞口成型观感质量好,可有效提高放样洞口的留置效率与轴线定位精度,还能够有效避免二次封堵时渗漏水。

A kind of mould for setting out holes and blocking holes of assembled laminated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
技术介绍
在多层及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各层楼板上留置放样洞口,用来传递竖向高程,以控制各楼层的标高及定位轴线。传统的放样洞口留置是采取梁板模板上支木模挡板的方式,支模往往比较随意,洞口成型质量差,而且需层层支模、拆模,费工费料费时。现有技术公开如下:授权公告号为CN2059760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楼层放样洞封堵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放样洞下侧的封堵板底1’、竖向设置在放样洞内的调节螺杆2’以及架设在放样洞上口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与调节螺杆2’配合的螺母4’,调节螺杆2’的下端部与封堵底板1’活动连接,调节螺杆2’的下端部设置有钢球5’,调节螺杆2’的外部套设有保护管6’。授权公告号为CN2058227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楼层放样洞预留及封堵模具,它包括洞口成型钢模组件以及封堵组件;所述洞口成型钢模组件包括口径之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套筒、设于套筒上端部的提手以及设于套筒下口处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中部开设有与铁钉配合的固定孔。上述两个现有技术虽采用定型化形式制作套筒,但使用时,需各组件配合调节固定,并且该套筒的底板需钉在梁板模板上,施工至该楼层混凝土浇捣完成并拔出该套筒后,才能在该楼层混凝土面上弹线放样,而在搭设该楼层梁板模板时,无法留洞放样,造成放样滞后,精度不准。此前出现的放样洞口留孔模具均未考虑企口,无法避免拔出后二次封堵时渗漏水,并且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其结构简单,封堵可靠,安拆方便,重复利用率高,节约成本,拔出后洞口成型观感质量好,可有效提高放样洞口的留置效率与轴线定位精度,还能够有效避免二次封堵时渗漏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底面与下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筒和下筒均为方形筒,所述上筒和下筒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所述上筒的横截面大于下筒的横截面,所述上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下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侧板。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与梁板模板、叠合楼板配合使用,所述梁板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洞,所述叠合楼板上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洞,所述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尺寸相同,所述叠合楼板设置在梁板模板上,且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对齐,所述下筒的尺寸略小于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所述下筒穿设在第二预留孔洞上。进一步地,所述下筒的高度为6-8cm,所述下筒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为15-18cm;所述上筒的高度为10-20cm,所述上筒的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比所述下筒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长14-16cm。进一步地,所述上筒和下筒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上筒四个侧面的第一侧板外侧均设置有水性脱模剂层。本技术的优点如下:采用本技术设置楼层放样洞口留孔模具后,无需层层支模、拆模,省工省料省时。在搭设该楼层梁板模板时,即可留洞放样,提高梁板位置定位的精度。本模具设计成上大下小的企口型式,可直接楔入楼层的预留孔洞,与楼板混凝土接触的四面,涂刷水性脱模剂层,在该楼层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方便向上拔出,然后利用洞口在凝固的混凝土面层上再次弹出定位轴线,提高墙柱模板位置定位的精度。本模具无需利用额外的组件配合调节固定,向下楔紧后可直接利用楼板的钢筋卡紧,在浇捣楼板时,不会上浮、偏位。本模具可利用施工现场的废旧模板钉制成型,也可采用钢板焊接成型,结构简单,封堵可靠,安拆方便,重复利用率高,节约成本,拔出后洞口成型观感质量好,可有效提高放样洞口的留置效率与轴线定位精度。模具拔出后,混凝土楼层洞口因带有企口,可有效避免二次封堵时渗漏水,特别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楼层放样洞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与梁板模板、叠合楼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筒1和下筒2,所述上筒1的底面与下筒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筒1和下筒2均为方形筒,所述上筒1和下筒2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所述上筒1的横截面大于下筒2的横截面,所述上筒1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侧板11,所述下筒2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侧板21。所述模具与梁板模板3、叠合楼板4配合使用,所述梁板模板3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洞31,所述叠合楼板4上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洞41,所述第一预留孔洞31和第二预留孔洞41尺寸相同,所述叠合楼板4设置在梁板模板3上,且第一预留孔洞31和第二预留孔洞41对齐,所述下筒2的尺寸略小于第一预留孔洞31和第二预留孔洞41,所述下筒2穿设在第二预留孔洞41上。所述下筒2的高度H1为6-8cm,所述下筒2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L1为15-18cm;所述上筒1的高度H2为10-20cm,所述上筒1的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L2比所述下筒2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L1长14-16cm。所述上筒1和下筒2一体成型。所述上筒1四个侧面的第一侧板11外侧均设置有水性脱模剂层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上筒1大,下筒2小,上筒1和下筒2的各组件钉制或焊接一体成型;上筒与楼层6混凝土6接触的四面的第一侧板11上,涂刷水性脱模剂层5,方便脱模。2、下筒2的横截面尺寸应略小于预留放样洞口的尺寸,以便于穿洞。3、各楼层梁板模板3搭设完成后,在计划预留放样洞口的位置留孔开洞即设置第一预留孔洞31。4、利用该洞口弹出梁板位置的定位线,以控制梁板模板位置的精度。5、吊装叠合楼板4,保证叠合楼板4的第二预留孔洞41的位置与其下梁板模板3第一预留孔洞31的位置重合。6、将本模具的下筒2穿过第二预留孔洞41向下楔紧,洞口四周不应有缝。7、绑扎梁板钢筋,利用板面钢筋,卡紧本模具。8、浇捣楼层混凝土,待初凝后,即可敲击本模具上筒四面,使之与混凝土接触面松动分离,待混凝土终凝后,向上拔出本模具。9、利用洞口在凝固的混凝土面层上再次弹出定位轴线,以控制墙柱模板位置定位的精度。采用本技术设置楼层放样洞口留孔模具后,无需层层支模、拆模,省工省料省时。在搭设该楼层梁板模板时,即可留洞放样,提高梁板位置定位的精度。本模具设计成上大下小的企口型式,可直接楔入楼层的预留孔洞,与楼板混凝土接触的四面,涂刷水性脱模剂层,在该楼层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方便向上拔出,然后利用洞口在凝固的混凝土面层上再次弹出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底面与下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筒和下筒均为方形筒,所述上筒和下筒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所述上筒的横截面大于下筒的横截面,所述上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下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侧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底面与下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筒和下筒均为方形筒,所述上筒和下筒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所述上筒的横截面大于下筒的横截面,所述上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下筒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放样洞口留孔封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与梁板模板、叠合楼板配合使用,所述梁板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洞,所述叠合楼板上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洞,所述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尺寸相同,所述叠合楼板设置在梁板模板上,且第一预留孔洞和第二预留孔洞对齐,所述下筒的尺寸略小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章凯曾庆友王宗成林万龙陈铭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